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实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生产总值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深化改革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所有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两个方面去分析中国贫富差距巨大的原因,通过分析后发现,要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就必须要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举的措施。用计划经济控制宏观总量,市场经济辅助运行,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感到幸福,这样才能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贫富差距; 所有制; 社会保障制度;
一、引言
目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主要表现在基尼系数过高,中国少数家庭掌握社会大量财富,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学术界对中国贫富差距原因的分析文章有很多,从制度层面上分析,熊光清(2012)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分析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叶秀娟(2014)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少数家庭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的数据来揭露中国贫富差距巨大化背后的原因;从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上分析,王学玮(2016)通过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社会公平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公平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公平思想来凸显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来分析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分配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去研究中国的贫富差距,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精准扶贫,促进就业等,但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减小,反而每年都在扩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那些精准扶贫,保障制度,就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吗?是那些政策措施无效吗?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些政策措施的问题,而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了必然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从而加剧贫富差距。本文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两个方面去解释我国贫富差距巨大化的原因。
二、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一)基尼系数过高,超过了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宏观经济指标,一般而言,基尼系数0≦G≦1,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1978年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16,这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年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年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www.ggdoc.com
由表1可以看出,1994年之前,基尼系数都在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以下,并且基尼系数总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1994~2018年,除去1999年,基尼系数一直在0.4以上,一直处于警戒线以上,并且在2008年,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值0.491。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缩小贫富差距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每日财经网(2018)报道,瑞典成功当选全球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而排名前十的国家都来自欧洲,这些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排名第十一位,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前二十的亚洲国家,美国排名第二十三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能够通过榨取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增加自己的财富,资本家与劳动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能够通过不断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迅速实现资本积累,然后通过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财富,逐渐拉大与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久而久之,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尖锐,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以及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产出产品的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消失的根本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是当家做主的主人,应该是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应该是不存在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状况。为什么如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尼系数比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低,贫富差距比中国小?背后的原因值得去研究探讨。
(二)中国少数家庭掌握社会大量财富,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中国财富的集中速度和集中程度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根据《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已达到158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即这158万人共持有49万亿人民币的个人可投资资产。中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人,这158万高净值人群只占国内总人口是0.1128%,但这158万人持有的49万亿可投资资产却占了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165万亿的30%。换句话说,0.1%的人掌握了全国30%的个人可投资资产。另外,根据中评社报道的《2018亿万富翁观察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亿万富翁的总财富增长了19%,达到8.9万亿美元,当年新增亿万富翁199位,其中89位来自中国,使得中国亿万富翁人数增加到了373人。而2006年,该数字尚且为16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创造财富速度最快的国家。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速度越来越快,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富人越来越富。
富人在加速集聚他们财富的同时,贫穷也在加速积累。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3046万人,低收入人群占总收入的比重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1,城乡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三)分配制度不公平
《2017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劳动要素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在逐年下降。而资本要素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上升。按资分配比按劳分配比重大,说明如今的社会,资本积累的财富要比劳动积累的财富速度快,这样就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高管年薪大多上百万,甚至年薪上千万,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只有四五万。高管的工资比职工的工资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的工资分配不是在拉大贫富差距吗?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会导致社会不和谐,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三、导致我国贫富差距所有制原因分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经济体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他们国家的性质是资本主义,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中国是社会主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也决定着两种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
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效率。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经济生产总值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不在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那么意味着这个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然而,根据赵华荃《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从资产优势上看,公有制经济资产占全社会总资产比重,2003年占57%,2006年占48.6%,2008年占35.2%,2010年占26.9%。非公有制经济资产占全社会总资产比重,2003年占42.8%,2006年占51.2%,2008年占64.2%,2010年占73%,截至2017年,就内资企业而言,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达165.38万亿,而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只有85.55万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并不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上看,2010年属于国家经济命脉领域的16个重要行业的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所占比重直线下降,2004年为60.4%,2006年降为56%,2008年降为44%,2010年再降为35%,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2010年,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已经减弱了很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了。而且,按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资产所占比重推算,全国从业人员总数中有60%~70%是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如今,私营企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控制着大部分雇佣劳动者,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私营企业占据主体,意味着许多资本家占有了社会大量资产,控制着社会大部分财富,劳动者只能凭借雇佣关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就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运行,随着我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那一刻起,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因而,无论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实行什么样高效的改革措施,都解决不了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的问题,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发生了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决定了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公平必然导致分配制度不公平,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正如陈红太所言,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该认识到,从西方资本主义照搬照抄来的市场经济是一款“全套设备”。它内涵着一整套由资本主导的价值观、组织和制度体制机制,不仅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并可转化为一种难于逆转的制度力量和社会价值主导力量。为什么现在医药费这么贵?为什么现在住房价格这么高?难道不是那些资本家们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弃群众利益所导致的吗?一味地追求效率,不重视公平,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样的社会贫富差距能不大吗?这样的社会人民能幸福吗?社会性质一旦发生变化,党和国家就会处在危急时刻,认清现实,刻不容缓。
四、导致我国贫富差距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原因分析
自从我国实行城乡户籍制度开始,由于户籍与利益挂钩,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所享受的权利和利益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城市居民往往享受的权益比农村居民多。比如,在医保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的报销比例要比农村居民高,在教育方面,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比农村居民多,而农村居民要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就业方面,城市居民就业渠道广,就业方向多元化,就业信息较容易获得,而农村居民就业会受到很多社会因素限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五、解决我国贫富差距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把市场经济锁在“鸟笼”里
正如陈云同志所说,计划经济是鸟笼,市场经济是鸟。如果越来越重视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效率第一,忽略了公平,把公平置于不平等地位,那么这只鸟只会越飞越高,会脱离它的家。正如市场经济一样,如果一味的将经济交给市场运行,而不去套上一个鸟笼,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将会一步步被资本主义给侵蚀,社会主义也会偏离它原有的性质,人民不再是国家的主人,最终社会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改变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举,宏观上实行计划经济,微观上实行市场经济,只有把生产产品的宏观总量控制住,才不至于像资本主义一样盲目生产导致生产过剩。要认清这个现实,不能盲目的一味交给市场调节,虽说政府能干预市场,能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市场所能发挥的力量比政府大,如果不加以控制,依旧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改变市场的地位,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二)加快恢复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
目前,民营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我国是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家,如今私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比国有企业还强大,这不符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加快恢复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迫在眉睫。具体来说,要扩大国有企业在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要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量,要在农村实行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三)深化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中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目前,许多企业高管的工资都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倍,这样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应提高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不应该出现过高的收入和过低的收入,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另外,在再分配过程中,政府更加应该注重公平。针对高收入人群,应该征收高额的个人所得税,针对低收入人群,应该征收低额的个人所得税甚至是不交税。另外,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应该搞户籍、地域歧视,要使城市和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
(四)加强扶贫工作建设,促进城乡贫困人口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减少城乡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只有促进就业,才能使贫困人口脱贫,才能使贫困人口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具体来说,可以加强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就业素质;鼓励贫困人口进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完善就业信息化建设,拓宽贫困人口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熊光清.中国贫富悬殊的成因与对策:制度层面的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11).
[2]叶秀娟.贫富差距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3).
[3] 王学玮.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视阈下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4]赵华荃.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2(03).
[5]陈红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防止马克思主义工具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