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视域实现我国中央商务区低碳建设的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4702字
论文摘要

  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CBD与城市的关系日趋复杂,这也引起了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众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试点城市开展低碳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罗宏等[2]也提出应将"低碳"作为重要指标引入区域和城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城市面积只占地球表面面积的2%,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占总量的70%以上[3].CBD作为城市的功能核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对城市系统碳循环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推进CBD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相比城市其他地区可以收到更为明显的辐射效应,带来更直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4],[5]10.

  基于国内外已有的CBD建设研究,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在解析CBD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CBD低碳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CBD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CBD的发展历程

  1.1传统CBD

  早期的关于CBD的研究多侧重于基本概念和理论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CBD对城市结构的影响[6]32,[7].一般以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进行解析(见图1).(2)CBD范围的界定方法及功能.一般通过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CBHI=CBD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中心商务强度指数[8](CBII,CBII=CBD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 面 积)和 中 心 商 务 建 筑 面 积 指 数 比 率(CBI)的考察可得到相对统一的标准,方便不同城市、不同时期CBD范围的界定与比较.功能的发展则经历了3个阶段:以商业为主的混合功能阶段(1920年前,商业、商务区位混合)、专业功能分区的综合功能阶段(1920-1970年,商业、商务区位分离)、商务功能升级并逐渐向综合化和生态化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商业、商务多层次向心体系)[9-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资源环境危机的加剧,传统CBD的发展思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急需转型[12-13].

论文摘要

  1.2生态CBD

  生态CBD的提出基于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它体现了人们对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认识.生态CBD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规律,在总结、吸收传统CBD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建设和发展进行经营、改造和管理的生态化CBD[14],生态CBD与传统CBD的特征存在显着差别(见表1).

论文摘要

  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来看,生态CBD关注公共空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15].左长安[6]26指出,在生态CBD规划中应强调功能复合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纽约、巴黎等城市借助信息革命,依靠自身良好的模式和有机增长机制实现了CBD综合功能升级[16],有效解决了CBD衰落的局面.可见,通过完善复合功能,可大大提高生态CBD发展的可持续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生态"本身概念的宽泛性以及人们理解的偏颇,现在有一些所谓的生态CBD将"生态"和"绿化"概念混为一谈.真正的生态CBD应在理念、技术和设施等进行全面的生态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3低碳CBD

  "生态"和"低碳"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内容;但是两者也有差异,"生态"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和谐可持续,而"低碳"则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碳排放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CBD作为一种新型的CBD发展模式被提出,它强调发展过程中的"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顾朝林等[17]、杨洁等[18]认为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的用地,控制适当的开发强度,并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等可达到降低CBD碳排放的目的.唐勇等[19]认为,应通过构建地区性复合型的绿色基础设施来达到减少CBD碳排放的目的.而笔者认为,低碳CBD是生态CBD可持续发展的细化表现.通过将CBD的各项活动与低碳指标挂钩,能够更有效识别诊断CBD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从而指导CBD的低碳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我国低碳CBD的发展路径

  2.1理论基础

  低碳CBD发 展 应 以 生 命 周 期 分 析 (LCA)理论[20-22]为基础,综合考虑规划期、建设期、运营期等不同阶段的特征,判别其低碳发展水平.确定CBD不同阶段的碳排放基准是实现CBD低碳管理的基础.

  从实践层面来看,CBD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特征差异很大.以新建CBD为例,规划期碳排放量很小甚至为负值(即为碳汇);建设期碳排放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土地利用形式变化、建材物资的交通运输引起的间接碳排放,施工现场能源使用引起的直接碳排放,主体建造以及建设后期的建筑装修和绿化等引起的最终碳排放等;运营期则主要涉及供暖、制冷、设备用电、装修、热水供应、照明等造成的碳排放.

  2.2低碳CBD的发展内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截至2012年6月,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低碳生态城"相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到280个,占98%[23],先后出现天津中新生态CBD、江苏花桥国际CBD、北京东扩区CBD等低碳示范CBD.但由于低碳CBD是全新的概念,没有固定的标准可参照,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目标模糊、低碳行动低效的现象.另外,许多CBD在发展过程中,将单纯的能源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低碳建设的主要手段,尽管这在客观上会引起局部碳排放的降低,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和管理规划,整体上很难达到较好的碳减排效果.

  从发展目标来看,我国CBD的低碳发展应当追求"相对低碳",即追求高碳生产率(单位碳排放量的GDP产值).由于专门针对CBD碳生产率的相关统计数据缺乏,本研究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了2010年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地区)的碳生产率(见图2).
论文摘要

  由图2可见,2010年新加坡的平均碳生产率最高,达到了1.749万美元/t,是我国平均碳生产率(0.072万美元/t)的24倍.而2010年我国香港的碳生产率也达到了0.630万美元/t,是我国平均碳生产率的9倍.可见,目前我国的碳生产率水平总体较低,故CBD作为各城市发展的功能核心,应身先士卒进行低碳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的总体碳生产率.

  此外,低碳CBD应追求发展进程中的"持续低碳",即节能减排控制措施的持续推进.低碳发展是一个过程,需随着发展中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低碳技术和行为.低碳CBD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整个生命周期内生产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态效益的优化,实现CBD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其具体内涵[5]12,[24-25]见图3.

论文摘要

  2.3低碳CBD发展路径实例分析

  笔者以我国某沿海大城市的CBD发展[26]为例,给出了CBD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详见图4.(图4略)

  由图4可见,为有效开展CBD的低碳建设,首先要明确碳排放的优先管控领域,然后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实施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建设.在规划期,要系统考虑能源、绿色建筑、水资源、固体废弃物 、生态绿化、低碳交通、空间布局、产业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设期则应重点聚焦于绿色施工措施;运营期应重点关注能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和低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另外,需要专设低碳管理机构,实施碳监测和管理,通过技术和政策保障,以"十大工程"(包括供能优化工程、绿色建筑工程、绿色照明工程、节水和水环境优化工程、低碳交通工程、生态绿化工程、绿色施工推行和监管工程、产业优化工程、废弃物管理工程和低碳文化工程)为抓手,从规划期、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全面实施低碳建设.

  3我国低碳CBD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的低碳CBD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CBD低碳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结合CBD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分析和低碳CBD发展内涵探讨,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了低碳CBD发展的策略.

  3.1量化低碳CBD的建设目标

  根据低碳CBD的内涵,CBD的低碳建设需明确碳生产率这一目标,应实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并结合不同部门(特别是交通和建筑等主要部门)的减排潜力来控制分解目标.而从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设定CBD的规划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各阶段的碳生产率目标,以指引低碳建设的全面实施.

  3.2创新低碳CBD建设的政策

  我国现有的CBD低碳发展政策大多是从自上而下的计划性或指令性规定,难以有效调动实际参与主体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如何促进自下而上的低碳CBD建设,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套性政策,更需要不同主体的创新性参与.应通过一系列的机制设计、政策创新使得参与的企业自身受益于低碳行动的实施,这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碳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3.3持续改进地管理低碳CBD建设

  通过持续改进地管理低碳CBD建设,不断推进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协同参与机制建设,实现低碳建设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观念引导、行动引导、氛围引导)转变.可根据功能定位确定产业门槛,加大绿色生态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低碳技术的交流和创新,实现低碳技术的应用转化和大范围推广;通过氛围营造、宣传教育使硬低碳和软低碳同步协调建设.

  4结语

  随着资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全球的CBD建设从传统CBD向生态CBD过渡,而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使"低碳"逐渐成为CBD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建设很好地细化和量化了CBD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它追求"相对低碳"和"持续低碳".我国的低碳CBD建设应从CBD的规划期、建设期、运营期的全过程实施低碳发展路径,坚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 通 知 [EB/OL].(2010-08-10).

  [2]罗宏,杨占红,冯慧娟,等.将"低碳"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2):99-101.

  [3]联合国人居署.2011年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与气候变化[R].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人居署,2011.

  [4]赵荣钦,黄贤金.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47-1859.

  [5]邱红,金广君,林姚宇.CBD新区规划设计中的低碳理念探讨[J].华中建筑,2011(1).

  [6]左长安.生态可持续CBD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7]叶明.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起源、特征与形态[J].时代建筑,1996(4):42-44.

  [8]MURPHY R E.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M].London:Longman,1971.

  [9]樊绯.20世纪城市发展与CBD功能的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0,7(4):43-46.

  [10]戴德胜,姚迪,刘博敏.层次性与多元化---中国CBD发展的建构特征[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2):63-66.

  [11]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2]罗福源,罗寿枚.国内CBD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04(6):15-19.

  [13]楚义芳.CBD与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1992,16(3):3-8.

  [14]HAECKEL E.Ecology and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J].Ecology and Environment,1990,23(1):22-23.

  [15]刘徐方.论生态CBD规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2):86-90.

  [16]MULUGETTA Y,URBAN F.Deliberating on low carbon de-velopment[J].Energy Policy,2010,38(12):7546-7549.

  [17]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18]杨洁,毕军,顾朝林,等.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6):65-67.

  [19]唐勇,王钰溶,魏宗财.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低碳规划探讨---以北京CBD东扩区为例[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0]ISO 14040:2006,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S].

  [21]BOUSTEAD I.LCA -how it came about:the beginning in theUK[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1996(1):147-150.

  [22]ORTIZ O,FRANCESC C,SONNEMANN G.Sustainability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based on LCA[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1):28-39.

  [23]韩继红,汤鹏,孙桦,等.上海生态城区低碳专项规划研究与实践[J].低碳生态城市,2012(12):44-47.

  [24]刘晓斌.都市型核心商圈的生命周期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9):115-118.

  [25]张健.基于生命周期演化的城市商业区治理结构研究[J].经济论坛,2010(2):62-64.

  [26]上海市虹桥区管理委员会.虹桥商务区低碳经济实施规划[R].上海:上海市虹桥区管理委员会,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