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生态盈余或赤字计算
通过进行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值计算,得到晋城市2004-2013年各年份的人均赤字(或盈余)以及各类生态生产性用地的生态赤字(或盈余)(表6)。
3晋城市2004-2013年可持续能力
3.1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需求方面,2004-2013年晋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为2.15hm2,与2008年全国水平(2.1hm2)相近,低于全球水平(2.7hm2),其中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42hm2,占总人均生态足迹的19.5%,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为1.40hm2,占总人均生态足迹的65.14%,说明晋城市的生态消费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2004-2013年晋城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10a间共增长了0.76hm2,增长率为42.21%,其中2004-2007年增长了0.24hm2,增长率为13.55%,增长速度比较平缓,2007-2008年减少了0.11hm2,2008-2013年增长0.63hm2,增长率为32.68%,增长速度较快。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17hm2增加至2013年的1.64hm2,共增长0.47hm2,占总增长的61.57%,是 拉 动 晋 城 市 生 态 足 迹 增 长 的 主 要 因素,可见晋城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长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发展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依赖程度非常大。
生态供给方面,2004-2013年晋城市人均生态承载 力平均值为0.64hm2,低于2008年全国水平(0.87hm2),远小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1.8hm2,仅为晋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的29.64%,其中耕地人均生态供给平均值为0.44hm2,占总生态供给的61.2%,是晋城市生态供给的主要部分。2004-2013年晋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总体略微减少,变化趋势与耕地保持一致,耕地生态供给减少是导致晋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的主要因素,2004-2013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71.24%,生态退耕占耕地总减少量的18.67%,可见造成晋城市生态承载力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非农建设用地占用以及生态退耕等引起的耕地生态供给的减少。
生态盈余和赤字方面,2004-2013年晋城市10a均为生态赤字,其平均值为1.51hm2,比全国高0.28hm2,比全球高0.61hm2,总体 上逐年递增,共增 长0.78hm2,增长趋势与人均生态足迹大体一致,其中耕地在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呈现盈余状态,其余年份呈现赤字状态,并有递增趋势;草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呈现生态赤字,且有上升态势,其中化石能源人均赤字10a共增加0.47hm2,是生态赤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林地呈生态盈余状态,主要是由于晋城市对林产品的消费量较小,建筑用地虽盈余,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晋城市的城市化对生物生产性土地构成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