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绿色住宅建筑的成本分析
【第一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估价模型研究绪论
【第二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三章】绿色住宅建筑成本因素分析
【第四章】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估价模型
【第五章】绿色技术投入成本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概述
2.1.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念及内涵
(1)绿色建筑的定义
国际上不同国家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解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概念的本质确是相同的,都是表达了建筑、人和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含义。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的描述为准。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6].”
(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定义及内涵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借助系统学理论,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要求来综合评价建筑及其附属对周边环境和居住者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建筑及其附属能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的一种综合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其有以下特征: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广泛性。
2.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容
综合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虽然具体内容因民族习惯和地理环境而有所区别,但总体上讲,其实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节约资源,因此,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当中,衡量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是评价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然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日常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例如占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使用建筑材料、利用水资源等,还包括很多无法看到的无形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辐射、温度等。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耗过程,同时这种资源消耗还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评价建筑对资源的消耗量的过程中,又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划分不同标准。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小;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因此,大量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严格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重,是评估体系的最大特色。另外,资源的重复利用也是考虑建筑对资源的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2、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大量的影响。因此,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考察建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环境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的生产废水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是建筑影响周边水环境的主要因素。生产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因素,有的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不能够随意排放。目前造成环境最严重的水污染就是生产废水污染,虽然建筑生产废水不会像工业生产废水污染那么严重,但也会造成周边的水环境恶化。另外,在高层建筑的生产过程中,会采取许多降水措施,如果措施采取不当,会严重影响建筑周边的地下水环境。生活用水是日常生活中需求和浪费水资源最多的,同时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是最多的。生活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建筑周边的水环境污染。
2)空气环境
目前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温室效应、酸雨、粉尘、沙尘暴等。虽然酸雨的产生与建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某些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同样会有硫化物的排放。温室效应主要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因此,碳排放量是绿色建筑评价的主要指标。建筑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建筑在建造和拆除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粉尘污染。这些因素都在评价体系中有考虑。
3)声环境
噪声污染在被认为其污染程度不亚于工业三废之后,一直备受重视。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许多大型机械都会产生噪声污染,比如:打桩机、电锯等。因此,在许多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或者其他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会对建造过程中的噪声做出相关规定,避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建筑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隔声要求,同样是考虑建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4)热环境
“热岛效应”这个词现在来说并不陌生,是指城市温度比周边郊区温度相对较高的一种现象。“热岛效应”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城市建筑群密集、使用热容量大和吸热率大的建材、使用能够产生大量热量的设备。例如:建筑和道路自身使用的能够大量吸收热量的混凝土;大量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人口密集等。这些因素在“热岛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筑自身能够吸收大自然的热量,更多的是需要能源供应,比如使用空调。这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才能够释放出来大量的热量,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岛效应”.因此,过多的热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增加周边环境的负担。
3、建筑对居住者的影响
绿色建筑的根本目标就是建造舒适宜居的建筑。因此,考虑建筑对居住者的影响也是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但是建筑对居住者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有时候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国内甚至还利用传承几千年的玄学来考虑建筑对居住者的影响。目前,在各国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筑对居住着的影响:
1)建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从古至今,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保证身心健康,因此,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必须达到目前所知的任何对人类身心健康无害的水平。在目前所知的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关的指标包括: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建筑布局、室内空气温湿度、建筑装修有害气体含量指标等。另外,小区绿化面积和活动场所面积也属于建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范畴,因此,在许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都有所体现。
2) 建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吃、穿、住、行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建筑作为人类基本活动之一的物质承担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技术设备、建筑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等一系列更加高效便捷的科技成果的使用,在不断的影响人类的生活。绿色建筑的安全、舒适、便捷也在这方面有所体现。
3)建筑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建筑是一种文化,建筑是一种传承,建筑也是一种特色。中外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中外的建筑差异。建筑的发展中在不断的借鉴,不断的融合,但对各自保留下来的老式建筑和文明也在进行保护,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保护历史遗产是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衡量对民族文化的尊重的具体体现。
2.1.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评价机制
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以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为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认证的一个过程。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每个国家都不同,常见的有评分法、分类法和统计法。评分法又分直接评分法和比重评分法。直接评分法是指根据建筑达到评价标准的指标程度,直接进行打分,直接合计分数,然后根据总得分进行确定绿色建筑等级。比重评分法是指对每个详细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之后,根据详细指标所在类型的比重,对得分进行比例折算,然后在进行计算总分,根据总分划分绿色建筑等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建筑达到的评价指标程度,进行不同层次分类,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指标的多少进行绿色建筑等级确定。统计法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常用的方法,是指通过对达到绿色指标的条款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步:
1)收集材料。首先根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要求,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具体结合绿色建筑的各评价项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数据的获得可采取记录、现场实测、软件模拟等方法。
2)专家评审。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将收集到的项目资料按照评价标准的评价流程进行指标评判。
3)确定等级。将专家评判的指标结果进行综合,然后根据评价标准的评判分级规则,确定该绿色建筑等级。
2.2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及评述
2.2.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
目前,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应用和影响力比较广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英国的 BREEAM 体系、美国的 LEEDTM[37-39]
体系、日本的 CASBEE 体系以及多国参与的 GBTOOL[40]体系。每一种评价体系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和评价方式,所带来的评价结论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对比以上四种评价体系的不同之处,将以上四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按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论四个方面进行汇总,见表 2.1:
从对比表 2.1 可以看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评价范围全面,常见的建筑形式都有涵盖。有的甚至划分更加详细,比如 LEEDTM 和 CASBEE,在公共建筑中还详细划分办公楼、商店、学校、医院、餐厅等具有特定作用的建筑。有的评价体系还包括特殊的工业、军事等版本。
(2)评价内容划分详细。既含有总分类指标,还含有多项详细分类指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3)评价方式合理简便,可以分清轻重主次。以上四种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都是进行逐层打分,分类综合分数。在分类综合分数时,采用分类权重或者基层分值差来确定每个分类的重要程度。
(4)评价级别具有多层次性。从上表中很容易发现,每一种评价体系的评价结论都划分 4 个及 4 个以上的层次。根据绿色建筑能够达到不同程度,对应不同的绿色级别。
通过对比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发现我国目前绿色建筑体系应该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2.2.2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述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根据每个国家对事物的评判习惯来制定的,在研究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的适用性时,也需要结合国内评判习惯来进行优缺点分析。通过对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结合国内评判习惯,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涵盖全面。在 BREEAM 体系中,已经考虑到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在 LEEDTM 体系中考虑到鼓励创新;在 CASBEE 体系中,具体化建筑对周边和环境的影响;在 GBTOOL 体系中,明确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评价指标。这些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涵盖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建筑本身或局部带来的直接影响,更考虑到建筑影响的全面性和长期性。另外,不同类型的建筑还有不同的适用版本。
2)指标体系严谨。外国人的思维比国人严谨,这是不可否认的。从前面介绍的体系中会发现,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全是采用打分量化的指标。有的还采用二级含比重量化的指标。在国内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仅仅是采用是否通过、是否存在等有无的判断。
3)具有主观性。不可否认,不论是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比如舒适度的评判、不可见数据的计量等。
2.3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及评述
2.3.1 国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评价体系。第一个阶段是初期探索阶段。和国外的发展历程相似,从环境生态角度开始研究,成果是《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随后 2002年和 2003 年又相继推出第二版和第三版。第二阶段是尝试性阶段。通过对某些特定建筑进行尝试性评价,检验研究方向的正确性,成果是《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PBAS)。第三阶段是开始成熟阶段。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尝试,体系相对完善,开始大范围推广,成果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它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41].也是我国现行的、具有指导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官方文件。随后2007 年 8 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示管理办法》。至此,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
2.3.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标准,有其独自的特点。为了方便了解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样按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论四个方面汇总,见表 2.2:
从表 2.2 可以看到: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评价范围仅局限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楼、商场和旅馆,2012 年才开始扩展到工业领域,与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体系相比较,缺少餐厅、医院和学校等重要的公共场所的评价。
(2)评价内容全面。与建筑直接相关的“四节”、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都有涉及。
(3)评价方式缺乏主次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沿用中国人的评价习惯,利用是否通过来进行评判。汇总通过的项目数量,以此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基础。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有其实用性,但是缺点是没有准确量化。其权重的缺失,更让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能明确六大类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项目指标多,不能说明项目比其它类指标相对重要。
(4)评价等级划分三级。相对国外评价体系,等级划分较少,层次不明显。
2.3.3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述
综合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现,其在国内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也有部分局限。
(1)优点:
1)评价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对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直接判断是否使用、是否存在、能否达到某个标准等定性方法确认。最后通过统计相关通过项目数来确定绿色建筑等级,减少了判别的主观性,也减少了评判的复杂性。
2)适用灵活度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允许各地区根据地区情况,修改部分条款,可以避免教条主义,具有很大的灵活度和地区实用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大的方面可以作为国内绿色建筑纲领性和模范性文件,从小的方面可以直接适用于国内绿色建筑的评价。
(2)局限:
1)评价范围局限。对比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难发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与建筑直接相关,评价范围相对集中;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已经将评价范围扩展到建筑的相联系的其他方面,比如对全球的影响、技术创新等。这些方面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与建筑的联系不大,但是却直接体现了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也通过创新评比,可以积极鼓励人们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2)权重体系局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没有权重体系,这是一个的失误。
绿色建筑从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要求,但是也有主次之分。绿色建筑的首要目的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在资源中又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加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重,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是重中之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仅仅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全面指标是否通过,用通过指标量来确定绿色建筑等级就存在很大不合理。众所周知,关键的不一定是数量最多的。例如,在湖北省适用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居住建筑)中,节能的项数只有 8 项,而节地、和室内环境的项数都超过 8 项,节材少于 8 项。在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能源和材料占的比重相对较较大,节地和运营管理的比重少于节能。
因此,权重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次混乱。
3)评价指标量化不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都是只有一个标准,用是否达到来判断,对绿色建筑评判的层次性局限,所以,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只有三个等级。应该向国外借鉴,通过不同层次的量化指标,运用打分法,确定单个建筑能够达到的绿色标准。
4)工程经济性评价项目不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缺少的建筑的工程经济评价,作者分析根本要原因在于工程经济评价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工程经济评价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数据收集较多,并且中间可变因素无法估计,这就导致工程经济评价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如果放在评价标准中,可能会影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权威性。但是工程经济评价是对绿色建筑效益评价的一个基本指标。通过估算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才能明确绿色建筑的意义。因此,迫切需要国家通过一些规定,来统一一个估算标准,早日将工程经济评价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
5)鼓励性评价项目不足。绿色建筑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对建筑贴标签,更多的是一种鼓励性质,为了有力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仅仅是在优选项目上提高某些一般项的要求,并没有突出对创新的鼓励性评价。如果突出其采用创新等鼓励性评价项目,可以有效的区别普通绿色建筑和高级别绿色建筑,就能够刺激投资商更多的考虑创新技术。因此起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引导作用。
2.4 本章小结
本章在介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居住者的影响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应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进一步根据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论等四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这些评价体系的特点,总结其的优点和局限。重点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仍存在的五个方面局限性:1)评价范围局限;2)权重体系局限;3)评价指标量化不足;4)工程经济性评价项目不足;5)鼓励性评价项目不足。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