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11 共9695字
  绿色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与绿色城市内涵

  原标题: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产生、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辨析
  
  摘要:绿色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新理念,是现阶段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能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城市及田园城市、紧凑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目标定位、内涵特征及建设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辨析了绿色城市与其他可持续城市理念的联系和区别。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了我国语境下绿色城市的内涵,即兼具繁荣的绿色经济和绿色的人居环境两大特征的城市发展形态和模式,构建起绿色城市的概念框架。
  
  关键词:绿色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
  
  城市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三次城市化浪潮时期,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的经济产值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3/4[1];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70%[2].城市人口与产业的双重聚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愈加严峻的挑战。转变粗放低效的城市发展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寻求适宜高效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迫切需求[3~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绿色城市不仅被视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应对全球严峻的环境风险、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社会分化等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和催生一场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并带来新的社会经济机遇[3].近年来,纽约、伦敦、温哥华、首尔、名古屋、哥本哈根等城市均把建设全球最绿城市作为重要战略目标[5].随着绿色城市运动在全球的广泛开展,对绿色城市理念的研究亦愈加必要。从19世纪末的田园城市到今天的绿色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发展与创新,绿色城市与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尚值得探讨与厘清。
  
  1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
  
  20世 纪90年 代 初, 联 合 国 人 居 署(United Nations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UN-HABITAT)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UNEP)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了“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sustainable cities programme,SCP),并将可持续城市定义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都是可持续的城市 ;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使用维持在可持续的水平 ;对威胁发展成就的潜在环境风险具有持久的防护能力”[6].经历20多年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与人类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随,对城市可持续性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一系列各有侧重又互有继承与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1.1田园城市
  
  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飞涨,并引发城市污染与贫富差距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理念,主张在既有大城市周围建设既具有乡村田园式的自然环境又提供城市产业发展机遇的城乡一体化的田园城市,限制城市过度膨胀,达到一定规模后建设新的田园城市来转移、容纳人口和产业,田园城市之间以乡村绿带为界隔,又以其相连结,形成城乡结合的城市群结构,也就是霍华德所称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y)。在霍华德的推动下,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开始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 km的地方购置土地成立了“田园城市公司”,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1919年霍华德又着手在伦敦西北方向的韦林(Welwyn)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历经一个世纪后,莱奇沃思与韦林仍具有宜人的人居环境,公共健康、居民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多项指标在英国城镇中名列前茅[7].田园城市将乡村自然环境与城市产业发展相结合,力求平衡、自足、有序的城市形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思想,并对“二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Unwin的卫星城理论、英国的新城运动等均受其启发[8].
  
  1.2紧凑城市和精明增长
  
  “二战”后,西方城市重新进入扩张与繁荣期,城市无序蔓延、郊区城市化等问题接踵而至,对此原有田园城市理论无法有效应对,迫切需要找寻新的解决之道[9].1990年欧共体委员会(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EC)发布《城市环境绿皮书》,首次公开提出“回归紧凑城市的城市形态”,对其的讨论逐渐进入主流视野。《城市环境绿皮书》从功能主义出发提出城市土地用途的“混合”:“生活、交通和工作等多用途的混合是可能的,而且愈加必要;这个新的概念将之前欧洲城市的传统生活作为模式,强调密度、多样化用途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10].紧凑城市的重要倡导者Breheny对紧凑城市的定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况:“促进城市的重新发展,中心区的再次兴旺;保护农田,限制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发,更高的城市密度 ;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其节点处集中城市开发”[11].紧凑城市理念诞生于欧洲,受到欧洲学者、政策制定者的广泛青睐,成为欧洲城市设计与改造的重要原则[9],其实践活动扩展到荷兰、瑞士、意大利等欧洲许多国家,包括一些人口密度很低的国家,并影响到美国和澳大利亚城市的规划与发展[12].
  
  在美国,与紧凑城市类似的另外一个理念--精明增长则更受欢迎。与紧凑城市相比,精明增长除了包含对城市社区的构想设计,更凸显了对增长发展的期望与规划。1994年, 美 国 规 划 协 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APA)开展了历时七年的精明增长研究项目,将精明增长定位为应对城市扩张、保护耕地、推进保障性住房以及鼓励重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际城镇管理协会(ICMA)则将精明增长定义为“带来更多选择与个人自由、更好的公共投资回报、更多社区机会、更繁荣的自然环境、留给子孙的更令人骄傲的遗产”的增长[13].精明增长理论提出后,随即被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广泛采纳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发展,目前美国已有超过2/3的州将精明增长作为自己的发展策略[12, 14].
  
  尽管目前学界对紧凑城市与精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争议[15~16],但两种理念的确将解决居住和环境问题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试图减少城市对各项能源、资源的侵占,保护乡村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紧凑城市与精明增长是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紧凑城市所强调的“集中”并非不顾城市大小的“盲目集中”,针对不少城市因规模太大和单中心结构导致的发展无序蔓延等问题,“分散化的集中”逐渐成为紧凑城市理念的新热点。通过放弃城市单中心结构转而构建多个城市中心群,使中心群内部具有高密度、高强度的“集中性”,而群与群之间分散分布,并通过公共轨道交通系统连接起来,“分散化的集中”正成为应对大城市蔓延膨胀的有效之策[1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