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相关研究
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关键问题。当前,国内关于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现有的研究多数是对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而笔者适当地扩大了文献收集的范围。从笔者整理的资料来看,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研究
罗海燕在《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指出:政府承担重要责任才能确保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健康发展。文章指出政府在研究生教育成本中要承担财政分担责任、政策支持责任和行政责任。
周翼翔在《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中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美日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经验,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政策建议。
孟东军在《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中指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成本分担方法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文章明确了政府、学校、个人和社会这四大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构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模式。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从实施成本分担的益处出发,在明确成本分担的责任主体后,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的机制模式。在我国当前国情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是确保质量、保障规模的必然要求。
(二)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机制的研究
徐珊 、汪玲在《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的若干思考》中建议国家要适时成立研究生教育拨款委员会,促使教育经费分配更加透明高效;加大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投入,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经费保障;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等。
万明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中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历程和现实基础,在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多主体的研究生教育筹资机制和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资助体制的具体措施,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提供了理论指导。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如何实现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多渠道化进行了探讨。研究生教育有别于全日制本科教育,其经费来源、经费筹措方式、经费保障机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三)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彭莉君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进行了研究,为更好地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解决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柯佑祥 彭安臣在《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与经费筹措政策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现行的投资体制仍没有脱离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樊篱,存在管理单一 教育不公投资主体间权责含混等问题。文中指出要认清形势,立足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及经费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归纳起来就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短缺;研究生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效率不高;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对于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学者们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关于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研究
温静在《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中从资助规模 资助形式 资助渠道 资助集成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美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基本经验,从国家资助政策层面丰富了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的途径与方法。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借鉴西方经验来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学者不多,当前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研究较少,所涉及的范围不广,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五)关于我国高校办学经费筹措相关问题的研究
1.关于政府拨款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拨款比例及政府拨款政策的研究。王冲在《经济增长要素中的高等教育投资》中提出要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的方针。胡卓如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集中研究》中提出应转变拨款模式,要积极探索以直接拨款为主、间接拨款和效益拨款为辅的混合型拨款机制,特别是科研拨款应采用竞争拨款为主的模式。
2.关于银行贷款的研究。王冲、李定清在研究中表明高校向银行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王冲在《经济增长要素中的高等教育投资》一文中指出政府对银行和高校的软约束以及银行对高校的软约束会导致银行与高校各自在追求产出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无限贷款”。李定清在《高等学校负债筹资财务风险探析》中指出我国国家政策不完善、银行的利率也不稳定等因素导致高校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果高校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那么银行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3.关于社会捐赠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高校获得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和建立有效的高校社会捐赠策略机制。罗公利在《社会捐赠与高教成本分担》中指出政府的重视程度、完善的捐赠制度以及捐赠者对制度的认可程度对捐赠者是否愿意捐赠有着巨大的影响。夏子坚在《中国现行社会捐赠机制的制度困境》中指出:捐赠程序的烦琐和对捐赠物是否被有效利用的怀疑导致捐赠者在捐赠活动前踌躇不前。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我国高校办学经费进行了研究,为我国高等院校经费筹措问题提供了不少理论及政策支持。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离不开高校经费筹措的理论和指导,其筹措渠道、筹措方式、决策流程等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筹资方式问题的研究比我国要早一些,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相对宽泛,笔者主要概括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
1960 年,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Shultz)。理论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个人能够从教育中受得益处,社会也能够从教育中获益,二者都必须对高等教育的成本承担一定的责任。
198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Freedman)建议高校进行学费制度改革,由高校、学生个人及家庭来承担相应的教育费用。
20 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ston)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1986年的专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中,约翰斯通正式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理论指出所有受益方都应当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政府、家长、学生和社会捐赠者来共同分担。在200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中,约翰斯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成本不能再完全由政府或纳税人承担,学生和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学生和家长要通过交学费和使用费来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此后,研究怎样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成为世界上许多学者的共识,学者们开始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分别以某一国家为具体对象进行了高等教育多渠道筹资的研究,如美国学者斯特龙德和金姆提出建立大学生资助基金委员会,并公开向全社会筹措资金、募集善款。澳大利亚学者米歇尔在回顾澳大利亚以往的高校资助方式后,探索了高校筹措经费、增加收入的新途径,也就是政府通过增加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高校在这方面的支出压力。英国学者图镇德和爱丽娜认为物价上涨和学生人数的上升导致英国高校教育经费短缺,并提出政府加大对高校财政的支持力度、高校适度增加学费、强化校企合作、优化经费管理等建议。
从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许多学者从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高校教育经费筹措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上相对要宽泛些,这些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借鉴。然而,要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筹措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要看到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冲.经济增长要素中的高等教育投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2):4.
[2]胡卓如.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2008(2):133.
[3]李定清.高等学校负债筹资财务风险探析[J].商业时代,2006(32):69.
[4]温静.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罗海燕.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周翼翔.研究生教育实施成本补偿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7] 孟东军.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8]徐珊 ,汪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的若干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26-29.
[9]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