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DEA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全省以及16个州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为生存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生态保护四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偏低,但发展势头良好。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原标题:基于DEA方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农业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是云南省经济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DEA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全省以及16个州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为生存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生态保护四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偏低,但发展势头良好。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四个子系统中表现各有优势和劣势,应因地制宜、用其所长来提升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包络分析
一 引言
农业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与经济、资源、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农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农业能否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直接影响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评价云南省以及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发掘各州市在生产、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在最大限度的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生态薄弱地区环境的再度破坏。另外,云南省东部与贵州、广西相邻,北部与四川相连,且与贵州广西同处于云贵高原地区,多山地,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 云南与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同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相似的气候条件。故云南省作为西部省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可以为贵州、广西、四川等诸多西部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借鉴与帮助。
二 文献综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1991年,《登博斯宣言》将可持续农业定义为能够保护自然基础、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从而能够持续满足世世代代人需要的发展方式[1].评估指标体系方面,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PSR模型、DSR模型、Kruseman和Hengsdijktichu的农业系统定量评估体系。发展模式方面,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摆脱“石油农业”发展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美国先后提出“低外部投入”和“高效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德国提出“综合”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倡导“环境保全性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2]; 法国采用“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韩国推行“亲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色列提出“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3]
国内学术界对农业可持续思想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明确定义,即在保证当前农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破坏和损耗,为未来的发展得以持续留下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后人发展的机会[4].学者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崔和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既可以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又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提供农产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需求利益的能力[5].评估指标体系方面,199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提出了包括四个部门、四个子系统、100多项具体指标的评估体系。1996年,农业部下属部门提出了由经济、生态、社会、综合四大类指标组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2000年,吴传等提出了国内较完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控制层、基准层、指标层四个指标层次[6].另外,徐祥华、杨贵娟[7],陈佑启[8],周海林[9]等许多学者纷纷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中。发展模式方面,可分为东北平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沙漠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10]-[11].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领域,国内学者多基于全国和省份视角进行研究,尚未有学者采用DEA方法研究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且关于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时间基本上在“十二五”计划之前[12].“十二五”计划实行后,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诸方面都发生了新情况、新变化,具有新的研究价值。另外,云南省作为西部省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可以为贵州、广西、四川等诸多西部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借鉴与帮助。
三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