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本效益分析
5.1 成本分析。
5.1.1 运行成本(1)动力费(C1)耗电为主要动力费,日耗电量 1320.59 kW·h,电费按 0.70 元每 kW·h计算。日耗详情见表 5.1.
则:C1=1320.59 ×0.7=924.41(元/天)(2)工资福利费(C2)职工按 6 人考虑,月工资福利费 1000 元/人。
则:C2=1000 ×6/30=200(元/天)(3)药费(C3)工艺处理过程中投加絮凝剂,主要为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其中聚合氯化铝(PAC)使用量约为 60 kg/d,聚丙烯酰胺(PAM)使用量约为 4 kg/d.聚合氯化铝(PAC)单价 2800 元/吨和聚丙烯酰胺(PAM)单价 12000 元/吨。
则:C3=60×2.0+12×4=168(元/天)吨水处理成本为:
C=(C1+C2+C3)/1200=1.08(元/吨)(不包含折旧费用)年运行成本 1.08×1200×360=46.66 万元。
项目建设后,污水处理吨水平均费用为 1.08 元,低于工业废水处理平均水平。
(4)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厂区的污水处理站共计实现中水回用 600 吨/天,按2.5 元/吨水计算,年实现经济效益为:2.5 ×600 ×360=54.0 万元(按 360天计算)。
项目中水回用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为 54.0 万元/年,而且每年能节省排污费用约 15 万元,扣除污水站年运行成本 46.66 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 22.34 万元/年。
5.1.2 成本分析结论污水站深度处理改造完成后,每年能节省排污费用约 15 万元,中水回用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为 54.0 万元/年,节省费用基本能满足污水站正常运转,项目财务评价可行。
5.2 效益分析。
5.2.1 社会效益分析本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后,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在国内、国外的竞争力,也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5.2.2 经济效益分析当该集团污水深度处理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省排污费用约 15 万元,中水回用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为 54.0 万元/年,节省费用基本上能满足污水站的正常运转,项目经济分析可行,环保问题的解决也使企业能够加快发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5.2.3 环境效益分析比较进水水质和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可以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益。根据计算可以估计:本污水处理站工程实施稳定运行后,每年可削减 COD 为 240.9吨,氨氮削减量为 6.57 吨,对东辽河的水质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5.3 风险分析。
5.3.1 风险因素识别及等级划分5.3.1.1 技术风险本项目的处理工艺具有一定耐受性,但当污水水质变化较大超过该系统的调节范围时会出现出水水质恶化等问题。此风险等级属于一般性风险,通过调整相应的设计参数,可以避免。
5.3.1.2 环境风险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因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损坏带来的污水直排入受纳水体,造成区域地表水严重污染。
(2)污染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若不加以处理,任意排放将引起二次污染。
5.3.1.3 工程风险指因工程地质、水文和设计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拖延所造成的损失。本项目风险属属于一般性风险。
5.3.2 污水站风险预测本工程风险分析包括:事故排放、地震、构筑物损坏、停电等。
虽然在工程设计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工程竣工后仍要做好防范工作,应对可能的风险。
5.3.3 事故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污水厂工程建成运行后,若因机械设施或电力故障而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时,污水只能由厂内污水超越渠直接排放水体,使水体受到污染。因此,污水厂配有事故储池,不允许污水排入容纳水体。采用双电源控制工艺,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这种风险。
5.3.4 地震对构筑物的影响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的灾难。虽然厂区处于相对平静区域,然而一旦地震发生,必将造成严重的局部污染。基于此,本工程结构依据 6 级抗震设计,降低地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5.3.5 污水处理系统维修风险分析在维修污水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也时有风险发生,由于污水系统事故风险具有突然性,会给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重大损坏,严重的会危机生命。
5.3.6 风险防范措施(1)技术风险防范措施:当污水水质变化较大超过调节范围时,及时调整相应的设计参数。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处理系统出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将污水引入事故储池,停止生产。
(3)工程风险防范措施:设计阶段要加强工程勘察设计,搞清工程地质情况,建设阶段的施工方案指定得尽可能详细,可规避工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