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关于“德育原理”学科理论的建设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7915字

  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德育原理要能够产生出有价值的理论,必须研究 “德育现象”、 “德育问题”、“德育规律”、“德育本质”,而 “德育原理”正是通过对上述对象的研究才构成了其理论的特殊性。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如家庭德育原理它必然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家庭,学校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学校背景中的德育;同时,它也要研究德育价值、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德育环境、德育评价等特定领域内的德育的这些基本问题,而且,对这些基本问题还要有由经验事实来验证和支撑的、相互之间没有逻辑矛盾的系统的阐述。

  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 “德育原理”研究的是德育的 “一般问题还是特殊问题”,是 “历史的德育问题”还是 “现实的德育问题”,是 “中国的德育问题”还是 “外国的德育问题”,这显然是 “德育原理”研究对象认识的一个悖论。在科学研究中,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土问题和国外问题本身就是互相依存的,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德育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历史的德育问题和现实的德育问题、中国的德育问题和外国的德育问题它们都是德育原理的对象,在德育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很难把它们割裂开来。

  有学者提出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也有学者提出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经验与思想的,其实它们都是 “德育原理”研究对象的题中之意。因为, “德育原理”无论是作为科学还是学科,其研究对象肯定包含有德育的实践和经验,没有德育的实践和经验, “德育原理”就没有研究的切入点,其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 “德育原理”研究的成果则表现为提出和构建一种德育理论、形成一种德育思想,德育理论和德育思想就是德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从科学研究和学科构建的逻辑基础来看,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四、关于 “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问题。

  “德育原理”是如何产生的,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 “德育学”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二是认为德育学是伦理学原理和教育原理交集组合形成的;三是认为 “德育学”是多种学科如教育学、品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分化与综合的产物。[9]

  1生于其他学科的思想。从表面上看, “德育原理”确实是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中分离出来的,但从科学产生发展的规律看, “德育原理”作为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在人类的道德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身产生、发展的轨迹。它是由许多思想家通过逻辑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在对人类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不断吸收借鉴其他科学的成果,特别是借鉴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的成果。从科学的意义上讲, “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主要有哲学、逻辑学、数学。而 “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德育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伴随师范教育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 “德育原理”走入了教育科学的殿堂,使 “德育原理”作为科学和作为学科的价值做到了有机的结合。从学科角度来讲,对 “德育原理”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概括起来讲, “德育原理”的科学基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主要是哲学、逻辑学、数学;二是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主要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

  1.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

  “德育原理”要对德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从德育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基础,哲学、逻辑学、数学是最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它们在指引我们对德育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研究。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是哲学催生了德育思想。正是哲学对人类、人生、社会的理性关注,才有了人类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德育思想最早就是萌芽于人类的哲学思想之中。

  严格地说,在古代社会,德育思想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中,许多哲学家在论述人的问题及社会问题时,都论述了德育,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包含着深刻的德育思想。在现代德育学产生以后,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又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来思考德育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德育思想,推动了德育学的发展。哲学还为 “德育原理”认识人的道德、把握人的品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德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具体讲以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为对象。德育对人的关注与哲学对人的关注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有一个归宿,就是如何让人成为 “人”.德育为了培养人,必须依据哲学关于人的理论成果去认识人,按照哲学所提供的关于人的本质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德育学”才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的德育学。除了哲学中关于人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德育的对象之外,哲学关于世界的思想、关于认识的思想、关于思维的思想对 “德育原理”也有着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过去,长时间内我们把政治学作为 “德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使 “德育学”长期得不到人学关注而停滞不前。目前, “德育原理”要站在时代的前锋来研究如何培养人和教育人,就必须从哲学中去把握时代的脉搏。

  逻辑学与科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逻辑学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内驱力,离开逻辑学谈科学,必定是残缺的、畸形的科学。逻辑学是一门从形式方面确定人类思维正确性和科学性的知识与方法体系,它对于科学研究问题的形成、结论的确立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德育原理”要界定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梳理研究成果、建构基本的理论框架,必须借助于逻辑去存真辩伪,特别是逻辑学中的直观和演绎、列举或归纳、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于 “德育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观点和方法论,奠定了“德育原理”的科学地位。

  “科学研究根本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使用严密计划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设计,并通过实际数据去测试某些猜测或正式的假设,其结果需要得到同行审查……科学的长远目标主要是产生稳定的、能概括 ‘事实’和细节的理论。”[8]

  法国着名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笛卡那就是秩序和度量,这两者是世界可理解性的标准和基础。“德育原理”看似与数学毫无关系,其实,除了数学与逻辑的天然联系在影响 “德育原理”的科学研究和学科构建之外,它直接承担着 “德育原理”实证研究的唯一方法。可以说,没有数学的方法, “德育原理”的研究成果就不能提供科学上的支撑。

  2.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

  作为理论支撑的科学基础,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等。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它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道德的研究,如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运行机制及社会制约因素;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生修养的研究,如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如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和个体道德活动等。伦理学的对象无一不是 “德育原理”构建的科学基础。 “德育原理”

  要对道德的基本问题解释清楚,必须运用伦理学的有关原理, “德育原理”要对道德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同样离不开伦理学。如果离开了伦理学, “德育原理”就只剩下教育理论的 “外壳”.心理学与 “德育原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学为 “德育原理”提供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二是心理学深化了德育思想;三是品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提升了 “德育原理”的科学化水平。无论是传统的德育思想,还是近现代的德育理论,都十分重视吸收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变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些心理学家更是专门致力于人的品德发展研究,如以皮亚杰、柯尔伯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专门研究人的品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德育原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使 “德育原理”的科学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

  “德育原理”与教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德育思想产生起,它就与教育思想混杂在一起的。近代教育学产生以后,德育理论与教育学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在其 《普通教育学》中就十分突出地强调了教育的德育价值,使教育为了德育的目标而存在。教育学是人类社会一切教育现象的理论形式,是人们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的宏观把握对教育其他领域的研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教育学中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规律的研究,对“德育原理”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可以说,一个时代的教育科学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德育原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人的品德就是一种行为的美。对此,许多学者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赫尔巴特指出: “德行的生动感情至少可以用单纯的美学情感来获得。德行的生动情感只是内心自由的一个方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崇高的道德行为是一种美”; “从美感方面来体验美是认识人的社会意义的重要条件”.品德和美的这种天然联系,要求德育原理必须借助于美学的理论来研究人的品德形成特点和品德形成心理。

  社会学是社会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社会的内在结构与功能、社会的秩序与发展、社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社会的分化与分层、社会的权力与国家等。社会学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与驾驭社会生活、控制人的社会行为,使人向着更加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原理”要对人的品德行为及教育进行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人的许多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学的范畴内才能得以解释和分析。 “德育原理”对社会学的依赖除了理论上的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德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德育中的许多问题不单纯表现为教育问题,而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要研究德育问题,必须借助于社会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发展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1):48-53.

  [2]中国 大 百 科 全 书 编 纂 委 员 会。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教 育 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4.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69.

  [4]华中师范大学。德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