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统计分析
【第一章】基于统计学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研究绪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选题研究
【3.1】分析方法使用概况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3.2 - 3.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与选取原则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指标运用研究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选题研究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的确定通常包括了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对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篇论文的题目,至少会包含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因此,笔者认为用标题代替选题进行研究分析是合理、可行的。本章将对本文搜集的文献的标题进行文本挖掘,总结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选题现状与发展趋势,并进行探讨。
2.1 宏观经济分析文献选题概况
由于本文搜集文献时所用关键词分别为“宏观”、“经济”以及“分析”,因此该三个关键词均占本样本绝大多数,虽然该结果说明了搜索工具可靠地完成了相关的搜索工作,但于本文分析无甚价值,因此笔者决定把它们排除在外。此外,一些诸如“于”、“的”等意义不甚明显的词以及个位数字均被排除在分析范围之外。
排除上述标题词后,在本文搜集的 3146 篇文献中,被使用次数最多的标题词排名前十分布(表 2-1)如下:
从表 2-1 中可得如下两个结论:
(1)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倾向于以形势、政策、发展、增长及运行作为研究对象。
自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以来,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的首要目标。由于中国特俗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原因,其经济发展与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因此学者们集中在“形势”、“政策”、“发展”、“增长”和“运行”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并为政府“调控”的成效作出评价,为后续的“调控”取向提出建议。
(2)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偏向基于某种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数据的积累与公开,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些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技术难题(如数据不可得)逐渐被消除。一些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被应用到社会科学当中,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加入到这股浪潮中,纷纷学习先进的量化研究方法,并用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因而,“基于”、“实证”和“影响”成为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标题的常客。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能得出这样的一般选题:以“形势”、“政策”、“发展”和“增长”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提出问题,再“基于”某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找到“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再给出“政策”和“调控”的建议。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与现实相符的,相当一部分宏观经济分析的文献一直套用上述的研究范式。
2.2 主要的宏观经济分析选题概况
本文参照巴罗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框架并结合实际文献搜集情况,将此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向:经济增长、经济波动、货币与价格、政府部门调控与管理以及国际贸易。
2.2.1 经济增长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中国设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经济增长无疑成为了第一要务。图 2-1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以经济增长为选题的发展趋势。
以其为标题的文献数量自 1988 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到 2008 年以前一直保持上扬趋势。2008 年至 2012 年 4 年间,该选题的文献趋于饱和。然而,随着近年来新的国家领导班子提出“经济增速放缓”、“调整结构”、“新常态”等方略,以研究增长为题的学术文献数量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与其关联度6排名前十的标题词如下表(表 2-2)所示:从上述的关联词中可以描绘出两种最常见的以经济增长为选题的文章:一是从宏观经济形势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核算指标的描述统计分析,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最终指出保持经济增长的调控手段以及所预测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先论证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指标(从所得数据结果估计,以税收、金融为代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基于某种计量方法进行实证,佐证其正确性,并根据计量模型提出调控建议或预测。
2.2.2 经济波动
在当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环境下,经济体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结构失衡、货币供应量不到位、物价水平增速过热或过低、产能过剩、外部冲击等问题都会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造成波动。然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每年都会设立一个经济增长的目标,并把任务指标分解到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一直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图 2-2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以经济波动为选题的发展趋势。
从上图可知,自 1991 年以来,以经济波动为选题的文献数量便有上升趋势,但在 1997 年到 2000 年间遇冷。自 2001 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扬趋势,至今未出现减缓的迹象。与其关联度排名前十的标题词如表 2-3 所示。
从表中关联词中可知,“价格”、“房”地产、“股”票均为经济波动研究的主要关联对象。文献基于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探索经济波动自身的周期规律,或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起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在这个选题上的研究者们更偏好于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加以实证,通过统计检验的肯定,把经济波动原因归结到被研究者们所选中的研究对象上。
2.2.3 货币与价格
在巴罗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中讨论货币主要是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讨论其与利率、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而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对货币的讨论更多的是从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出发,而讨论价格的文献则偏向于研究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如房地产和石油。图 2-3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以货币与价格为选题的发展趋势。
该选题的文献数量从 1993 年到 1996 年之间曾经兴起,然而随后 3 年中下滑至低谷。随后,自 2000 年开始重新被关注,至 2010 年由于房地产价格调控及油价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其文献数量一度激增,随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并继续向上增长。与其关联度排名前十的标题词如表 2-4 所示。
通过上述高频关联词的统计,结合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一般性结论:以货币为选题的文献,大部分以政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的效果以及反映,基于一些计量分析模型加以实证,最终结合财政政策,指出当前货币政策的实际影响效果,并对此提出建议;以价格为选题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献,则以房地产价格或石油价格等影响范围较广的商品价格着手,研究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其对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基于一些计量分析模型加以实证,找到对价格或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2.4 调控政策
在巴罗看来,政府部门的讨论主要从政府支出、税收以及公共债务三方面进行。而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者看来,政府的调控政策才是最具吸引力的研究选题。图 2-4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以调控政策为选题的发展趋势。
该选题的增长趋势产生于 1990 年,随后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至 2009 年达到顶峰,在随后 4 年中,随着该选题的研究水平逐渐趋于成熟,每年的文献数量也达到了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
与调控政策选题关联度较高的标题词排名如下:
从上述高频关联标题词中可以看出,以调控政策为选题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偏向于对当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及形势进行分析,讨论当前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及调控成效,并通过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取向选择以及结合运用,保持总体宏观经济的增长水平。
2.2.5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涵盖范围较广,其选题主要包括商品交换、资本流通以及汇率三个方向。图 2-5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以调控政策为选题的发展趋势。该选题文献数目自 1998 年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到 2010 年达到顶峰,近年来开始有所回落。与国际贸易选题关联度较高的标题词排名如下:
从表 2-6 中的高频关联标题词中可知:最吸引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者的国际贸易选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其次是国际金融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第三是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各自与相互之间的调整问题;最后是国际商品价格波动问题。而该选题也同样流行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用于研究事件发生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其余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2.3 实证模型的选题概况
从上述五个宏观经济分析文献选题分析中可知,虽然各个宏观经济分析选题的发展趋势各异,但有一个趋势却正在逐渐形成,“实证”、“基于”或“模型”均出现在各选题的高频关联标题词常客即对某一问题,基于一些计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用于指导宏观经济的实际建设。随着 80 年代宏观经济数据逐渐公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逐渐成为可能,计量分析方法风靡全球经济学界,成为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新时尚。图 2-6 将展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中包含“实证”与“模型”的文献数量变动情况。
从图 2-6 中可以看出,“实证”与“模型”对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学者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其增长趋势一直保持着,尚未出现下滑的势头。
鉴于上述原因,在下一章,笔者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求抓住并分析这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新趋势。与题目包含“实证”“模型”关联度较高的标题词排名如表 2-7 所示。
观察下表可知,“实证”主要被用于研究经济增长、经济波动、政策影响以及特定交易市场与其余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动原因。而“模型”则被用于政策成效、方法应用以及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2.4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文献的选题,一方面在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偏向于政府政策调控的研究,而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较少,甚至其文献数量开始出现了下滑的势头。另一方面,所有的选题都有“基于”、“实证”和“模型”作为高频选题词出现,结合与实证模型相关的选题分析,可以确定当前用实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的做法已成为一股极大的浪潮。
但据笔者观察,这些所谓的实证模型绝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对这些新型的高级计量模型的讨论基本停留在应用层面,几乎没有对这些方法的来源及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讨论。这些方法真的适用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吗?本文在下一章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