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中国画的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4 共76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画创新与传统笔墨的关系研究
【前言】论中国画发展离不开中国笔墨前言
【第一章】中国画的艺术范畴
【第二章】 中国画的创新
【第三章】中国画创新与传统笔墨的联系
【第四章】中国画发展及前景
【结语/参考文献】传统笔墨对中国画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画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也需要不断地改变创作的方法或者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国现代正在发生巨变的人和物,所以中国画的创新具有必然性。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需要继承传统的中国传统的笔墨绘画的技巧还需要尊崇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不断地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传承。因此,中国画既肩负着创新的发展需要也肩负着继承传统的使命。在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既有创新的必然性,也有所继承传统所坚守的原则。
  
  一、中国画创新的现状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创新改革从未停留过,但是中国画创新的成效较低,着主要是由于中国画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与开拓思维。在对传统的国画的创新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新的思维、情感来创作相对较新的意境,通过新的绘画语言及方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在中国传统的国画教育以及当代的中国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画创新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从古代的师徒制到当代的学生临摹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入 20 世纪,随着中国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引入国画教育,通过素描、写生、古画临摹等方式,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观念的中国新画家。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中国画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各派各家都提出了创新、革新的观念,前代人的创新成为后代人沿袭的传统,当代人的创新又成为后代人的传统。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的过程。
  
  因此,关于中国画创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当代的画作中发现形式上、内容上、技巧上的不同,不管哪一方面的创新都体现了画家的独特的视角以及赋予客观事物的艺术气息,并且体现了这一事物的社会现实意义。而目前,我国的中国画创新一方面受到传统创作思想的禁锢,前行较难;一方面改革创新的不遵循笔墨传统,脱离了中国画传统,难以前行。
  
  二、中国画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中国画主要是以传统笔墨为主,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创新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从我国的历史上看,各个朝代之间中国画所描绘的对象也有所不同。例如,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国画创作的不同。
  
  古人着宽袍大袖主要通过长线条来展示衣物的飘逸;追求笔墨点“神”的花鸟画;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的构图、通过笔墨的色彩展现不同的风格。
  
  传统的中国画的技法也要不断的适应现代的绘画对象。例如,从食物到衣物、从交通工具到建筑。在当代为了反映出当代不同于以往社会的事物,通过中国画展现出感情就需要不断创新,在传统笔墨画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技艺但需要不断得突破传统的绘画技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随着不同的时期、不同事物的发展及变化,中国画也应在不断的发展及变化。着名的书画家石涛曾说“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因此,中国画在新时期面临创新是必然的选择。并且,随着外来艺术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美术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从来更加快了中国画的创新步伐。
  
  (一)时代变迁的必然选择
  
  在时代的变迁中,中国画的创作主题及对象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古代人宽衣长袍,现代却很少再如此穿着,那么再用长线条来表现肯定不适合。因此中国画的创新就要该改变对对象的创作方法及思想都会发生变化。在古代中国画主要是文人墨客雅兴之作,绘画之后展于厅堂。而现代中国画则主要展览于美术馆等展厅内集中展示。因此,展示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中国画的创作。“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我国的绘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说过中国画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3]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在发展着明显的变化。在时代发展的号召下,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陈旧作画模式,不能更好地突出中国当代的人文思想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很难想象,运用传统的中国画绘画模式及创作思维,如何体现正在发展变化中的社会万象;如何体现高速运转的科技社会;如何体现现代化的百姓生活。这些都对中国画的继续发展以及中国画的创新提出了要求。
  
  在中国画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几千年形成的独特的作画规范以及形式贯穿了整个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保持着突出的特征。早期的“以形写神”、工笔画,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时期画家的画作都会代表某一时间的社会变革及艺术观念。例如,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社会处于动乱时期,中国画的表现和精神内涵达到一个创作的高峰。明清时期,社会变革也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可见,在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程式化的线条需要变换多种形态,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促进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只有在顺应时代发展、历史变迁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突出中国画的创作特色,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对中国画进行创新,更好地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二)对外来艺术的吸收与借鉴
  
  对外来艺术品的吸收与借鉴也促使中国画不断地进行创新。随着外来艺术对我国国画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坚持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借鉴外来的艺术,即“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并且,我国也从未停止过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和借鉴。
  
  从 19 世纪开始,随着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由于受西方侵略殖民的影响,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但是 19 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画的影响较小,进入 20世纪初,由于中国开始主动学习西方,中国画家开始去欧洲及日本将近现代西方美术及教育模式带回中国,中国画的创新才真正开始,一批进步人士也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康有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陈独秀)。中方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绘画改造传统中国画的观念在这一时期尤其兴盛。
  
  我国中国画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和借鉴主要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1)清末民初:大量画家留学欧洲与日本,带动了中国与西方艺术的融合,将西方美术引入中国,建立了西式的美术学校,逐步开始了培养近现代的美术人才,促进了中西美术及美术教育的融合。(2)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这一时期,全国上下全面学习苏联,中国画也开始学习苏联的写实主义创作模式,这一时期我国的中国画作品也主要体现了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思想。(3)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画开启了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画创作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学习了西方艺术的创作方法又融入了现代意思的创作思维,吸收西方素描造型等优势,出现了写实与色彩并同发展的新工笔画。
  
  在绘画中既有西画的基础又有中国画传统的精神与气韵,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从以上我国中国画的发展来看,对于西方的美术主要从写实、写意、抽象等方面进行借鉴。借鉴西方美术中的写实倾向来突出中国画的创新的代表之一就是徐悲鸿,他的画主要以墨为主,追求写实、通过生动形象的写实来开拓人物画的表现空间。另一位写实派的代表就是林风眠,他将写实之风融入了创作之中,在绘画中更加突出中国画的色彩风格以及审美意图。除了西方美术写实派对中国画的影响之外,抽象派、印象派等其他的西方艺术流派也在影响和促进我国中国画的创新。
  
  (三)传统绘画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技术应该脱离传统,不断适应发展的趋势,适者“生存”.在关于中国画的创新的观点上,很多大师都提出关于创新的看法,认为创新势在必行。例如,齐白石曾说过“似我者死”,黄宾虹也说过“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越古人理法之外不可”.可见,传统的技术在变迁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突破传统的技法,突破固定的程式,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绘画技术也一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道路。例如,在中国画的“用笔”中,“皴法”就有了创新和进步。在宋代的山水画中,画师们用笔点小点于山水画的花丛与石头缝之间作画,形成“苔点”.伴随着苔点的扩大,能在远处形成一片云山或者一整片的叶子。后来,这种用“笔”的方法被称为“苔点”或者“点皴”.在之后的创作中,点苔又有各种形状之分:横点类、圆点类、弧线类、竖线类等等。这就是传统绘画技术中用笔的变化。而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用笔”更加注重“平、重、变、圆、留”等变化。在这五种运笔的过程中,绘画者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当代大师的画作中,传统的“用笔”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中国画,使其更具生命力。通过作者不同的用笔变化能在画作中体现不同形式的美,画作或恣意纵横、或纵横奇峭、或行笔果断、雅俗共赏。近现代诸多画家也在中国画“用笔”的变化来突出表现不同的风格。例如,当代画家傅抱石创新传统的“皴法”,创造出破笔锋散的“抱石皴”,通过散锋涂抹式的“皴擦描绘”,使得其山水画尤其让人寻味。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绘画技术发展是推进中国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对中国画用“墨”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一观点。
  
  我国中国画从元代开始“墨”法开始出现了发展和变化,最突出的是出现了积墨。积墨通过利用生纸与笔墨之间的精妙结合,使得墨的形态更加多样。明清时期,墨法的运用已于作者的个人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进入现代以后,中国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墨法的类别已经大致分明。通过“笔墨”等传统绘画技法的创新能够提高中国画呈现的各种气韵。而中国画中的气韵也使得画与画家的思想相得益彰。墨法的门类及各种技巧也涵盖了中国画的意境及文艺理念。因此,传统笔墨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画的创新也能进一步发挥传统绘画技法的功能及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画艺术层次及境界。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的创新,必须要突破传统笔墨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不断将当代文化精神反映到艺术创作之中,在传统笔墨的发展过程中,吸收新的创作经验,使得中国画对传统笔墨的继承更加适应创新的发展。利用“中西融合”加深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这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中国画创新的途径
  
  中国画在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在中国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更好地融合现代西方美术以及西方艺术文化中的长处,促进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持中国画的传统以及优势下,吸收西画有益的方面,促进中国画持续发展。
  
  (一)创作方法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画家不断的锤炼传统笔墨,不断的体验创作方法,从而使得画作达到一种“形神合一”的状况。而西方的绘画创作则是通过主题选择、收集相关材料、写生、勾画草图等方式来进行创作。中国画创新可以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方法。
  
  在中国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注重画面的运韵以及生动感,在画中往往突出生命力以及生命运动的灵气。而在西方的绘画创作过程中,更加偏重力的衍生,通过各种物体之间的张力来刻画各种艺术作品的内涵。通过人物的表现以及物体的展示来深化作品的内涵,激发观赏者对画作的理解以及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绘画的创作更加注重理性,具有对事物形体的不同思维。中国画的创作思维更加感性,所以在创作上,中国画可以借鉴西方绘画的理性思维,注重“究理”性,以更加宽阔的思维去创作。通过对世界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更加突出对事物、人物的刻画,体现画家的性情以及画作的内涵。
  
  不止是对中国画而言,任何国家的艺术创作要突破自身的窠臼就必须从创作上、思维上发展。从其他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出,必须从创作方法上改变,才能有所突破。总体上来说,中国画的创作还是以突出画家的个人主观意识为主。在这一点上,中国与西方的绘画创作思想都是一致的。画作就是要突出画家的真性情。我国明朝时期的唐志契就曾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5]
  
  说得就是,画作的所表现出来的“性情”即画家的性情。因此,在创作上,画家可以不断地丰富自我,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出发,不断开拓思维,创造出更多情感丰富、气韵俱佳,有着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
  
  (二)线条造型
  
  在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主要以平面中的线条作为造型的基础,通过程式化的线条及笔墨来表现独特的意象观念。这样的线条造型容易形成对表现事物单一化呈现,容易造成画作的概念化、简单化。通过对西方绘画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发展:西方的美术作品主要以人观察的视觉为依据,重视在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立体的效果,通过写生,强调事物的真实以及现场感。尤其强调刻画事物的体面、空间结构、透视、色彩明暗等等方面。与此相比较,中国画显得平面化。因此,在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线条造型的创新,采用记忆和写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墨法技巧的运用,更加突出绘画作品表现事物的明暗以及结构。结合线条笔墨来突出画作的表现力,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从当代的画作中,多种艺术线条的勾勒,更能突破传统绘画的范畴。通过各种具有艺术特色的线条,勾勒出更具时代特色、大众审美观念的作品。各种不同类型的线条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艺术层次,更能体现画家的思想,启迪观赏者。
  
  这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现在绘画中越来越注重造型,通过不同种类的线条造型来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征。因此,中国画要想创新就必须注重画作当中的线条与造型。通过“笔墨”强调造型之美、通过线条突出对象美、通过线条造型的各种变化,丰富中国画的创作。
  
  (三)色彩
  
  中国画中的色彩主要通过墨色的不同变换来呈现。随类赋彩,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主要以墨色为主,又分五彩,通过工笔画及壁画都能看出中国画的色彩特点。色彩也是中国画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而西方美术作品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多遵循科学规律。中国画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吸收了西方色彩的运用规律,丰富色彩的表现力。西方美术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为我国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在墨线中加入单纯的色彩,浓墨与淡色结合,创新中国画的色彩,更多地融入西方现代主义及表现派对于色彩运用的方法,充实传统中国画的色彩。
  
  在中国画中,色彩的表现主要通过“墨”,传统笔墨分五彩,墨则为充色,在传统的涂色与晕染的过程中,通过墨的“焦、浓、淡、清、浓”等五种颜色运用变化来展现画的色彩。因此,要突出中国画的色彩感就必须通过笔墨色彩上的变化来提高中国画的赋彩能力。在中国画之中笔墨相互融合,通过“笔墨”的和谐,不同层次的渲染来突出墨的多彩,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画中,墨的色彩表现力十分突出。因此,在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墨法,通过不同层次墨的渲染来突出中国画。通过墨的色彩变化更加生动地表现中国画。
  
  (四)表现形式
  
  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平面造型,较少地运用解剖和透视。在对西方美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中,我们需要通过对表现事物的观察,充分的认识所绘画的对象,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表现事物。例如,对透视法的运用,通过“三远法”移动视点,多点透视,表现出绘画对象的空间位置。通过借鉴西方美术作品中的透视法,通过焦点透视、空间透视等方法扩大中国画的表现能力,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及自由。
  
  在对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只有通过不同种类的形式变化,才能突出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力,突出中国画的内在思想以及古老的风韵。中国画是一种具有神韵的艺术样式,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创新的过程中,通过抓住特定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突出中国绘画的美,以最适合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发展中国画,展现中国画的美。
  
  综上,中国画的创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既需要不断的开拓思维突破创作的方法、注重线条造型,也需要不断突破传统中国画的单一色彩、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因此,才能不断地创新中国画,突出画家的个人主观意识为主,突出画家的真性情。在中国画中才能突破在传统的中国画单一、程式化的线条,以多种线条造型来表现中国画独特的意象观念。在画作中以墨的创新运用,突破中国画的色彩感,从笔墨色彩上的变化来提高中国画的赋彩能力。在中国画之中笔墨相互融合,通过“笔墨”的和谐,不同层次的渲染来突出墨的多彩,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四、中国画在创新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
  
  (一)解放思想、开拓思维
  
  在中国画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创作环境,促进创作者充分的解放思想、放松条条框框的束缚,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在兼容并包的环境里创造出富有特色、充分彰显自由的中国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中国画的发展。同时,在学校教育以及传统的中国画教育过程中,要逐渐摆脱模式化的教育方法,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师徒模式教学,都要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创作环境,鼓励创新。[6]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种艺术元素汇集,中国画必须解放思想,克服传统观念的阻力,将中国画的艺术创新提升到新的高度。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将各种新兴的观念融合到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之中,通过思维的创新,创新中国画的表现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绘画创作也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原则,才能在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中,看清中国画的发展道路,看清自我发展以及画作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及人文思想。因此,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开拓思维,不断丰富画家的创作思维是我国中国画创新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之一。
  
  (二)学习传统民间艺术追求中国画独特的品质
  
  中国画总体上来说需要具备“意”、“象”、“气”、“韵”四大特色。由中国画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气韵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基础。而这种写“意”明“象”,又充分表现出民族文化气质以及传统文化气韵的中国画必须来源于传统文化,来源于民间艺术。
  
  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进入生活,向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学习,到农村去了解中国最质朴的民间文化,这是增加中国画创作品格的重要方法。因为民间艺术结合了中国最质朴的农民形象,在朴实的自然环境下更能创造出符合中国画品格的画作。
  
  当代的中国画创作,可以结合传统民间文化中的民画、民间刺绣、传统雕花等艺术样式,反映中国独有的艺术特征,这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民间艺术的地域性较强,其民族性、艺术性很难被挖掘。而利用中国画的创作可以促进民间文化的发展也能作为我国中国画创新观念、创新绘画内容的主要方面,画家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表现方法、特殊的笔墨技巧来创新中国画,利用民间文化及艺术不断丰富中国画的品质与精髓!
  
  (三)借鉴外来艺术
  
  中国画的创新思想缘起于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及外来艺术思想的介入和融合。我们知道,自利玛窦、郎世宁等传教士将西方绘画代入中国之后,外来艺术开始改变了中国画的自我发展道路,以往固步自封地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一方面需要继续继承中国画笔墨的传统,一方面也要不断吸收、学习外来文化艺术,合理借鉴西方的创作思维,丰富中国画的创作。
  
  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潮流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多元经济以及多元化的思想成为当下人们的主流。不同地域对于价值的认同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融合。因此,在当代社会,西方艺术的介入伴随着西方强势经济的入侵。随着经济以及流行文化的国际化,西方的绘画思想以及技巧也传入世界各地。“标新立异”、“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成为西方绘画的主要追求。
  
  通过不同的审美趋向,中国画需要不断地突破自身的传统限制,从文化上的变革、社会的思潮入手,通过多重价值观的呈现,表达中国画的独特之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