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足迹法评估宁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7 共7078字
  3.2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的变化
  
  3.2.1足迹深度的变化由公式(4)可测算出生态足迹深度的变化(表1)。研究期内人均足迹深度增速较快,其中,耕地和建筑用地人均足迹深度为1,说明这两类用地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出现生态盈余的情况,依靠自身的自然资本流量即可满足自身自然资本服务的需求。林地的足迹深度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8.712 3),最小值出现在2006年(3.307 6),之后开始缓慢上升。从2000年开始,草地的足迹深度一直增加,2009年达 到 最大 值13.912 2,此后 下降,维持在9左右。林地和草地足迹深度的发展变化表明,宁夏实施退耕还林和还草工程成效在2005年之后逐步显现。到2013年宁夏仍需要近10倍的草地面积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消耗量,反映了人民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水域的足迹深度发展状况与草地相似,都是经历了“N”字形的变化过程,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之后也经历了较缓慢的上升阶段。2013年的数据显示水域足迹深度高达52.724 5,是宁夏所有土地类型中发展最不可持续,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重要因素。由于宁夏水域面积本身不具备优势,在保护湖泊湿地的同时,应该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单位水产产出,是减少水域存量资本消耗的根本方式。能源足迹深度有较大的波动,经历了“下降、上升、平稳”3个阶段:从2000-2003年 足 迹 深 度 由12.917 1下 降 到5.405 7,下降了一半;在2004-2007年经历了快速上升时期,这一时期的能源以年均84.48%的速度猛增,2007年成为足迹深度中数值最大的消耗类型;2007年以后基本稳定在45左右。能源足迹深度的波动与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2003年一期工程开始)分不开,反映了不同时期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对生态足迹深度的影响力度。宁夏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成为资本存量消耗的主要驱动力。
  
  宁夏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深度
  
  3.2.2足迹广度的变化由公式(5)可测算出生态足迹广度的变化(表2)。研究期内足迹广度的变化基本维持在0.608 5~0.852 9,宁夏的自然资本利用程度不高。从足迹广度的构成来看,2013年耕地足迹广度比重达46.95%,建筑用地比重达22.17%,林地占20.45%,草地5.39%,化石能源用地3.74%,水域1.26%.说明宁夏省人均占用土地面积中主要以耕地和建筑用地为主,农业生产仍是宁夏全区较为重要的自然资本利用方式。而建筑用地近几年足迹广度逐步提高的状况表明宁夏城镇的流量资本利用在逐步优化。林地的足迹广度绝大部分来源于吸收燃烧煤炭所产生的废气SO2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侧面反映了宁夏这种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本流向的引导作用;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份额均较低,表明公益林面积和水域面积的人均禀赋较低对自然资本利用方面不具备优势。
  
  宁夏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
  
  3.3综合发展能力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宁夏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生态足迹分配不均衡,生态系统不稳定。宁夏万元GDP生态足迹由3.009 8hm2/万元下降到0.743 7hm2/万元,说明宁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本总量需求增加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也在提高,发展能力指数由2.630 7稳步提高到4.748 2,说明宁夏的发展能力正在稳步上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万元 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分析
  
  4结 论
  
  (1)研究期内,宁夏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而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下降态势,受生物资源、能源消费增长和耕地生态承载力下降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宁夏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生态系统状况不容乐观。
  
  (2)全区自然资本的利用状况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不同表现各异。流量资本的利用主要以耕地和建筑用地为主,利用程度总体不高。而存量资本以水域、能源用地的消耗为主。
  
  (3)全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综合发展能力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较大。
  
  (4)研究区按自然地理特征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三大区域。各区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致使影响三大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原因各异,存量和流量自然资本利用方式也不同。因此,以自然地理分区为基础,开展三大区域单元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分析与讨论,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方恺,Reinout H.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700-1707.
  [2]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69-78.
  [3]Rees W E.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21-130.
  [4] 李兵,张 建 强,权 进 民。企 业 生 态 足 迹 和 生 态 效 率 研 究[J].环境工程,2007,25(6):85-88.
  [5] 陈成忠,林振山,贾敦新。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J].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2007,23(6):68-72.
  [6]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56(5):599-610.
  [7]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5):654-662.
  [8] 尚海洋,马忠,焦文献,等。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J].自然 资 源 学 报,2006,21(3):408-416.
  [9] 姚争,冯长春,阚俊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以 北 京 大 学 生 态 足 迹 为 例[J].资 源 科 学,2011,33(6):1163-1170.
  [10]白钰。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J].经济地理,2012,32(10):127-132.
        [11]张义,张合平,李丰生,等。基于改进模型的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8):1601-1610.
  [12]王保利,李永宏。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生态学报,2008,27(11):4777-4784.
  [13]赵冠伟,杨木壮,陈健飞。1990-2007年中国能源足迹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2):65-69.
  [14]Van Vuuren D P,Smeets E M W.Ecological footprints ofBenin,Bhutan,Costa Rica and the Netherland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4(1):115-130.
  [15]陈成忠,林振山。中国1961-2005年人 均 生 态 足 迹 变化[J].生态学报,2008,28(1):338-344.
        [16]刘建兴,王青,孙 鹏,等。中 国1990-2004年 生 态 足 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61-68.
  [17]方恺。生 态 足 迹 深 度 和 广 度:构 建 三 维 模 型 的 新 指 标[J].生态学报,2013,33(1):267-274.
  [18]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 足 迹 分 析[J].生 态 学 报,2009,29(5):2738-2748.
  [19]刘 乐 冕。炎 陵 县 生 态 足 迹 动 态 分 析 与 变 化 趋 势 研 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