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探究
【第一章】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建设分析绪论
【第二章】产业链金融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第三章】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第四章】发展产业链金融SWOT分析
【5.1 - 5.3】构建产业链金融与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5.4 5.5】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与产业链金融水平评价
【第六章】产业链金融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第七章】各地区产业链金融发展方向探析及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产业链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发展产业链金融 SWOT 分析-基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角度
4.1 发展产业链金融 SWOT 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S1: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产业链金融能够拓宽产业链上成员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其融资需求。从经营风险和收益出发,商业银行一般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与政府项目提供贷款,而中小微企业贷款通常以抵押担保为主,不仅融资期限短,且融资成本高(王晔,2014)。中小微企业多数为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产业链金融,能够促进其与核心或龙头企业建立一种稳定且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进而在不同的分工与合作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
S2: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链则是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现代产业竞争的主要形式更多地趋向于产业链竞争。产业链金融以产业链整体为对象,根据产业属性及特征,量身打造金融业务,将资金注入到产业链之中,改善产业链中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地提高产业链的效率,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S3:降低金融风险
首先,产业链金融能够从信息角度控制风险,异地金融风险通常较难控制,而产业链金融中异地企业有属于当地企业的关联企业,因此以各大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其异地金融业务风险能够从信息角度得到控制。其次,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介入提前获得资金,避免了因资金断裂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同时,核心或龙头企业也能通过银行系统更真实确切地了解上下游企业的资信水平。此外,产业链金融借助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与相应信用担保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的支持与风险共担,能够显著降低金融风险。
S4:金融对产业整合的放大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但它们都离不开金融的"粘合"与引导作用。发展产业链金融,有助于促进资金在产业链内部有效流动,从而以较小的资金量,盘活产业链内大量的沉淀资金,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整合发展。
S5:政府引导助推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产业链金融由政府、商业银行、龙头企业或若干核心企业等为主导,政府能够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规制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提高产业链金融的效率,提升长三角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引导产业链延伸并向高端化发展。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W1:理论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产业链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缺乏相关的经验,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约束,产业链金融各成员之间的共同体关系不够稳健,此外,由于产业链金融属于新生事物,一些新兴、战略企业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产业链金融服务,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时难以拓展客户群体。同时,金融机构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融资服务创新实践不足,缺乏针对性地融资解决方案,没有起到优化产业链整体效能的作用,并且产业链金融的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仍然滞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W2: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难度大。
当前对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控制风险,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评测主要是对融资信息进行简单的静态分析,这致使其业务发展目标与信贷业务政策常常不相匹配。此外,金融机构由于受到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限制,对产业链中相关企业的信息及数据无法独立地收集与分析,故而难以精确、全面地掌握产业链的整体状况(朱磊,冯锐,2012)。
W3:龙头企业或核心企业观念滞后。
当前许多核心企业对于产业链金融参与意愿不高,且部分企业较为强势,不愿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W4:当前产业政策与金融服务不匹配。
当前长三角各市政府主办的融资平台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投服务中心、再担保中心等,缺少针对产业链金融特点的服务设计。金融机构的产业链金融产品与政府主导产业匹配度低。
W5:缺乏在世界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当前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各项新兴、战略主打产业中,缺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当前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融资烦、难、贵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产业链金融正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行业处于全国前沿。
随着步入信息化时代,及时性与准确性是企业对信息的基本要求,这也决定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的支持。而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行业均处于全国前沿,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较为发达。
产业链金融的发展须依托完善的物流体系,产业链金融业务运行的质量与物流企业的成熟度、资信度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江浙沪地区的物流体系发展得较为成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步,良好的物流系统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切实的硬件支持。
:新形势下竞争的主要形式是产业链间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分工模式从最初的企业内产供销一条龙逐步转化成企业之间产供销专业化分工,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步转向产业链间的竞争(赵可满,2010)。而产业链金融正是应运而生的金融创新服务,将产业链作为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各个节点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为产业链金融发展带来机遇。
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其战略目标是到 2020 年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个定位则要求上海须加快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加快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依靠其自身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区域整体来谋划发展(朱元秀,2013)。故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必然会推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转型与发展。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长三角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引导产业链延伸和高端化发展。故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也必然会为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带来机遇。
:切合长三角发展的诉求。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规则制定和争夺经济话语权的历史重任,必须要改变过去被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局面,而要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长三角地区来说正是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良好时机。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正是切合了这一时代诉求。
(4)威胁(Threats)分析
T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产业链金融属于金融创新,相关的法律尚不完备,而传统的监管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其发展,就会导致潜在风险的产生,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法律法规相对的无效性;(2)法律法规结果的不确定性;(3)金融机构员工其行为在法律上的无效性。
T2:产业链整体风险。
产业链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相关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核心技术的改进与变革等,这些因素极难预测,一旦发生变化,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而在产业链内部,由于其流程节点较多,加剧了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同时,若产业链上的某个企业出现融资问题,则影响可能会蔓延到整个产业链(张晋东,2013)。
T3:同业竞争激烈。
村镇银行、小贷公司、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大量出现,其门槛较低,多数中小企业倾向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
4.2 发展产业链金融的 SWOT 战略
综合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各项内外部因素匹配所形成的 SO、ST、WO和 WT 战略,可以得到长三角产业链金融发展的 SWOT 战略。
SO 战略:此战略强调发挥产业链金融各项优势来把握机会,适用于业务拓展阶段:中小微企业对于产业链金融业务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金融服务应利用广泛的客户资源,挖掘客户的融资需求,推进市场开发并抢占市场。此外,长三角地区正值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产业链金融能够切合这一时代诉求。
WO 战略:该战略是通过借助外部的机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产业链金融需抓住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给予其业务拓展的机遇,将劣势转为优势,克服自身不足,促使其业务得到较好的拓展(章和杰,2010)。此战略宜在产业链金融初步拓展业务,又亟需将业务进入深入拓展时采取。
ST 战略:此战略适用于产业链金融发展成熟阶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回避威胁。产业链金融应通过创新丰富产业链金融产品,提供种类多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产品,从而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WT 战略:克服劣势,回避威胁,此战略适用于市场衰退阶段。外部的威胁较大时,产业链金融业应收缩产业链金融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专注优质客户需求。
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金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宜采用 SO 战略,发挥自身的优势,把握机会,挖掘客户的融资需求,大力开发市场,抢占份额,拓展其业务。再加上中小微企业对于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旺盛需求以及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其业务必然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