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河道治理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需要根据城镇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城乡供水、房产开发、旅游等行业提供服务。只有紧密围绕经济发展,对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才能认为河道治理好,避免水土流失。所以,要提高河道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升河道治理水平。
1 案例介绍
黄前水库位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支流石汶河上游,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黄前村北 1 km 处,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水库流域呈扇形,为泰山山脉纯山区,干流平均坡度 7.2‰,上游水土保持良好,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292 km2。大坝以下保护农田 3.33 万 hm2,人口 30 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供水 10 万 m3,占泰安市用水量的70%以上,是泰安市主要的水源地。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缺乏统一性
在对水土进行保护过程中,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见不够统一,一些干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只考虑经济发展,对于一些潜在的威胁不够警觉,在对保护区的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之间、地方和国家之间责任权利缺乏统一性。
2.2 水土流失的防护任务艰巨
水库大坝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自然环境侵蚀严重,再加上人们的开发利用,有大约 320 km2区域出现了水土流失。假设在不增加流失面积、没有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按每年治理 22 km2的速度进行计算,大约需要花费 10 a 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完成治理。
2.3 治理保存率需要提高
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监督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治理、破坏共存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证明,一些地区的水土环境破坏要快于水土环境治理。例如保护区中水土治理面积和新开耕地面积基本持平。再加上水土保持监督部门人手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影响监督工作开展。
3 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疏通河道时产生比较多的弃渣
在对河道进行大规模疏通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渣,河道中的淤泥由于含有有害、有毒物质,需要对弃渣进行填埋过滤处理。在运输弃渣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扬尘和撒落,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3.2 以生态自然修复原则对河流形态进行维护
一个良好的河流形态是保证河流健康的基础,在对河流进行治理时,要将生态自然修复作为出发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1)为了保证河流的自然流动,要保证河流有足够的水源。(2)由于河流是由于众多水系和支流汇聚而成的,因此要保持其畅通。(3)要适宜生物生长,保持河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4)河流要和湿地、湖泊沟通,实现生物和水流的交换。(5)要具有良好的污水控制能力,保证河流水质的干净。
3.3 将植物措施和堤坝建设结合起来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土石质堤坝。使用浆砌石进行堤坡的修筑,并适当地进行绿化。
在绿化时,主要进行道路绿化、堤岸绿化、景观环境绿化,要和城镇绿化联系起来,创建河道环境的优美。
3.4 使用新的生态理念对河道进行治理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随治理观念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不相同。对河道进行治理时,一般都是采取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措施,但是,这种方法进行治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加,生态河道治理被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相互协助,对生物、工程和行政进行协调,确保河道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4 河道水土保持的治理
4.1 在构景体系中加入水土保持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临水而居的习惯,城市和河流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不同的地区、河流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很多时候河流成了城镇的支柱,河流中包含了湿地、河槽、农田灌溉系统、上游水库、污水处理系统等,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由于河流系统是一个复杂、完整的工程系统和生态系统,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除了保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是塑造城市品味的基础,在构景体系中加入水土保持建设。
4.2 发展林地建设
进行林地建设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收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林地建设的时候,不能对自然林造成破坏,而应设法在荒坡上进行种植。要选择适地性良好,经济价值高的植物进行荒坡绿化。
4.3 对生命的气息进行恢复
在自然环境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河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今天,由于人们不重视环境保护,河流被严重污染,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生物逐渐死亡,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出现了河流淤积、河床干枯、湿地消失等情况,而进行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恢复河流的平衡,而且可以保持河流两岸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环境。
4.4 修复生态环境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对自然生态规律进行全面的考虑,保持河道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对动植物群种进行恢复,建设相应的湿地保护区和自然环境保护区[1]。在对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强调生态自然的修复,不随意进行裁弯取直。除了恢复自然环境外,还采取景观生态浮床种植水生生物、河道水质进行保护、进行生物栅的安装等措施,在河流两岸建设鱼巢,通过喂养鱼苗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为了对藻类的生长进行抑制,安装受藻设备。为了提高水体的含氧量,对河流水质进行改善,在河流中安装曝气机。
4.5 对水土保持体系进行综合治理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做好综合治理。除了要做好河槽的治理,还要做好农田灌溉、上下游水库的治理。因此,要从生态平衡的角度保持水土。
由于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河流两侧植被受破坏,为此,在治理时,首先要在河流水土流失的地方进行植树造林。再加上植物的叶子可以有效降低雨水对土壤造成的冲刷力,并且可以降低地表径流的流动速度,这都可以降低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此外,在河流、沟渠、道路的堤坡种植植物,可以降低雨水对河堤造成的破坏,对土壤进行固结的基础上,营造出一个景观河道的形象。其次,对河道辐射区域的耕作技术进行改善,不仅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和覆盖率,而且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另外,对农作物的结构进行调整也可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河岸两侧种植植物时,要对已有植被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改善水土流失的目的,为河流两岸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休闲环境。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作为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如果脱离水土保持,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就无从谈起。对于河道来说,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上的工程建设才能稳定、持续。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分析水土保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考虑,建立科学的保护方案,提高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生态保护制度,进而建立一个以水土保持为支撑的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润宁,梁海东.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浅议[J].地下水,2011,33(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