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19-09-27 来源: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作者:游雪 本文字数:2339字

  摘    要: 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国家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其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也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成本的界定和成本分担坚持的基本原则引出现今高等教育中成本分担体系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努力完善高校的成本分担体制,提高办学效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成本; 分担机制;

  高等教育高效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拨款是高校经费最主要的来源。但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满足不了日益庞大的高校成本分担体系,仅仅依靠财政拨款是不够的,要建立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逐渐减缓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从而提高办学效率,促进其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成本是个热点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分担,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成本分担机制问题。

  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界定

  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提出“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把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划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成本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目前仍然对教育成本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对教育成本的本质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 受益支付原则。

  其基本思想就是谁受益谁分担的原理,根据国家、社会、企业、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受益大小确定分担比例。预期收益大者,成本分担的比例大;预期收益小者,分担比例小。学生接受教育,其个人和家庭是直接受益主体,其次,通过学生获得的教育日后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收益等,用人单位也是受益主体之一。受教育者本来还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国家、社会、企业、家庭及受教育本人均受益,他们就应该按受益大小分担成本。

  (二) 经济能力原则。

  它是指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本人的经济能力来决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强,则应多分担成本;经济承受能力弱,则可少分担成本。因为受教育者本人的经济承担能力各不相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的实际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整体量定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三) 公平原则。

  教育成本分担影响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的平等性和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机会的平等性。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国家和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使全国教育受益相等,负担相等,实现教育公平。

  三、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

  我国高校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还没有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一些高校还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其次,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主要以教书育人为目的,造成了学校忽视其经营状况,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导致缺乏计量和提供教育成本信息的主动性。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校对教育成本的管控,也不利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二) 不同层次高校经费来源差异大。

  不同层次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差异性较大。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对于重点院校,会比普通高校尤其是综合能力较弱的高校财政拨款力度相对大得多。其次,中国高校通过借助社会力量来筹集办学经费的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企业也是利益相关主体,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投资或捐赠投放在知名度较高的名牌院校,其他高校得到的社会捐赠相比较少,受社会捐赠的高等院校范围较小。这就造成了越好的高校发展越好,综合能力较弱高校由于经费限制发展相对缓慢,差异也逐渐拉大。

  (三) 财政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还没有具体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做较明确的说明,对其参与的程度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还没有制定出能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企业投身于参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建设的相关政策。其次,在2017年一些省份取消了本科第三批次,转为本科第二批次招收学生,但其实学费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相对于家庭条件富裕的孩子有能力支付较高昂的学费,同等分数条件下,许多家庭较困难学生只能望而却步,转向专科就读,存在着教育不公的现象。

  四、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准确真实地核算学生的培养成本,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构成,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费收费标准的透明度。学校和相关部门合作紧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同时教育部门应制定详细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具体实施细则,使高校能有参照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减少资金浪费,优化绩效水平。

  (二) 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方成本分担机制。

  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模式,增加与企业的合作机会,这样既能为企业培养出对口,综合能力高端人才和输送前沿的科研技术,为企业赚取效益。同时,企业能为学校提供足额的资金支持,也会提高高校的综合能力。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对口的工作机会,增加高校的就业率。最后,高校应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提高办学实力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同时政府应积极调动社会团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使高校办学受到众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费标准。

  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对象中分别制定针对性收费标准,若是学校重点专业或学生热选专业课可适当增加学费收入,若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课应适当降低受受教育者分担部分,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因此在制定学费标准时,应充分考察地区差异、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才不失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赵叶灵.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7 (9) .
  [2]赵方亮.基于教育成本视角下的高校收费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7 (3) .
  [3]张志宏.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分担问题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 (12) .

    游雪.浅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8):5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