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用(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08 共7234字

  三、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效用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要深入到中学教育领域的各学科。克林伯格认为 :“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主体形式。“对话”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1] 108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达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的操作上都有重大意义。对话教学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新课标里的“对话教学”无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究空间,以及推广意义。

  (一)对话教学可为课堂蓄势,营造课堂氛围

  对话教学是一种对话智慧,“对话智慧具有情境性,对话智慧具有反思性,对话智慧与对话情感密切相关”[6] 127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对话教学,需要一定的语言情景和特定的教学环境,这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情境,为教学环境营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对话教学的比重,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为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和对话空间,对话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话教学的开展可促进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把语文概括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为语文”,从语文学科的界定来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学科属性就隐含着“对话”技能的培养目标。

  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属性,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话为人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对话上升为一种教学技术纳入语文课堂中,可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对话教学的开展是新课标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使然。就语文学科而言,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达到对话工具运用的目的。

  由此深入到语文学科的内部,可以发现语文学科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一门学科 ;并且从语文学科篇目的内容而言,学习语文就是与古之圣贤深入对话的一个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或人文属性进行论述,都涵盖着对话及对话教学,具体或抽象的体现着语文学科对话教学的存在。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可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的交叉融合,进而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性

  霍斯泰特斯说 :“我将主张,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实践智慧。”据此可知,对话教学有着极强的教学实践性,开展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施教者应本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目标开展对话教学,这是对话教学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课堂多维度的实践性是考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即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 ;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提供一些典型的思考案例,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进而达到师生互动对话的参与性。因此,对话教学的开展,将更好的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实践智慧。

  对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如能把学生在社会上能遇到的一些对话交流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对话演练教学,开展生动有效的实践教学,以课堂实践教学促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即对话、表达、交流技能的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将是教育发展的动向所在。

  (四)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还原生活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说明语文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如生活中的时事新闻、资讯、视频、歌曲、多媒体资源等。语文教学的运用将反馈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从实用主义角度讲,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指导生活。因此,对话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且对话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从语文的时代性而言,语文教育应反映时代性和社会发展思潮,以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模拟和感受现实生活,杜威曾说过 :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因而,在语文对话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应更重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

  第一,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传达都可凝聚着具体的对话教学元素,而且可以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开发语文对话教育资源,这样可使语文的对话教学更具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话教学的引领性。施教者要做的就是让对话教学更好的引领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以增强语文对话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有利于就近时空开发课程资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确认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呈现就近生活区域的语文资源,可以是时间上的就近原则,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就近原则。

  应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即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诚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三,有利于师生互动分享生活。对话是一种分享,对话教学就是一种分享式的教学 ;分享教学既可以是教师学识文化素养的分享,也可以是教师生活所见所闻的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增强生活的敏感性,以有意识的开发收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可以生活案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但课堂对话资源的呈现必须有倾听者,才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即“‘倾听’与‘表述’构成了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话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倾听’和‘表述',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7] 3.因此,对话教学在引领学生还原生活的同时,还得呈现和分享与学生生活时空就近的、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原型。这也体现在语文课程的五大系统模块中,即课程排版远近交错、传统与现代、人文性与工具性交错出现在系统模块中的原则③。

  (五)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体验性

  语文文本的理解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即是体验文本的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的过程。德国生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认为 :“对话是一种体验”[6] 33“狄尔泰的对话思想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狄尔泰不但指出理解的目的在于把握他人的精神生命,理解就是一个不断对作者的精神生命的体验和再体验的过程,而且特别指出了’推心置腹‘’同情心‘’用心体验‘等在理解和解释中的作用。所以对话教学不但应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应是一个精神交融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把握其生命表现。”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强调自己的感受,还应重视学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内心体验。

  在与文本的交融对话中让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语文教材编者精神上的交融融合,这是有效对话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语文审美体验不可或缺的步骤。伽达默尔也强调 :“对话即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对话就是要碰撞和生成一种新的理解,达到一种不同视域的融合。”[6] 35滕守尧在《对话理论》中说 :“在碰撞和相互中,调动出二者最大的潜力,喷射出绚丽的火花,从而使对话成为一种活泼的事件。又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深邃而迷人的问题,迫使理解者作出回答,而理解者一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就受到启发和感悟。”从这段话可知,对话教学应是基于启发诱导基础之上的教学,它的前提必须建构于充分理解语文文本,方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信息要依托于对话来传达,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所在。对话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因此,语文课堂与对话教学是相互包涵的关系,语文教学与对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基于语文对话功用基础之上的对话教学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和激情,亦可进一步扩展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及其价值。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这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也是语文教学与对话教学更易合拍和契合的关键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富兴 . 责任与对话--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思考[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 章辉 . 马丁·布伯《我与你》的美学解读 [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5-69.

  [3] 陈隆升 . 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 李吉林。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钟启泉,高文,赵中建 . 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 张光路 . 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 孙建军 . 语文对话教学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