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杨天问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探析

来源:大众文艺 作者:穆松华
发布于:2017-02-11 共2974字
  摘要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的青铜器上都有它的踪迹可寻。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到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写意花鸟画占主要地位,工笔花鸟画日渐衰落。到二十世纪初期花鸟画大家有陈之佛、于非誾等,他们扛起了振兴工笔花鸟画的大旗,并把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到今天工笔花鸟画也一直长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美术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其代表画家有杨天问、江宏伟、贾广健等。杨天问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他长年教书育人、躬耕艺海、勤奋执着,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杨天问,河北沧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协东方艺术学会副秘书长、河北大学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同年作品《丛林的暮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9年作品《藕塘深处》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荣获铜奖,同年《松雉图》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2004年作品《野阔草露苍茫》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9年作品《已凉天气未寒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河北选送作品展获铜奖。2014年作品《幽花野卉酬天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影响深远。
  
  一、自然脱俗意境幽深
  
  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可见立意造境是一幅画首先要考虑的。杨天问常以自然界花草入画,一片荷叶、一个树枝,细节之处刻画入微,捕捉到自然万物的瞬间之美。他的作品意境幽深、空灵飘逸、清新淡雅、自然脱俗,把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一个宁静超逸的世界,在若虚若实的山野草丛中,在茫茫一片的芦荡野花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使人回味无穷。杨天问作品的意境源自大自然,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如作品《暮秋荷叶已微黄》,看到它时就觉得心旷神怡,宁静清幽,仿佛来到山水田园间,远离了都市的嘈杂,时间就此静止。看那一只小蜻蜓,很是生动可爱,仿佛能听到它翅膀煽动的声音,让人不由联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脍炙人口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正是画家自己人生的写照,淡泊名利,恬淡不争,也是他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和体会,经过提炼、加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欣赏他的作品,我们也能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与世无争、谦逊随和的人生态度。他早期十分痴迷于荷花题材的描绘,多是秋天的残荷,整个画面有种经历漫长岁月而产生的苍茫、洗练、古朴、素雅之美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转瞬即逝,随着岁月的流逝,杨天问日渐增添了对花草树木之感触,逐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二、构图完美造型严谨
  
  唐代张彦远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可见一幅画构图的重要性。杨天问的构图可以说是完美,每一幅画的构图章法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多次的修改,即使是一只小鸟,一只蜻蜓或是一个树枝的穿插还是一个花头的朝向都要反复斟酌才定稿。正是如此,杨天问每一幅画的构图都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多一笔觉得多余,少一笔就觉得太少。画面的疏密聚散、虚实相生、宾主分明,严谨但不呆板。他遵守规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在表现不同对象的时候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既不模仿古人,又不重复自己。作品的构图有时疏可跑马,如作品《秋风萧瑟天气凉》,构图很有创意,作品的上半部分几乎是留白的,但又不觉得画面空,反而觉得很通透,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意境深远。作品构图有时又密不透风,如作品《不知何处是它乡》,采用了比较密集的构图方式,此构图法可以使画面整体感很强、很统一,加之整体黄褐色的基调,营造了宁静深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秋天苍茫静谧的永恒之美。
  
  严谨的造型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特征,杨天问的工笔花鸟画造型无懈可击,十分严谨和考究。他长期坚持深入生活中去写生,对一花、一木、一草都细致入微的描绘。但他不是被动的描摹方式,是经过艺术再加工,删繁就简、提炼加工使之更加生动,具有代表性,更具有典型性。他笔下鸟雀或栖息静止、或振翅欲飞、或畅游天空,形态各异,灵动活泼,显示出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杨天问对作品的造型相当重视,而造型的关键就是素描线稿,所以构思创作素描线稿是杨天问作品当中耗时相当大的部分。他通常创作前先深入大自然中考察写生,回到画室把写生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先从一张张小样草图开始,反复修改斟酌,一个小细节觉得造型不够完美,都会改上好多遍。如树枝穿插、叶脉的走向甚至鸟儿身上的一片羽毛都不肯放过,精益求精,力求造型的完美,几易画稿最终才会定稿。如作品《春到人间草木知》,造型严谨,无懈可击,从整体到局部的刻画都十分的精道。看那一个个花朵、一片片叶子还有轻盈灵巧的鸟儿都刻画的精细入微,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像身临其境,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不由让人联想到唐朝着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名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整幅作品造型完美、意境幽深,让人置身画中不能自拔。
  
  三、笔墨精道设色高古
  
  杨天问的工笔花鸟画笔墨线条十分工整细致,用较干的墨勾勒,近处勾勒的实,远处勾勒的虚,随着对象转折移动而自然形成虚实相生,浓淡结合的线条,墨色也随着有浓淡的变化。上色后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有外轮廓线,它已与物体融为一体,既融于整个大环境中,又能起到规整外形塑造体积感的作用,这样的线条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长期坚持练习积累的结果。如作品《鸟啼声声春来早》,画面里清风徐来、鸟雀啁秋,花卉芬芳,以精细的笔致描绘出永不凋零的花朵,把转瞬即逝的美好永远定格在宁静素雅的画面里。
  
  设色在谢赫六法里释为随类赋彩。在设色方面,杨天问喜用整体灰调子来营造画面的氛围,给人以高雅古朴的感觉。整体色调统一,虚实相生,空间感很强。细看小细节的色调也都交代的十分清楚。为了营造这种沧桑、高古的氛围,他常常会反复的画完洗,洗完画,多达数十遍,一张作品从最初构思、定稿、设色到最后完成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如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的作品《藕塘深处》,为了达到整体沧桑感,为了营造这种苍茫朦胧之美,达到高雅古朴的感觉,就是通过反复的染色,反复的擦洗来完成的。
  
  以上从意境、构图、造型、笔墨、设色等几方面对杨天问工笔花鸟画高雅古朴的艺术风格和严谨独特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长期深入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之中。他的画意境幽深、构图完美、造型严谨、笔墨精道、设色高古,惯以虚实相应的手法营造出苍茫朦胧之美,诠释出自然的真谛。作为一名高校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治学严谨、无私奉献、为人低调、关心学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创作经验、技法与艺术感悟传授给学生们,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提高。杨天问以谦和的为人、高雅古朴的艺术风格、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人才,影响和推动了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天问,杨天问国画精选[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2]杨天问,杨天问工笔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杨天问,杨天问画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江宏伟,画境·江宏伟工笔花鸟画探微[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
  [5]金纳,工笔花鸟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原文出处:穆松华. 浅析杨天问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J]. 大众文艺, 2017(01).
相关标签:工笔花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