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4 共2125字
摘要

  心理弹性、自我和谐现如今渐渐被大多数心理研究者关注,并且成为了心理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共同加强开展心理弹性、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探究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深层次内涵及对策。

  一、心理弹性定义

  以前对心理弹性的定义有许多,现在基本概括为:

  结果性定义:是经历压力、挫折、创伤后机能的维持,也就是指处于危境中的青少年的胜任行为和有效机能[1].

  品质性定义: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或品质,及所具有的特征,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2].

  过程性定义:指个体在压力事件中适应良好的过程。其中有两个关键的条件:1.个体处于危险或负面的情景之中;2.尽管遇到挫折和压力,个体却通过自己适应和应对技巧获得良好的适应[3].

  二、心理弹性的研究取向

  有关心理弹性的取向研究有三种,这三种研究方向在发展心理弹性的理论内涵、对本质的深入探索、理论的应用价值提升等做出了重要作用。

  1.特质型研究取向。研究这种取向的认为心理弹性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特质,而且这种特质在每个人中有差异。研究提高心理弹性的水平,把重点集中在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上。刘桂芬的研究显示要想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使通过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增强同伴关系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支持[4-5].

  2.因素型研究取向。此取向认为心理弹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及反应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代辉将影响个体心理弹性中的家庭因素分成四类: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性格以及亲子关系[6].

  3.过程型研究取向。将心理弹性看作是身心、精神的平衡被打破后,个体为了再次恢复平衡而做出的努力,应用保护性因素降低危险性因素影响的过程,包括阻碍、失衡、激活、修复四阶段[7].曾红等人经研究发现训练心理弹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培养他们坚韧、乐观的品质、提高他们积极的应对能力;其次是心理危机干预研究[8].

  三、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这一概念是有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的,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和经验之间的协调[9].从罗杰斯的观点看,个体拥有维持自我知觉一致性、调节自我和经验关系的机能,并且个体的行为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和他的自我观念相一致。

  影响自我和谐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家庭教养方式、个性特征、行为方法及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又能分为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二者是互相影响的。影响自我和谐的社会因素一是社会给个体发展提供的基本保障;二是社会尊重每个人价值的选择。

  四、心理弹性及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展望

  心理弹性以往的研究对象多是“处境不利群体”,现今,国内的心理学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广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对象已经开始逐步向军人、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社会群体展开研究。研究对象的扩大将有助于改善的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我国关于心理弹性的本土化研究缺乏,研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理弹性的情景特异性;二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应适应我国的国情。现有研究表明,不只是逆境,顺境中同样需要个体拥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培养自律意识,提高自控力;探索拥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在我国的传统的文化中的“家庭的观念”、 “集体性观念”等文化经常能成为保护因素,对维护家庭稳定,促进集体团结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更能引导个体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水平[10-12].

  自我和谐在对内涵的探索中,大部分都采用C.R.Rogers 自我和谐的观点,但是,从国外引进的定义在国内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且,研究方法上需要创新。目前多数研究使用的是自陈式报告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也可能会有社会赞许性,所以,会限制我们对自我和谐的准确研究。

  自我和谐的研究领域应当多元化。现在自我和谐研究多采用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的方法,量表的常模是以大学生为样本,推广到其他人群需要慎重考虑,因此,共同加强开展自我和谐的现状研究与相关研究,有利于提高自我和谐。

  参考文献:

  [1]郝传慧,雷雳。《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效用与提升》[ J ] . 中国青年研究,2007(1)72-76.

  [2]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 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宋娟。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刘桂芬,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问题研究,学术论坛[J],2011.4:209- 213.

  [6]代辉,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2008.2:171-172.

  [7]沈之非,心理弹性:抗逆力的本质。思想理论教育[J].2010.22:59-63.

  [8]曾红等,弹性心理训练改善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J].2010.31(3):309- 310.

  [9]Rogers CR. Client-centered therapy [M].London:Const able&Company,1951:1.

  [10]李洁, 朱晓斌。 杭州高校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9): 143-146.

  [11]赵冰洁。 陈幼贞: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 11(6): 478-480.

  [12]王玮, 安莉娟。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 2006, 15(5):400-40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