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态环境系统承受能力也濒临极限, 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能源的使用者,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责无旁贷。文章依托经济学理论, 对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指出节能减排对企业效益的不利影响是短期存在的, 但长期来看, 其影响是趋利的, 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还能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 节能减排; 企业效益;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与之对应的是因资源与能源过度的开发和消耗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迫在眉睫。从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到“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到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无一不彰显出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在国家政策压力和媒体宣传的影响下,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其对节能减排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开始的抵触到理解, 最终转变为支持。但仍有较大比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节能减排持暧昧态度, 既不完全反对也不完全执行,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一、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
节能减排就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制止浪费、减少污染排放, 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污染物排放, 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企业而言, 节能减排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总量节能, 即企业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 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包括加工、储运、转换、分配、使用等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提高效率, 降低消耗, 减少能源浪费, 实现能源消耗总量的节约;二是单耗节能, 即通过节能技术创新和改造实现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的降低。实质上, 不论总量节能还是单耗节能, 企业节能减排就是通过对技术的改进和人力的管理代替部分能源的消耗, 即资本投入替代能源消耗。从经济学角度看, 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利润, 利润越大, 经济效益越好, 企业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而节能减排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有人曾提出疑问, 节能减排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因为节能就意味着减少能源使用, 而企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源消耗是确实增加的;减排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更新技术和设备, 提高了生产成本, 影响了企业利润。短期来看, 可能如此, 但长远考虑, 节能减排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多层面的、积极的。
二、节能减排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一) 生产经营上的影响
从市场供求角度, 节能减排在生产经营方面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的经济外部性、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公共物品性、客户的节能消费偏好。
1.生产的经济外部性。生产的经济外部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或组织产生了非市场化的影响, 使其成本 (或收益) 与社会成本 (或收益) 不一致, 它可分为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表现在企业的高能耗、高排放生产行为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 影响了社会上其他人的生产和生活, 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但企业却没有给予他人补偿, 如化工、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废气偷排;企业节能生产的正外部性表现在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行为使得社会上其他人受益, 但却不能从中获得报酬, 如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进减少污染排放、厂区绿化等。可以看出, 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增加了生产成本, 但造福了社会大众和自然环境, 获得了社会效益。
2.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公共物品性。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不同于实体产品有着清晰可辨的外观和排他特征, 其具有很强的非排他性, 任何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其他企业已有的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进行模仿或改动从而适用于自己。这种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常常会导致“搭便车”现象出现, 因此, 企业不愿牺牲自身利益, 提高生产经营成本去主动改进和研发新的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 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 而是更愿意“守株待兔”, 等待借鉴和模仿现成的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这无形中增加了有意开展节能管理制度 (程序) 和技术研发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阻力, 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通常的市场机制和政府指导对企业进行要求和约束, 应该由政府出面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减少企业成本负担和经济损失。
3.客户的节能消费偏好。客户的节能消费偏好是节能减排对企业效益影响的三个因素之一, 对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变化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使社会公众节能环保意识逐渐提升, 人们在考虑消费品价格的同时也对其节能环保属性越来越重视, 企业只有契合客户的节能消耗偏好, 才能获得客户认可, 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占领消费市场, 扩大经济效益。但任何产品附加属性的获得都需要相应成本的付出, 节能环保属性也不例外, 企业在生产节能环保类产品的同时, 也需要在设备技术提升、生产环境改善、有机绿色原料采购等方面加大成本付出, 而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减少利润损失, 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充,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浪费是有效途径之一。
以上三个方面短期内虽然影响企业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 但长期来看, 帮助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收获颇丰, 社会效益上可获得大众的认可, 扩大品牌认知度, 提升企业形象, 经济效益上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增加市场占有份额。
(二) 人力管理上的影响
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在人力管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竞争战略制定的匹配上, 包括创新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
创新战略就是企业通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产品创新不断更新产品在市场上投放, 满足大众不同需求, 提升消费新鲜感。成本领先战略是指在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的企业战略。不论哪种企业战略, 其最终目标还是企业效益的体现。而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和不断创新需要企业在研发阶段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建立奖励机制, 激发员工创新精神, 提高全员参与度和满意度, 整合各项技能, 这增加了企业的前期资本投入, 加大了可变成本, 也与成本领先战略相悖, 要保证创新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的顺利实施, 确保企业效益、保持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对员工进行节能操作培训, 建立节能奖惩制度, 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节能改进和提升,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弥补前期投入。
三、结语
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必将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支出, 影响短期经济效益, 但它就如同一柄双刃剑, 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是长期的, 一是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可以规避政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的风险;二是可以享受政府对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的奖励政策, 回笼资金, 降低成本, 获得成本领先优势, 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为企业赢得更好的长期经济效益。
注释
(1) (1) 陆子新.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对策[J].世纪桥, 2013 (08) 57-58
(2) (2) 曲国霞.节能减排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2012:161
(3) (3) 刘奕捷, 吕荣胜.企业节能的经济学分析与解决对策[N].光明日报, 2013.08.2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