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24 共59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教育漫话》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探讨
【第一章】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洛克《教育漫话》及其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洛克德育观概述
【第四章】目前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小学生家庭教育中洛克德育观的应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肩负着教育儿童,培养儿童思想品德的重要职责,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方法,注重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洛克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最为突出和闪光的论述就是他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可以为我国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洛克非常注重家庭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每个儿童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是儿童道德教育的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儿童道德教育的发展。所以,家长要为儿童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使子女在家庭德育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家庭德育环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等。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礼貌相待,家长要为子女树立榜样,成员之间要做到在行为上相互包容,在情感上融洽和睦。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从而建立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就必须要注重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家长要保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家庭用品摆放有序,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多组织一些亲子互动实践活动,使儿童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增进道德情感。总之,要营造积极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家长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形象,创设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

  家庭环境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小学儿童无论是心理发展水平还是道德发展水平都不够成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家长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使儿童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都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家庭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而这种无意识的环境熏陶可能会对儿童产生更持久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加强家庭德育环境建设,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使儿童在良好德育环境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二、教育要顺应自然、循序渐进。

  洛克建议家长,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然后根据儿童每一阶段的具体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把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强加灌输给孩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成熟,这就需要家长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有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任意增加学习任务,这种错误的教育行为都是应该被禁止的。教育就是要符合儿童的心性和发展特点,要在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实施教育,切不可为了追求眼前的成绩,而做出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教育者要再了解儿童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教育,因为过快或过慢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的发展也是一个道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家长肆意的加重学习任务、一味的给孩子报辅导班就能有成效的。所以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不能过于急躁,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学习知识上,要让儿童打好基础,家长尽量不要让儿童跳级,首先跳级容易导致孩子在知识的衔接上不到位,其次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还没有达到掌握新一级知识的水平。所以家长不要单凭主观想法来盲目的加快孩子的发展,要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子女进行教育。

  在《孟子》一书中讲过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也会出现这一现象。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身心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上都还不成熟,需要家长格外的注意,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超越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为他们选择一些超越身心发展水平的学习内容,这就犹如"揠苗助长",家长的这种行为不会使孩子得到提高,反而会伤害孩子。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了解孩子此时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使孩子逐步得到提高。

  三、探寻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比较习惯采用说服的教育方法。

  但是这种意味深长的说服教育,对于子女来说,真正能够理解,听得进去的又有多少那在这一观点上,洛克主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在论述榜样的教育作用时,洛克提出,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尽量把榜样的形象放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使他们受到榜样的熏陶,自觉地按照榜样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洛克强调,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进行说服教育,不如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这样的教育方法更能让孩子信服,更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榜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父母是儿童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走路的步态都被孩子看在眼里,都有可能被孩子所效仿,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教育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是很伟大的,所以他们认为父母从事的所有活动也都是正确的。孩子的这种想法也时刻提醒着家长,必须做好子女的榜样示范,不能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而误导了子女的价值观。在孩子眼里,父母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因素,这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性,并且往往在无意中发挥着作用,然而,家长的无意性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持久的。家长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更要严于律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父母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做孩子心灵上的伙伴。同时,父母还应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对于子女来说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家长要用自己良好的德行赢得子女的尊重,从而在子女心中真正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

  (二) 父母要理智施爱、爱而不娇。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洛克主张父母不能过于溺爱,放纵儿童,对儿童不合理的要求和嗜欲要坚决克制,从而加强儿童用理智克制欲望的能力。但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没有寻找到正确爱孩子的方法,他们认为爱孩子,就是要给予孩子一切他们所需要的。父母这种以爱的名义来娇惯孩子的做法,最终会成为一种伤害,所以,这也为家长敲醒警钟,让他们明白要把握好爱的方式,不要以爱的名义给子女带来伤害,必须要寻找到恰当的施爱方法。

  1. 要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

  父母爱孩子,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子女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要坚决予以抵制,不能因为爱子女,就什么需要都满足,一味的迁就。一些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生活上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并不是说父母要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不但不能给予满足,反而要多加限制,这也是一种爱。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有个明确的判断,对于这些不合理、不正确的要求,哪怕孩子要求再强烈,家长也坚决不能予以满足,不能因为爱孩子,而一味姑息、放任孩子错误的做法。

  家长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时间长了,会助长孩子的贪欲,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行,甚至走上歪路。在几年前,出现这样一个案例,在南京某大学工作的夫妻俩,结婚很多年家里都没有孩子。终于有一天,幸福突然降临,妻子怀孕了,夫妻俩都很高兴。几个月后妻子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从孩子上小学起,家长就每天都会给他零用钱,对孩子的要求也全都会予以满足。可是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就变了,他欲望无度,三天两头就向父母伸手要很多钱,起初家长没有在意,认为家里就一个孩子,花点就花点吧!但是,从这以后孩子更加变本加厉,每天都伸手向父母要钱。有一次父母没有满足他,他火冒三丈跑进厨房,拿起尖刀对准了父亲的脖子。这个场面不禁让人打了一个寒颤。这就是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而是一味的放纵他们的不良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则案例为一味迁就、放任孩子的父母敲响警钟,让他们明白爱孩子并不是要一味地迁就他们,有时严格的要求,适当的限制又未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爱。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极力反对家长一味迁就子女的行为。他认为,家长是造成孩子长大后唯我独尊、欲望无度的根源。他们在孩子年幼时没有给予正确的教导,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的加以扼制。他指出儿童的欲望都是由于家长的放纵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儿童起初可能就要一块糖果,然后要你的手表,再后来甚至要悬挂在夜空中的明月,总之,他觉得好的东西都想得到。家长总是一味的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愿望,这对于儿童来说是有害处的。这些在家长百依百顺的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将来成人后走向社会,会因为适应不了社会中竞争的环境而走向沉沦。总之,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儿童日后的生活轨迹,所以,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严格要求,不能对儿童的所有行为都一味的迁就。家长不能时时都跟在孩子身边,事事为孩子做主,因为家长总有离去的一天,孩子也会慢慢长大。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运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那样你的教育最终会禁锢孩子的脚步,蒙蔽孩子的双眼。当孩子长大,走入社会时,会因为家长当年的"爱"而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节奏,最终被社会所抛弃、所淘汰。这时的家长早已年迈,或许他们会为当年错误的教育行为而感到懊悔,但早已无济于事。这就告诫当今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让你的"爱"阻碍孩子,最后成为伤害。

  2. 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

  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只关注到孩子眼前利益的得失,而会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所以,做家长的不能目光短浅,只顾及子女的眼前利益得失,而忽略长远利益和幸福。当子女的眼前利益和幸福与长远利益和幸福相矛盾时,家长要懂得舍弃,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因为这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眼前利益和幸福与长远利益和幸福常常是不统一的。

  眼前得到的利益和幸福,从长远看,得到的可能是伤害和痛苦;还可能,眼前得到的是泪水,可从长远上看,会得到欢笑。例如:就拿让孩子参加劳动来说,一些家长认为,这是很痛苦的,害怕孩子在劳动中受到伤害,所以坚决反对孩子参加一些劳动。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是好事,这样既能磨练孩子的毅力,还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所以非常支持孩子进行劳动。

  在看待孩子是否应该劳动的这一问题上,这两位家长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反对孩子参加劳动的家长,只看到了孩子眼前利益的得失,害怕孩子受伤。而支持孩子劳动的家长就是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认为劳动可以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这有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把目光放远一点,不要只拘泥于孩子眼前的利益得失,而要从孩子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为了孩子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着想,那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一味的拘泥于孩子的眼前利益,那不是家长真正爱孩子的表现。所以爱孩子的家长,应当把目光放远一点,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切不可目光短浅、因小失大。

  (三) 以理服人,奖惩得当

  洛克认为,家长在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时,要把儿童当做是理性的人来看待,并且说理要符合儿童的理解力。家长对儿童的某些行为做出支持与禁止的决定时,也要完全符合理性,不能空想或是单凭家长主观意愿。家长与儿童说理时,态度要温和,要让孩子从内心敬佩你,惩罚也是讲求方法的,不应大声呵斥儿童,要态度和蔼,语气镇定,要让儿童明白即使惩罚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好,家长的做法是合理的并且是正确的,内心深处真正受到理性的触动。其实,家长无论是想让孩子遵守规则还是戒掉陋习,都可以用说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导。但是,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家长切不可长篇大论,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说理方式去打动他们。

  洛克主张,在家庭教育中奖励和惩罚都是应采取的教育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上,一些家长往往存在着奖惩不当的教育现象。洛克认为,棍棒教育和用儿童喜爱的礼物和奖品去讨儿童欢心的奖励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正确的做法是用名誉作为奖励或惩罚儿童的标准。他认为,儿童对于名誉是十分重视的,如果儿童做出某些符合德行要求的事,就要当众给予儿童名誉表扬,这样儿童获得名誉感后,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名誉而害怕羞辱,从而会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

  所以家长通过尊重与羞辱来激发儿童保护名誉的欲望是一种比较正确的做法。洛克强调,一旦儿童表现出值得受人尊重的行为,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到精神上备受鼓舞,这样就可能加大孩子做善事的概率,相反,当孩子表现出被人耻笑、羞辱的行为时,他们得到的不会是成人的赞赏反而是羞辱。这种极大的反差感,会使爱好名誉的儿童更加小心谨慎自己的行动。家长谨记,当儿童做出不好的行为时,要尽量在私底下斥责儿童,但是,如果儿童做出的某些行为值得表扬时,家长应尽量在公开的场合给予赞扬,从而使其奖励的意义更大。家长这样做,会使儿童积极地去维护他人给予的赞扬,他们也会为家长没有在公开场合批评、羞辱自己,而感到备受尊重。

  在教育子女时,洛克不反对惩罚,但强调惩罚得当。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以尊重为前提,讲究方法,慎用体罚。洛克认为,家长不要因为儿童没有做好他们吩咐的事,就对儿童加以惩罚,要在了解事情,衡量过失之后,方可进行惩罚。

  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时,要明确孩子的过失,根据孩子所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惩罚。孩子犯了不同的错误,家长也应该用不同的惩罚方式加以惩罚。即使孩子犯了相同的错误,家长也要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初衷和当时的心理动态,根据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洛克反对体罚,认为体罚的教育效果并不好。他强调,惩罚在家庭教育中应尽量避免,鞭挞尤其不可多用。但是有一种顽梗,这样的儿童应该进行体罚。在这种情况下,洛克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唯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25]

  此外,洛克认为家长在体罚儿童时也要使用一定的策略,家长第一次体罚儿童时,要完全达到成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方可停止。在体罚孩子时要让他们彻底知错,否则,家长因心疼孩子,只是潦草地打几下,这样只会加重孩子顽梗的劣性,从而使孩子更加倔强和傲气。

相关标签:道德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