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21世纪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03 共10741字
摘要

  引 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 国际上对于现行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 从而分散国际货币体系过分依赖美元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个背景下,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外汇储备居全球之首, 随着其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早期的文献大多基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 对人民币国际化所需条件、 实施的可行性、 必要性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21 世纪以来,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高度重视,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 可以将现有研究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 以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基本规律为基础, 结合中国的经济状况, 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 (2) 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 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3) 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同中国的实际国情, 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 (4) 量化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5)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行测算; (6)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

  现有研究认为, 一国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 强大的综合国力或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2) 开放发达的金融市场; (3) 币值相对稳定, 汇率制度合理; (4) 对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的信心; (5) 贸易交易量占全球的较大比重。 基于以上条件, 许多学者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 黄益平 (2009) 认为,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民币区域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 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 人民币的良好声誉、 外汇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及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变革的阶段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时机。 刘艳靖 (2012) 对国际储备货币构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将中国与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条件的结论。 刘辉和巴曙松 (2014) 通过分析中国的经济现状、 国际形势和亚洲地区经贸合作趋势, 认为中国启动货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 也有学者认为现阶段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政府应将我国金融改革作为首要任务, 在国内微观基础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何帆 (2009)、 郝宇彪和田春生(2011) 认为, 若没有汇率制度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引起的资本流动将更频繁的波动, 对国内金融稳定造成更大的冲击, 因此, 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完成之前不应贸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张明和何帆(2012) 发现, 2009-2011 年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套汇与套利活动盛行, 造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跛足化”, 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 他们认为, 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应优先于人民币国际化。 Frankel (2012) 和 Gagnon (2014) 认为, 中国如果不完全放开国内金融市场和资本管制, 那么人民币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

  上述争论的焦点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改革间的先后次序问题, 其本质为资本账户加快开放同人民币汇率改革间的先后次序问题。 王信 (2011) 认为,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同步进行、 相互促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开放, 改进国内制度环境和政策, 若汇率市场化全面完成后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恐怕错失良机。 张斌 (2011) 则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 国内外的汇率改革都不乏 “毕其功于一役” 的例子, 例如 1994 年的汇率并轨改革。 在人民币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 过快放松资本管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会招致更大的投机资本冲击,威胁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 余永定 (2011b) 也认为, 人民币国际化应在利率市场化和汇改完成后进行, 否则由价格扭曲带来的国际投资头寸的不对称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与目标南辕北辙。

  Prasad & Lei (2012) 指出, 若缺乏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灵活的汇率制度, 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会对国内金融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前应先改革汇率制度, 加强国内金融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国的经济实力、 宏观经济稳定性和贸易规模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 在目前我国利率与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 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风险。第二, 中国政府应尽快完成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 注意调节资本账户开放同人民币国际化间的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不应以牺牲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为代价。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 将使中国获得长远的经济利益, 包括:

  1.获得铸币税收益。 在人民币币值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设想下,钟伟 (2002) 估算出我国至少能从中获得 25 亿美元的铸币税收入。 高海红和余永定 (2010) 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抵消一部分中国需向美国支付的铸币税。

  2.降低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 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使更多的外贸和金融交易将由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中国企业面临更低的汇率风险。 同时, 为了满足国际清算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权重将会增加进而降低外汇风险冲击。

  3.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 从而大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并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扩张。

  4.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赋予中国对一种世界货币发行和调节的权力。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越来越重要, 我国在世界经济、 政治等方面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5.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稳定发展。 新的国际货币的出现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更加的多元化, 约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发行国不负责任的行为, 减少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Jenkins & Zelenbaba, 2013; Eichengreen, 2014)。 Taylor (2013) 指出,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储备货币供求不对称的危险, 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储备货币的需求远远超出发达经济体所能提供的数量, 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可通过满足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储备货币供给的需求缓解这种危险, 从而有助于协调储备货币的供求矛盾, 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此外, 石巧荣 (2010) 对人民币国际化收益的分析采用了不成熟债权国困境的视角。 她提出,现阶段中国仍是不成熟的债权国, 面临着经济结构性失衡加剧、 货币冲销难度增加和以国外资产形式累积的国民财富缩水等经济困境, 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尽早用于国际借贷是摆脱这些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1.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削弱宏观政策的自主性。 人民币国际化后, 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会增加央行控制国内货币量的难度, 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同时,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仅考虑国内因素, 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这会降低宏观政策自由度 (张青龙, 2011)。

  2.维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难度增加。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会因人民币国际化而更加紧密,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会产生比之前更大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后, 跨境资金的流动将更加自由,利率和汇率预期的任何变化都会驱使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动, 进而导致国内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波动。

  3.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让央行面临着更高难度的现金管理和监测。 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加大, 可能会增加走私、 洗钱、 伪造人民币等非法活动, 增加监管难度。

  4.致使中国面临 “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世界各国对于人民币的相对需求, 使得人民币在海外不断沉淀, 形成长期的贸易逆差。 而保持长期贸易顺差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核心前提。 两者相互矛盾, 致使中国面临 “特里芬难题”.

  5.货币逆转风险。 如果不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就可能引发信心跌落和悲观预期, 夸大货币波动幅度, 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出现反复甚至被其他国际货币替代的风险。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还停留在定性方面, 只有少数学者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但仅关注铸币税收益, 忽视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其他收益。 目前, 大多数学者认同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和风险, 在时机成熟时, 应当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