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社会工作中容易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群体,是未来工作岗位的中流砥柱,其心理健康状况备受人们的关注。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失调则是许多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已有研究显示,高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并与压力应对、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水平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以期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某高校17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7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41份,有效回收率为88.06%。男生804名,女生737名;年龄20.00岁±1.25岁;一年级526名,二年级513名,三年级502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由Caprara等最新修订、文书锋等翻译的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共包含: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3个维度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1分表示很不符合,2分表示不太符合,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为非常符合),满分60分,得分越高,表明效能感水平越高。
②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等情况。
③访谈:主要工具是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平均得分为41.87分±6.28分(得分范围12分~60分),表明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于中线水平;其中POS维度得分为15.94分±2.83分,DES维度得分为13.35分±2.66分,ANG维度得分为12.58分±2.94分,3个维度计分范围均是4分~20分。因此,3个维度均高于中线水平,表明大学生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均高于中线水平;3个维度中,大学生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最高,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最低。
2.2不同群体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得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略高于中线水平。大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其情感丰富,情绪表达趋于成熟,因此大学生对管理自身情绪的自信程度较高。本研究还发现,在3个维度中调节消极情绪(生气愤怒和沮丧痛苦)自我效能感较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不良情绪困扰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6%,情绪问题尤为突出。在与大学生访谈中也发现,大学生常遭遇一些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家庭和学习问题等导致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心情低落、烦躁郁闷,而在应对负性情绪时,有些学生却不能以正常途径宣泄(如沉迷网络、攻击行为等),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说明大学生对负性情绪管理不当。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重视情绪调节的相关教育,积极开展情绪管理课程或者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情绪、改善情绪,将情绪用语言或者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2不同群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特征
女生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高于男生,男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表达积极的情感;而男生面对困惑和问题则偏于理性、沉稳、冷静,女生则常被消极情绪困扰。学校可针对女大学生群体开展情绪调节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尤其增加消极情绪课程,使他们在辅导过程中学习、体验、察觉情绪变化,引导其调整改善不良情绪状态,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不同年级之间,低年级学生的效能感水平优于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处于逐步向社会过渡的时期,就业实习压力、考研压力、情感问题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烦躁、焦虑,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因此,高年级的情绪管理教育更不能忽视,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心理问题,本研究显示,成绩排名后1/3的学生情绪调节总效能感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最低,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学生,其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好、学习效率高,更易取得好成绩,其受到的情绪困扰和情绪波动较少,自信心也较高。学校要重视并关注学习成绩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开展学习互帮互学活动、第二学位、辅修课程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减少因学习带来的情绪问题。
4 小结
大学生对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自信心较高,然而调节消极情绪的自信心较调节积极情绪的自信心差,在情绪管理教育中应重点关注消极情绪的处理。高校情绪管理教育要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情绪调节特征和需要来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1,4(6):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