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家校联系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探析
【绪论】学校与家庭共同作用下的德育研究绪论
【第一章】家校合作促进中学生德育效果理论阐释
【第二章】家校联系的现状及其特点
【第三章】不同的联系方式对学生产生的道德效果分析
【第四章】家校合作实施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中学生德育中家校合作应用研究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家校合作实施的建议和对策
一。根据家校合作德育效果的分析,争取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家校沟通联系方式
(一)在与老师相处出现矛盾时,用家访或者微信联系家长的效果好于家长到校和电话联系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这样一个案例,王老师是数学老师,平时上课要求学生较为严厉,因此学生在王老师背后经常给王老师起外号,据同学回忆,在一次比较重要考试的前一天,王老师在班级里为同学答疑,因为是夏天班级的后门开着,这时,一名学生从操场回到班级,询问坐在后门的学生班级里的同学正在干嘛,后门的学生回答说王老师在答疑,这时这名学生抱怨了几句王老师的话,正好被走过他身边的王老师听到,学生当时面露尴尬,而王老师则彻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王老师边哭边诉说自己的不易,并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找来解决,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将这名学生的父母找到了学校,据一些学生反映,这名同学开始觉得对王老师难为情,而到后来直接变为了愤怒,在家长来之前,学生就跑出班级不知所踪了,这名学生家长到校后对当事王老师郑重的道歉,但是,这名同学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或者玩手机游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消失了。老师在处理与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只重视学生说了什么话让老师生气,而不去深追事情的原因,然后也不顾学生的感受直接将孩子的父母请到学校,这样只能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在与老师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若想学生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即承认自己错误,下决心改正,并且落实到行动上的话,用家访或者微信,家校通的方式比家长到校和电话联系效果好。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时期,情绪存在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情况,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便不希望老师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处理问题,在调查的过程过,与几名班主任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在与老师发生矛盾,老师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后,便更加厌恶该名老师,更有甚者处处刁难老师,或者丧失了对该门学科学习的热情,老师对此也很矛盾,当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时,作为班主任不能不处理这种情况,但处理了只有较少时候学生能够承认错误,而大部分还是不能缓解这个矛盾。在询问被调查的学生时,有些学生反映,有时候和老师发生矛盾是因为情绪不好,自己过后也很后悔,但是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同班同学都看到了,让自己“很没面子”,“很下不来台”,所以,更加讨厌这个老师,如果老师用微信这样比较随意的联系方式,既把问题反映给了家长,也不是那么正式,让学生自己有个缓冲的空间,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自己的错误的。
(二)在与同学相处出现矛盾时,用家访、微信家校通联系家长效果较好
在调查时同样发现一个案例,李老师是一名班主任,在进行调查时,根据李老师反映,班级中的一名孙同学向另一名杨同学借了一本由珍藏意义的书,由于经历一系列的事情,孙同学忘记归还这本书,而杨同学则和其他班级同学议论此事,孙同学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杨让自己没有了面子,两名同学因为此事发生口角,李老师知道这件事件后,首先对孙、杨两名同学都进行了思想教育,但李老师认为孙同学忍受力有些差,经不起挫折,便将此事通过电话反映给了孙同学的家长。令李老师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她就听说孙同学在班级里向其他同学传播李老师“收了杨同学的好处”、“处处偏向他”,李老师感到很意外,便找到孙同学谈话,而孙同学对此事抱着冷淡、不承认的态度,这让老师十分头疼。在这个案例中就是老师没有运用正确的与家长正确的沟通方式,导致的学生非但没能达到预想的教育结果,反而老师、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深。
在与同学相处发生问题的情况下,若想学生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即承认自己错误,下决心改正,并且落实到行动上的话,用家长到校或者家访或者微信,家校通的方式,比与家长电话联系效果好。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和与老师发生矛盾不同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学生更倾向于让家长到校来学生们更愿意接受,但要将双方家长都请到学校,如果只请了一方家长,学生还是不认同老师的处理方式,原因是,在于同学出现问题时,双方家长都到校这样学生认为老师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了,即使自己错了,也愿意接受,但是老师若以家访或者电话联系时,学生则会疑虑是不是只通知的自己的家长,从而会出现不服气的心理,而用微信联系情况较好,根据一部分学生反映是指问题不大时,用微信不会显得老师郑重其事,也会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也不会因为老师用微信联系而严重批评学生,因此,小问题时学生倾向于微信联系,而严重问题时,学生倾向于双方家长到校联系。
(三)在学习成绩出现问题时,用电话联系或者家访的效果比较好
在调查时同样发现案例,赵老师是一名英语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抽出十分钟对学生进行单词语法的小测验,测试后批改,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对答错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每次重要的考试,如果出现不及格的学生,赵老师都会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批评这名学生,甚至当着全班同学都在场的情况下要去这名学生的家长到校,而学生有问题去请教老师时,学习越差的学生赵老师的态度越是严厉,每当有问题需要找赵老师询问时,学生都很害怕找老师,心中所想也不敢和找老师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看学生成绩的高低,而不管学生这次的测试是否比上次有进步,是否是认认真真地、独立的完成的,只要学生做的达不到老师的标准,就会被“请家长”.因此部分学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追求考试成绩的分数,而不在乎中间的做法是否正确,于是在考试中便开始选择抄袭。像这种情况,由于老师没有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新的不良习惯。
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若想学生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即承认自己错误,下决心改正,并且落实到行动上的话,用电话联系或者家访的方式,比微信或者家校通联系效果好。学习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甚至学生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老师和家长都会比较重视 ,根据笔者上学时的经验,当学生自身学习出现波动时,一般都是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或者是家里出现了情况或者是与同学相处方面出现情况(一般指早恋问题),或者与老师相处出现问题。而老师的做法往往是将家长请到学校来与家长探讨学生成绩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在过去适用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学生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了,根据调查显示,学生比较倾向老师家访或者是电话联系。
第一,家访形式与家长沟通,更能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以及困难,老师在学校可能不会了解的那么深入,不容易把握学生的具体困难,若老师能以家访与家长联系更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更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其次,部分中学生学习问题出现情况是由于早恋原因,这时候笔者认为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要好于其他的联系方式,最后,由于与老师相处不恰,导致的学习成绩的问题,在前面分析过,用家访的联系方式或者微信方式要比家长到校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认同。
二。针对男同学、女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不不同的家校联系方式
初中是学生的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小学时对学校生活的新鲜感和不安,也没有上高中后由于高考带来的紧迫感,初中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尤其男同学、女同学的情绪情感的发展
差异,更让他们对待问题的接受水平不同。综合来看不同的性别对最能产生德育效果的家校联系方式是有差异的,对男同学而言,微信或家校通效果最好;对女同学而言,家访作用效果最好,其次是家长到校的联系方式。由于男生成熟较晚,性格相对于女生比较外向,狂暴、猛烈性的情绪特点比较突出,在调查的过程中,几名男同学向我表示出认为老师总是大惊小怪,一点小事都要大张旗鼓的向家长“汇报”,接下来家长则会认为男生在学校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回家严厉的批评他们,所以,男生更倾向于老师用一些非正式的方式联系家长,而女同学不同于男同学,在初中阶段,女同学的情绪情感主要表现为温和细腻性,表现则是心事比较重,性格比较男同学而言比较内向,所以在对待家校沟通的问题上女同学更倾向与家访的访问形式,她们希望一些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但又不希望别的同学知道老师找了自己的家长,所以,女同学更倾向于家访的联系方式。因此,在对待男女同学时,老师联系男同学家长时,尽量采用家校通或者微信等软件的方式,联系女同学家长的时候可以选择家访等比较正式的联系方式。
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不不同的家校联系方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大量的课后作业代替了刚入学的兴奋感,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甚至手忙脚乱。在小学阶段,不论老师还是家长的权威感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因此,进入中学后,大部分学生与教师的相处遵循着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的原则。也有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说话,把自己裹得很紧,但大部分七年级学生总体来说都是比较听从老师的,所以对于效果不好的家校联系方式,七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差别,运用家访是对七年级最好的家校合作方式,而八年级是学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不仅仅体现在八年级学生生理的快速发育,而且心理上也与七年级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八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因此,对于家校沟通联系方式上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微信家校通联系方式是最好的。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八年级的学生不像七年级学生一样希望老师正式地与家长沟通,虽然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些都是符合他们年级的特点的,因此,在八年级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老师不妨选择家校通或者微信的方式,这样更利于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改变。
四。教师家访的新策略
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家访的方法和对于学生的意义。家访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长与老师情感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的亲和力和沟通的充分性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取代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家访一般都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没有目的的家访是在浪费家长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说一样的事情,在学生家私下说比在学校里说更见效,这样的做法会让家长觉得教师更加的容易接近,负责任,这是家访与其他家校联系的不同之处。教师的家访普遍比较受家长们欢迎,但是也有家长担心老师的家访是否是诚心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此外,也有老师存在进行“抱怨式”家访,即,到学生家庭后不仅没有做自身的检讨,而且不分缘由地批评家长和学生,最后也不能想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试想这样的家访结束后,父母必然也不会信服老师,同时家长在老师那收到的不开心也会转加到学生身上,如果就此恶性循环下去,父母不欢迎老师家访,甚至抵触与老师的沟通,学生对家访更是没有愉快的印象,也不希望家长和老师沟通。因此,正是家访这项任务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在家访过程中就要求老师要体现出老师的耐性与爱心,并且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式。摒弃那种“家访是赏光”,“学生有错误老师才到家里找家长”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和家长把家访和与家长交流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自觉的行动,争取做到老师方方面面可以与家长紧密配合。倘若老师在家访的过程中有十足的耐心,对学生的问题能够有十足的体谅,那么家长一定会成为老师管理的得力助手;相反地,对对家访过程没有耐心,不分缘由对学生进行责骂的老师,家长就很难与他合作。
另外,根据一些学者对美国家访的研究,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徐玉珍的《中美中小学家校合作比较研究中》提到,美国中小学教师进行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因此,在进行家访前,老师都会提前通知相关的学生和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在地点的选择上,老师不一定会走进学生家庭,为了达到轻松自由的环境,很多老师会选择咖啡厅,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与学生和家长会面,谈论问题,[31]这点在我们教师工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五。创新家校合作的新方式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希望老师家长以 qq、微信或者家校通这些软件系统进行联系,而老师家长也逐渐运用这些新生的联系方式替代部分的传统的联系方式。
但这些新的联系方式也有各自的优缺点。随着腾讯 qq 的普及,一些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运用了这个社交软件,联合家长组建自己班级的 qq 群,由此一来,家长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老师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而且不同学生的家长还可以在群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也可以通过别的家长的口中自己孩子最近的动向,也能为班级的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如此一来,利用 qq 可以满足家师之间的交流、家校之间的交流、家长之间的交流,真正做到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教师、家长能不受条件的约束进行自由地交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基本达到了随时管理、随时交流,使家校之间的联系更及时更有效。再后来有了微信,这样家长就可以省去打字的烦恼,每天随时都可以相会交流,在群里家长也不会那么拘束,更容易交流,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家长容易贴近起来。通过几名班主任的反应:在班级qq 群和微信群开展的一两年中,家长更愿意与老师互动了,并且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优点,等等。可以说这种方式的联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伴有一定的缺陷,例如,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学生,由于老一辈人他们对这些接受的比较慢,还有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父母这样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了。信息时代,人们对网络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水平,相关研究人员将网络技术渗透到家校合作这个领域中,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地区通过家校通软件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目前,这种新生的家校联系方式对传统的家校合作中的家长会、电话联系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有着不小的冲击。“家校通”这个名称的意思就是:利用现代的电脑手机软件平台,最快捷地把老师和父母两边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使教育的现代化可以实现。目前,家校通系统没有普遍的被使用,但是在网络存在的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已经能够用网络开始进行沟通。但这种方式的不足同 qq 微信一样,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学生,由于老一辈人他们对这些接受的比较慢,还有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父母这样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