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离异家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时间:2016-05-31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3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离异家庭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第一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离异单亲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第三章】离异家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离异影响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 离异家庭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最近这十五年来,中国每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比例已经造成和正在造成现如今高达 24.9%离婚率,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经历了生活的变故,遭受了心灵的创伤,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会不会出现对婚姻家庭的加倍的不信任状况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较之于我们的父母,已经是呈现了倍数增长的情况,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将来长大成人进入婚姻之后,是不是又会创造更高的离婚率,会不会给他们的下一代造成更加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呢?[14]答案也许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一、离异家庭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离异家庭父母的家教方式失当

  孩子的心理会因为父母家教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状态。如果父母的家教方式是否定的、消极的,排斥一切的,那么无疑会给孩子的个性带来负面的影响。[15]

  反之,肯定的,积极的,接纳的家教方式则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离异学生家庭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完整家庭的缺失,使得家教方式出现失衡,家长极易走极端家教路线。离异后有的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增大,出于各种考虑,他们或者会把孩子交给长辈抚养,或者直接送到中职学校,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则因为婚姻的变故而痛不欲生,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由此带来的内心不可诉说的伤痛;有的家长则把孩子当成“拖油瓶”,将孩子出现的一些正常的小问题扩大化,情绪化严重,甚至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轻则厌烦,重则打骂,学生在遭受家庭变故之后,没能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因此,他们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 一些不良清绪也随之产生,如果此时家庭和学校都没有给与相应的引导,致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进而泛滥,形成自卑、怀疑、仇视、冷漠的性格。

  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离异带给孩子太多的伤害,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于自己,对孩子一味地纵容、补偿,导致孩子出现为所欲为,自私的行为。

  案例 6:

  我班里有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学习成绩好,尤其是专业课,代表学校参加潍坊市组织的技能大赛,她的父母由于第三者的原因在孩子中专三年级之前就离婚了,母亲带着她生活。由于母亲家是外地的,在离婚初期,母亲就想让孩子辍学,在老师的劝导下,没有实现。到了孩子冲刺高考时,她又找到我,想让孩子放弃高考,跟随她回老家,同时,她很痛苦的表示,不想因为她的原因让孩子恨她一辈子,就这样母亲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对孩子的态度也是非常不稳定,时不时地痛哭或者摔砸东西,孩子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很是艰难,但是孩子很要强,坚持要参加高考。每次母亲来学校,她都是不哭不闹的等母亲发泄完,收拾好一地狼藉,安安静静的上课。我很是心疼,每次都安慰她,但是她总是很淡然的笑笑:我知道,她不容易,就让她发泄吧,眼泪在眼里打转,但是没有一次掉下来……这是一个公认的懂事的孩子,看似她能化解家长的偏激行为对她的影响,但作为班主任,我却深深地体会到来自孩子内心的那些难以诉说的苦痛。

  (二)受社会风气不良的影响

  在我们国家,离婚被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有的人会因为脸面问题维持不满意的婚姻,有的为了给孩子一个貌似完整的家而委曲求全,而一旦离婚,则会被世俗所讥笑,甚至鄙视,他们的孩子本身是无辜的,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但是由于世俗的影响,他们也饱受歧视和人情冷漠,得不到最起码的被同情和被爱护,加上年龄阅历的因素,思想不够成熟,难以承受这种压力,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摆脱现状。如此下去,他们的心理的发展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向着自闭、敏感、孤僻的方向演变,不健康的心理逐步形成。

  二是不良风气。离异家庭学生大部分情感空位,人生观、价值观缺乏适时地引导,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比较弱,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吸食毒品等会趁虚而入;他们甚至会受某些教唆犯或黑社会势力的左右或影响,最终误入歧途。[16]

  三是网络文化。虚拟世界和穿越文化吸引着这部分学生逃避现实,迷恋空虚的外部空间,认为现实生活没有意思,充满无聊和庸俗,相信上天的安排,不愿意承认拼搏所带来的成功,浑浑噩噩,自以为是,对前途一片迷茫,对人生感到无比的困惑。

  (三)学生心理脆弱导致出现问题

  离异家庭中职生心理产生问题除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心理脆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为忍耐承受能力差和应对能力弱。家庭的缺损极易造成离异家庭子女思想的剧烈波动,从而导致他们陷入逆境,而对于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就会为逆境所困扰, 诸多不健康的心理现象陆续出现,最终导致人格变态。

  另外,在父母离异前后, 学生周围一些状态的改变也会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父母争吵、家庭成员分崩离析、学习成绩的下降、同学异样的眼神等。

  此时,心理脆弱的学生,面对如此之多的变化,会束手无策,消极应对,比如不切合实际的想象、不符合常规的发泄、甚至不考虑后果的自残、以及远远的逃避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一些自闭,自卑,自弃,对社会敌视等心理问题。

  (四)学校相应培训的缺位

  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应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疏导,这需要专业人员的干预,但是在我们学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基本没有,有的也只是形同虚设,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就是凭借班主任老师经验开展工作。若恰逢班主任是年轻教师,就会比较棘手,比如前面提到的李老师。只有通过自己慢慢的摸索和阅历的增加,掌握一定的方法,才可以做好。但是在经验积累的进程中,也失去了好的时机。[17]

  案例 7:

  李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借鉴老教师的教育经验,终于在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时有了自己的方式,可是她说:虽然我现在和学生可以就某些原来彼此都难以启齿的问题进行自由的交流,甚至好多学生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姐姐甚至妈妈,和我说心里话,但是在最初的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成长了,我的学生也早已离开了这个学校,好多本来可以在学校得到回应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知识的浅薄,失之交臂了。学校真的应该建立一所老师的课堂,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学生身上形形色色的问题。

  二、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不任意夸大

  现在社会,通讯发达,信息传播畅行无阻,一些主流媒体在描述一些重大违法事件时,会突出违法者的离异家庭身份,例如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这其中含有一定误导的成份,让大众潜意识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错。

  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心理特别阳光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学业成绩或艺术才能突出。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林肯,包括近代的克林顿、奥巴马,他们都是由单身母亲抚养教育长大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不能够任意夸大突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二)不简单归因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够简单地归因于父母离异这一事实。《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定量研究文献发现,在北京、上海、河北等 8 省市 1983 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认为自己的违法犯罪与父母离婚(包括分居、再婚)直接相关的仅占 3.6%,有点关系的为3.4%,比例较小。

  (三)可予以矫正

  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中最突出、最核心的是情绪和人格问题,其中,情绪又是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格是在先天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个体的人格一般在成年以后才定型。因此,即使离异家庭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发展异常,只要通过不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也可以帮助他们矫正人格,达到较好的社会适应的目的。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要看到他们心理问题的可以矫正这一点,就可以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信心,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走上人生的正轨。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