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问题及建议(2)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田家利;公冶慧娟;刘宇
发布于:2017-06-02 共6572字
  2.2 国内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常见模式
  
  2.2.1 4C 延续性护理模式
  
  该模式最早在我国香港地区实施,所谓“4C”模式指全面性 (compre-hensiveness), 即系 统 性 评 估 个人的健康问题,并预见个人的健康需求,包括客观健康评价、主观健康需要及心理社会方面需求 ;协调性(coordination) ,即多专业不同层次的照顾;延续性 (continuity),即规律地、主动地、持续地进行护理跟踪;协作性 (collaboration),即不同专业间的协作,包括健康服务提供者及接受者之间的协作[16].该模式较为成熟,大陆其他护理模式均以“4C”模式为基础而进行探索。
  
  2.2.2 其他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
  
  目前大陆地区延续性护理虽与国外延续性护理发展存在差距,但尚处于探索之中。2007 年赵岳[17]在天津开展以出院计划为基础的连续护理服务,并进一步和电子健康档案相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终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和医患间信息共享的目标。
  
  2010 年香港理工大学黄金月等[11]开展奥马哈系统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该系统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同时为护士提供收集、整理、记录患者病情的有效工具,引导护士对患者全面评估。2011年钱春荣等[18]借鉴相关指南,采用循证法构建连续护理服务方案,由医院专科护士实施出院前的评估、出院计划的制定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2011年汤维娟[19]采用 Delphi 法构建了上海癌症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服务模式,明确连续性照护的服务提供者、各层平台的服务功能定位和各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护士的职责等。2014 年徐娜等[20]为肠造口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开设造口护理门诊、造口联谊会等干预方式,及时为出院造口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指导的院外延续护理服务。2016 年陶宝明等[21]采用医院 - 社区- 家庭一体化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方面、个体化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在借鉴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方式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探讨适合我国国情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3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

    3.1 院内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
  
  包括:①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健康需求进行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状态、家属的照顾能力、社区可利用的资源等,并鼓励患者和家属及主要照护者积极参与需求评估和计划制定过程。
  
  ②健康教育,首先明确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其次对患者及其主要照顾人员进行详细的疾病管理指导,考虑慢性病群体所患的疾病种类多、临床表现不明显等特殊性,故尤其注重药物管理和症状管理;针对教育人群采取各种健康教育形式,以及促进患者掌握的措施,如反示教技术等;最后一定要注意院内不同医护人员之间所提供的健康教育需保持一致[22-23].③院后照护安排,确定出院后接管慢性病患者的机构和人员,并为患者安排院后的随访、复诊和预约等,同时告知家属或其主要照顾人员按时复诊,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病房电话。④与出院后接管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向接管的医护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患者信息,信息交流的形式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病历系统、传真等,也可以将患者携带至接管医生处[24-25].
  
  3.2 院外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
  
  在国外,当患者从医院返回家庭,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责任人员主要为社区或家庭医生、家庭服务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患者被下一机构接管后,上一级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主要为接受下一机构接管人员的咨询。院外延续护理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支持,保证治疗方案履行和适时调整。内容包括:药物管理、症状管理、自我管理教育、咨询、转诊等;服务形式有:门诊管理、家访、电话访视等[12,20].在国内,针对慢性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场所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建立起有效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档案的管理过程采用先进的动态化管理以及专案管理;其次为需要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全面、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最后医院的健康教育需要社区健康教育来进行延续,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定期举行健康讲座,确保患者明确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减少其健康危险行为[21,26].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缺乏有效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
  
  建立完善的延续护理体系,其重要前提是科学有效地评估老年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并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发展延续性护理质量测评量表是促进延续性护理全面开展和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检索延续性护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文献多涉及具体的干预措施,而关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文献十分有限[7],且缺乏临床实用的推广。可见,我国对于延续性护理体系的深入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结合患者反馈、临床指标、经济指标等建立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或工具,必将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
  
  4.2 缺乏专业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团队
  
  国外延续护理模式发展成熟,已成立延续性护理多学科团队小组、APN 延续护理模式等,由专科护士领导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这一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通过提高患者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应对转移期的健康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延续护理活动多存在由医院护士兼职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致使延续护理活动开展成效不佳,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当前,发展专科护士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专科护士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者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另外,《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3]指出,有条件的医院,应当明确专(兼)职人员为出院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建立延续护理团队将是未来发展延续护理模式的必然趋势。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继续接受专业的医疗照护,对降低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发展专业延续护理团队对于慢性病患者管理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出处:田家利,公冶慧娟,刘宇,张素.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2017,(01):108-11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