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城镇医保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我国医保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我国医疗保险与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4.1 - 4.4】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总消费水平的影响
【4.5 4.6】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完善我国医疗保险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医疗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研究参考文献
3 我国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又分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这一体系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城镇就业及未就业居民、农村居民的基本覆盖。要深入、科学地分析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前提是要对医疗保险当前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后续的量化分析奠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随着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国家政府包括社会公众,都逐渐意识到了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也持续地在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及改革,尽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因为过分重视经济因素,强调又快又好发展而忽视了保护公众基本健康的情况。本节将主要介绍及分析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3.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
1998 年底,在综合评价、分析并总结已有的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一文件的发布,表明国家意识到原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甚至是阻碍了城镇职工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医疗保障;于是根据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做出的重要决定。这一文件中明确指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部城镇、乡镇的用人单位、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的业主和从业人员也涵括在内。用人单位以及职工,乡镇企业、城镇个体经济组织的业主及从业人员也包括在内。
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及职工个人共同承担,其中,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缴费额度为职工工资的 6%、2%.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有根据当地情况而进行针对性调整的权力。已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且无需重新缴纳费用。同时,市级统筹管理与县级统筹管理相互配合,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统筹基金覆盖范围较大,主要用于报销合乎规定的医疗产生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个人账户由账户所有人支配,可用于支付医疗产生的费用、能在定点的药店购买药物等。直至 2013 年,我国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的总人数超过 10 亿人。
随着年份的逐年递进,参保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且增长率不断增大。参保人数从 2000 年的 3787 万人,到 2013 年已增加至 2.7 亿人,是原有人数的 624%.2000 年,基金收入为 170 亿,2013 年增加至 7061.6 亿。
截至 2013 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2.744 亿人,在职职工 2.05亿人,退休人员 6941.8 万人,基金收入为 7061.6 亿元,基金支出为 5829.9 亿元,累计结余 8129.3 亿元。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城职保参保人数的变化情况,本文将挑选了 2000 年、2006年-2013 年参保的在职职工、退休人员数量及占比进行了计算(见图 3-1)。从图中可明显看到,参保的在职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参保退休人员人数的 3 倍左右的水平;通过计算它们各自的增长率,发现 2000 年到 2013 年期间,参保的在职职工人数增长了 6.6 倍,退休人员人数增长 6.8 倍。
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制成趋势图,如图 3-2,不难看出,参保人数的增加,不仅仅扩大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也促进了统筹基金的进一步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不仅是统筹基金的收入,包括其支出和累计结余,都呈现出非常迅速的、大幅度的增长。经过计算,2013 年基金收入为 7061.6 亿元,是 2000 年的 41.5 倍,增长率为 4053%;基金支出为 5829.9 亿元,是 2000 年的 46.8 倍,增长率达 4582%;基金累计结余为8129.3 亿元,是 2000 年的 74 倍,增长率为 7303%.
3.1.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面向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也随之出现[53]
.此时,唯独城镇居民中的非就业居民,仍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医疗保险制度。针对这个情况,200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将城镇居民中的未就业的学生及非就业居民涵括进来,一并纳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当中[54]
.同时,这份文件的出台,使得我国部分省市中的某些城市,开展了城居保的试点工作,在随后的发展中,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在 2010 年,国家决定全面铺开这一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城镇非就业居民的福利[55]
.
城居保与城职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面向的人群不同。城镇居民是面向城镇中非就业的居民,包括未被城职保涵盖的未成年人、学生、其他非就业的城镇居民。这一部分的人群筹资方式主要靠个人及家庭缴费,政府适当补助[56]
.而缴纳的水平也分为了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适应不同居民、不同家庭的具体需要。城居保与城职保相区别的地方,还包括前者不设个人账户,由基金直接管理。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因住院及部分门诊就医而产生的费用,报销比例,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由于城镇非就业居民中没有个人账户,国家、当地政府对此有一定的补助,补助力度也依据地区发展水平而有所区别[57]
.
截至 2013 年,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医疗服务的累计人数达到 1.5亿人次。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 2007 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从 2007 年的 4291 万人增加到 2013 年 29629.4 万人,是 2007年人数的 6.9 倍。将这个数据制成柱状图,能够更清晰地看出其增长速度之快。
从 2007 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论是其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及基金结余都有较大的增长。相较于 2007 年的水平,2013 年基金收入是当时的 27 倍,达到 1186.6 亿万;基金支出为 971.1 亿元,是 2007 年水平的 96 倍,基金结余为 978.1 亿元,是 2007 年基金结余的 27 倍。经计算, 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比2012年分别增长47.6%,63.4%,52.9%,增长速度较快。而最近几年,基金结余比率始终保持在 30%以上,且基金结余的增长幅度较基金收入及基金支出的增长幅度大,也说明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在运行效率较低、结余率偏高的情况。3.2 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消费、出口、投资被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持续能力最强的、最能够推动 GDP 增长的主力。本小节主要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要从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及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2.1 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占当年 GDP 的比率。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一部分,本节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出居民消费与 GDP 的关系,选择居民消费率这一指标,即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
通过表 3-3 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率,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从 1990 年的 50.62%降低到 2012 年的 34.58%,期间降幅达31.69%.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国居民消费率从 1990 年到 2012 年的降幅只有 12.61%,小于中国的 31.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居居民消费率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升高,1990 年时美国的居民消费率只比我国高 16%,而到了 2012 年时,美国的居民消费率比我国的两倍还多。
因此,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中,我国的居民消费率都不高,显示出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较低。
3.2.2 平均消费倾向。
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to consume,以下简称 APC)为消费占收入的比重,APC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是逐步递减的。
表 3-4 中可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是不断增加的,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有所提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APC 则是逐年下降的,反映出尽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消费支出也在增多,但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则是不断下降的。2000 年 APC 为 80%,到 2013 年,这个比重降低为 67%,下降幅度达 13%.
通过与美国等其他多家的同期数据相比较(美国的 APC 稳定在 0.90-0.92 之间),不难发现,我国 APC 水平偏低同时下降速度过快。这就说明了我国居民存在不愿意消费甚至是不敢消费的心理,导致 APC 较低。分析其中原因,重要的一点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比重较高,即为了预防未来不确定支出或者未来可能在医疗上的大额支出,而增加了储蓄的比重;居民的收入水平一定时,储蓄的比重升高,必然会导致消费上的支出减少。因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够完善及健全。
3.2.3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家庭食品总支出占家庭总支出之比,向来被用以衡量某个地区某家庭的生活水平的高低。通过计算我国部分年份的恩格尔系数,可以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状况及其变化情况。
2000 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9.4%,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不断发展,2013 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为 35%,显示出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从上表 3-5 可以看出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 0.3 到 0.4 之间,同时其随物价和经济的波动较为明显,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处于相对富裕阶段。对此,学术界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与恩格尔定律并不吻合。尽管有争议,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规律还是比较符合恩格尔系数规律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 2013 年全球 22 国的恩格尔系数中,美国恩格尔系数最低为 7%,英国为 9%,中国为 21%.这也说明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仍有随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而降低的空间。
3.2.4 消费结构。
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等方面。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
总体来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不断增高的,从 2000 年的人均全年消费 4998 元,到 2013 年已增至 18022.6 元,是原有的近 3.6 倍。具体情况如下:
(1)食品支出则由 2000 年的 1971.32 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6311.9 元,增长率为 220%,年均增长率为 10%.(2)城镇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快,2000 年的此项的人均支出为 426.95 元,截至 2013 年,已达到每人年均 2736.9 元,增长幅度在各项支出中排在前列。这也侧面说明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交通出行日益增多、通讯也更为频繁及形式多样化,居民的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也会不断增多。(3)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发展阶段,人们平均寿命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也使得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增多,2013 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支出为 1118.3 元,是 2000 年该项支出的3.51 倍,年均增速为 13%;尽管如此,与居民消费中的其他项目相比,医疗保健类支出的增长速度还是偏慢。(4)2013 年,城镇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支出为 2294元,与 2000 年相比增加了 1624.42 元,是 2000 年该项支出的 3.42 倍,占当年总消费的 12%,说明我国居民在培养子女、丰富自身文化生活方面还是较为重视的。
经计算,如图 3-5 所示,2013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排在前面的分别为食品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及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别为34%、15%、13%;若除去食品支出一项,所占比重前三的为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及衣着支出。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中,食品、衣着等生活基本消费的支出仍是总支出中的"大头",相比之下,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小,显示出我国的消费结构依然是以生存消费为主,发展、享受方面的消费占比较小,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仍然处于基础消费的水平。
这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仍比较低端,基础消费项目仍占较大比重。
3.3 小结。
本小节主要从理论及现状的角度,对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度上的全面覆盖,这也是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关系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医疗保险基金中,收入及结余的增长幅度快于支出的增长幅度,显示出基金运行的效率不高,政府注重经济因素忽视保护公众的基本健康,与政府提倡的"基金平衡、略有结余"原则不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还存在保障力度不够,能够由基金报销的费用种类还不够多样等等。
(2)通过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及消费结构的综合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且相对于 OECD国家而言,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严重偏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还主要是以满足生存需求为主,消费结构比较低端。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致使居民消费过程中消费水平较低,不愿意消费或者不敢消费,而更多地选择预防性储蓄。
为了进一步明确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在下一章节进行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测度,明晰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二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