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
【第一章】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分析
【第三章】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4.1 4.2】济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构架
【4.3 - 4.5】济宁市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我国城市循环经济构建研究参考文献
第 3 章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动脉产业。在企业的层次上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努力实现废物的最小化、资源的最大化、终极处置的无害化。目前中国的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有近4000 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建设和改造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同区内的企业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延长原材料的加工链条,使上游企业排放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实现区域范围或企业群之间的资源最佳利用和废物最少产生的目标,甚至做到污染"零排放".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一些地区,如广西贵港等工业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对传统的工业区开始进行初步的生态化改造。
2003 年以来,中国又进一步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天津、烟台、大连、苏州等国家重点开发区,相继开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提升了开发区的水平和档次。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 20 多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一些园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是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用生态产业的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行业与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中国先后在辽宁、江苏等地方开展了循环经济省市建设试点工作。如贵阳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市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该市依托当地磷、煤等资源,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前提,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思路,优化工业布局,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整合和生态化改造,促进资源型的传统加工业向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转型,逐步构建生态经济市。海南、黑龙江、吉林、都结合当地特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中国还创建了 48 个环保模范城市(区)、88 个生态示范区、603 家绿色社区、79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 1.7 万多所绿色学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 20 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不同层次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这些试点示范活动都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成为中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典范。
3.1.1 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
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清洁生产思想将全过程整天预防的策略应用于整个生产进程中。目的是提高生态的效率。并且不断减少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清洁生产的要求很高,要求降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毒性以及危害性,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对于最终生产的产品以及服务也要求减少各种危害。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清洁生产改变了过去被动、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发生之前就进行削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小末端治理的负担,而且有效避免了末端治理的弊端,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清洁生产对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等员工在经济观念、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同时,清洁生产还可有效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了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使清洁生产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变成一个量化的、可操作的、具体的工作。通过清洁生产标准规定的定量和定性指标,一个企业可以与国际同行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清洁生产最初进入中国是在1992年。当时的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的厦门市举办了一个关于清洁生产的培训班。1993年在上海市召开了一个关于控制环境污染的联合会议。在这个会议中,确立了清洁生产的重要地位。1996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明确指出了企业要采取一条低耗能、低污染的清洁生产之路。2002 年6月,清洁生产首次被立法,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为了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而制定的。一方面加强管理部门对清洁生产的审核和监督,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单位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
3.1.2 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工业生态学将工业园区这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设想为自然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并通过工业代谢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地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系统。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国通过规划论证正在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达到 39 个,其中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 12 个。中工招商网专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及未来工业市场的需求状况,通过市场化的取地方式来获得土地,继而进行工业物业的开发,目前,中国各个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县都开始建设自己的生态工业园。
但是,也需要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在生态工业园建设初期,对园区的规划和认识不到位,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缺乏经验,使得生态工业园"形同虚设",并未发挥预期效果,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有甚者,还加重了地区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如下表 3-1 所示:
3.1.3 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
2002年,我国循环经济的第一个试点省份是辽宁省。第一个试点市是贵州省会贵阳市。紧接着,江苏等几个省市也制定了自己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计划,纷纷成为第一批试点地区。通过在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省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我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教训。循环经济城市的提出为未来生活的发展提供一个模范。可影响下,在不久的将来,循环经济将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3.2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理论基础差 .
在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时,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认识不到位,存在很大的误区。
这样导致循环经济在提出之时就存在误导。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揣摩的不深不透,存在较大的差距。把循环经济的两个概念"循环""经济"分开进行理解,不能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第二是在面临环保问题时立场存在问题。认为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虽然现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还是不能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三个方面是使用传统的GDP还衡量经济的发展指标,还不是使用绿色GDP,这样就体现不出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巨大的代价。
3.2.2 制度存在很大的缺失 .
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缺失这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有很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规立法时间较早,与现有的环境执法监管存在很多的不到位的情况。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对于国家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经常进行无视,慎重是践踏法律。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不符合循环经济制度的行为,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这种制度的实施。循环经济不会形成区域性制度。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在这方面的调控政策也不能做到一致。因此,在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支持,循环经济制度的实施面临着多种难题。例如,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企业就存在利益冲突。环保部门的支持不足,也是造成循环经济政策不能有力实施的一道重要难题。
3.2.3 企业认识不足,科技水平落后。
循环经济技术的实施需要一个较高的科研平台。在这种高平台下,企业才能拿出有力的技术来支撑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制度。现在企业的研发水平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就较难得到实施。中国国内现在发展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这种发展往往是粗放式的。在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的资源的大量浪费。企业的科技不足导致企业在制度和科研水平上跟不上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绝大多数企业在考虑生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经济效益,而不是环境保护。这样造成了绿色GDP的产值很低。
此外,循环经济对于企业来讲成本相对要高一些。例如在一些绿色认证等方面,企业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检验、监测费用,还需要支付额外的年审、换证、申请以及一些年费,这些都给企业造成了额外的成本负担,导致企业对此止步不前。
3.2.4 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薄弱 .
只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基础性研究,才能建立一种科学的制度体系。在短时间内进行基础研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对此的基础研究不足。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短期内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难题。即便是目前我国对此建立的大量的基础研究或者是建立了循环经济体系的相关制度,但是这种制度能否长期有效的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由于在过去,我国对环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的环境监测水平也有不足。因此,我们在相关的基础演技以及检验、监测技术,科研能力建设方面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人力。
小 结:本章主要讲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以及循环经济的实践。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企业层面上积极的开展清洁生产,二是在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园区,三是在一些重点的省、市积极的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此外,本章还从实际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