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一章】基于统计学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研究绪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选题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况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3.2 - 3.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与选取原则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指标运用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的思考
更高深的统计方法运用便代表更科学的研究吗?或许在自然科学里这是一个大趋势,但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决不能拘泥于方法的“难度”.自然科学能直接观测到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等手段收集研究所需数据,结合探索性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性结论。但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再完美的理论也会随着人的认识水平发展而改变。也许某种理论曾经适用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问题分析,但随着人类的实践逐步加强,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理论的真理性便随之减退,甚至无法再用于解释社会现象。换言之,在社会科学中没有永恒的真理,如此看来,缺乏绝对客观性的社会科学与数学在属性上便格格不入。数学方法的变更使用,也要考虑现实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与政治等因素,亦不可能有一套固定的方法便把人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反应都描述、预测出来。
由此看来,数学方法的运用对社会科学的意义,远没有对自然科学那般重大。在自然科学中,数学结果便是必然;在社会科学中,数学结果只能作为优秀理论的佐证,或用于探索理论发展方向。理论体系,才是社会科学的核心所在。甚至,卢卡斯认为,伟大的理论,经过了严密的逻辑推演后,根本无需进行实证。
3.3 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的原则
统计分析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一种,它是如何对社会科学产生积极作用的呢?事实上,统计分析方法应分为两种进行讨论,一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另一种是探索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经过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得出一套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并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描述性数字对其进行分析。它与一般数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它经过与有关理论的结合,而不是纯粹的数量方法;二是它仅用于描述过往的特定时空,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并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它能在过往的时空中,保留数学的真理性。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这种经过了统计学与宏观经济理论结合的指标体系叫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探索性统计分析,是基于以往的描述性统计数据,探索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结合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过统计检验,而得出的可能性的结论。该结论的最大用处在于对旧的理论提出挑战,或为新的理论发展提供研究方向。但如若有人像前文提到的那样,企图通过探索性统计分析提供政策建议,对于这种行为,引用胡海鸥(2009)教授的评价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尽管胡怀国(1999)先生的说法不太客气,但笔者认为他很清晰的道出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果把经济学理论视为纯学术的东西,那么你可以盲目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研究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为学术而学术’或‘学术本身是学术的目的’本来就是学术的真谛;然而,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们必须牢记:你所从事的是学术研究,不要冒然去谈论现实经济问题,否则就是对学术的亵渎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相反,如果把经济学理论视为致用之学,是来自于经济实践并用于指导经济实践的东西,那么,它就永远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国情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本身的绝对真理性就要大打折扣!持有此观点的学者,如果真的想用理论来指导经济实践,就必须对理论的真理性持审慎态度。”
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应先明确研究目的,再去做出研究方法的选择。若单凭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结合一些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统计分析方法,拉着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调整”才通过检验的分析结果,便对现实经济实践提出所谓的建议,其后果实在难以估量。
3.4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若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应当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分析方法,在结合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对宏观经济总体进行更深入、更详尽的了解。并根据这些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提出恰当的政策建议,以达到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10.若要对宏观经济理论的传统理论发起挑战或发展,则可以使用探索性统计分析,用经过统计检验的计量结果提出新观点、新视角,从而在原有的学科思维中,带来新的变化。然而,即使选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应该如何衔接理论变量与实际变量,下一章将对其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