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电脑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人们普遍认为,电脑对孩子有益,认为它是教育的工具,能够让青少年走向科技世界的起点上“抢先一步”.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电脑永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但另一方面,由于电脑及网络技术本身固有的特性,也给儿童心理发展带来了不可疏忽的消极影响。
电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精于思考的精密仪器。有了电脑,儿童不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工作,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对电脑屏幕作出某种反应。这很可能导致儿童养成草率揣测答案的习惯。
教育专家指出,为儿童所制作的教育软件大多属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一些软件不准学生们考虑它所涉及的范围以外的选择,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儿童想象力变得狭小刻板,长此以往,儿童们就会失去创造力。
终日与电脑为伍的儿童缺少跟别人沟通的机会,这样会使他们变得木讷,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不会从别人的语言中了解对方,不会从丰富的肢体语言中看懂人情世故。
语言专家认为:这种“电脑儿童”应用能力的发展会比别的孩子缓慢。而缺少沟通对儿童的杀伤力是持久性的,长此下去,儿童可能不会很好地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自己。
儿童社会性情绪的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中不断加深体验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而一些儿童沉溺于网络,流连于网上的虚拟社会,这就如同一道铁网慢慢阻断了儿童社会情绪体验的渠道。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各种言论没有经过过滤,有精华,更有糟粕,这就使得未经世事的孩子无所适从或误入歧途,如此又怎能恰如其分地体验现实社会呢?青少年本来就有一种心理困惑--既想展示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又无法把握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于是常常产生心理闭锁,而此时沉溺于网络,无异于火上浇油,情绪社会化自然会只滞后发展。
电脑以快速方便见称,结果就培养出大批缺乏耐心的儿童,他们很容易对稍慢或稍繁琐的食物感觉不耐烦,缺少吃苦精神和韧力。
2008年,美国一所大学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经常使用电脑的儿童容易变得孤单而寂寞。而没有接触电脑的儿童把时间花在玩游戏和阅读书籍上,结果这些儿童合群、外向、充满好奇,在群体工作中表现出众。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各种信息的大杂烩,其中有很多有益的信息,但也充斥着暴力、黄色的信息,这对于幼稚、敏感、抵抗不良信息影响能力差的儿童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同时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够易于受到他人诱惑,这使得他们往往会受到有不良企图的人的迷惑、欺骗,而误入歧途。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灾难性影响。
因此,当我们看到电脑及其网络有益儿童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他有害的一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儿童的教育。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电脑及其网络能力和素质,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辅导,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护者和时尚的引导者。
其次,控制孩子的电脑及其网络行为。教育儿童注意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与其它儿童游戏、交往,不能过多地坐在电脑前。当发现儿童已经为电脑牺牲掉日常社交活动、荒废学业、过分沉迷其中、睡眠不足或因过分操作电脑而致精神颓废,必须采取果敢行动。
其三,应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开展协作学生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尽可能多地采取措施弥补电脑科技的缺憾。
另外要加强心理辅导。针对沉溺于电脑及网络的儿童群体和由此引发的种种网络心理问题,学校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加强网络的两面性宣传,使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
邓小平总书记提出,学习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向我们提出电脑在科技方面的重要性,儿童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方面要让他们从小就要懂电脑,另一方面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网络这个大染缸中,教育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未来的社会中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