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与经济协同建设探究
来源:山西农经 作者:易海涛;易健华
发布于:2017-06-15 共1733字
摘 要: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影响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职业转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课协调发展。我国作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城镇化建设所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农村教育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而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能利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的融合借力。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经济;协调。
1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础,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为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经济基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三农”的核心问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村的教育 .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及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及全局性,其不仅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利于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还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农村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到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历史的跨越,确保了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
1.2 提高在岗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阻力是农村在岗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使得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还有很多的文盲或半文盲青年存在。农村教育打下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国民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不仅培养了当代经济下所需的现代农民,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为实现农村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城镇化为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城镇化为农村教育思想带来了新机遇:农村教育思想相对落后,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忽略了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城镇化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在城镇化下影响下,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等。城镇化为农村教育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可持续性。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导致了农村教育的滞后。城镇化加速了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教师交流、重点帮扶、联谊学校、加快偏远地区学校的建设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优质的农村教育体系,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城镇化为农村教育公平带来了新机遇: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求。城镇化需大量技术性人员,对农村教育转型提出新要求。
3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途径。
加大教育投资,借力城镇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村教育投资渠道,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直接互动。
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载体。农村教育利用城乡教育一体化趋势的契机,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发展空间,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利于农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利于农村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加速教育转型,助力城镇化:农村教育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有文化及技术基础的人力资源队伍,还培养大批“依靠农村、为了农村、扎根农村”新农民,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协调互动。
参考文献:
[1] 陆相欣,张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4-125.
[2] 许蕾,韩建民。城镇化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250-256.
[3] 王占可。城镇化视阈下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社科纵横,2014,(3):60-62.
[4] 周晔。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7):17-21.理论 探索·
原文出处:易海涛,易健华.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探析[J]. 山西农经,2017,(03):7.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