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货币政策的省际效应分析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崔红茶
发布于:2018-10-08 共3423字

  摘    要: 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之一, 政策效应关系到经济发展水平。目前, 在中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 货币政策效应已经呈现出区域非对称性, 如果继续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国家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兼顾到地区发展的差异性, 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 尽可能提高货币政策效应, 最后促进经济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 提高中国整体实力。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省际效应做进一步研究, 发现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省际差异比较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省际效应差异存在性; VAR模型;
 

货币政策的省际效应分析
 

  一、引言

  根据“十三五”规划第九篇的内容可知, 推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是我国一直秉承的发展主线, 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国家也正在努力制定不同的政策组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省际差距, 城乡差距。目前,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行的是总量政策, “一刀切”, 但是这并不能兼顾到中国各地的经济实况, 不能发挥政策的初始效用, 甚至会起反作用, 更进一步拉大经济差距, 对中国整体发展不利, 对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会产生阻碍。因此, 对于本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旨在促进国内经济不断平衡发展和应对全球资本流动性风险。因此, 作为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之一——货币政策, 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以及效应的研究十分重要,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上的意义。

  研究货币政策的省际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 目的缩小区域效应差异、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中国的整体实力。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 从使用模型看, VAR为主要的研究模型;从使用数据看, 学者用月度、年度数据进行研究, 季度数据使用较少;从研究视角看, 有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影子银行、外汇占款增加、房产价格等视角;从传导渠道可知, 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以信贷渠道为主, 在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效应也有学者在研究;从研究区域的划分看, 有针对中部区域、华东区域、全国东中西东北区域等, 但基本都是基于全国做一个大区域划分。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我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区域差异、省际差异显着。

  刘玄、王剑 (2006)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对我国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反应灵敏, 而中西部地区反应较为滞后。戚梦娜 (2011) 使用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用地区月度工业增加值代替地区产出, 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代替货币供应量, 验证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王文静 (2012) 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包括纵向和横向不对称性。纵向不对称性表现为: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不对称性、投资的不对称性;横向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对GDP的贡献有明显区别, 其中中部地区效果最明显。蒋益民 (2013) 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视角,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与区域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关系作了论证。赵婧、赵平 (2015) 对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进行有效性分析, 对社会融资规模和M2进行比较, 最后发现M2在操作目标到中间目标的传导过程中效果逊于社会融资规模。王国松、孙自胜 (2016) 采用面板数据针对全国四个区域划分标准, 实证检验了区域异质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中, 东部地区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大, 验证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

  三、我国省际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存在性实证研究

  (一) VAR模型

  其中, i表示全国31个省市, t指从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共44个时期, p表示滞后阶数。

  (二) 变量选取及说明。
       
本文在对我国省际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研究时, 省际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选取的是各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额。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 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本文选取M2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 但是每个省市没有M2的数值, 只有国家每个月会公布M2, 所以本文选取各个省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额作为各个省市的货币政策指标。货币政策效应选取的是每个省市的产出即GDP值。关于样本量选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季度数据进行研究, 时间跨度从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 共44个季度。

  (三) 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为了减少异方差性, 对M2和GDP分别取对数值进行平稳性检验, 而平稳性检验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各省M2和GDP对数值同为一阶单整或者二阶单整, 除了天津、辽宁、吉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在这里忽略这8个省市的非同阶单整, 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各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产出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可以继续求VAR模型。

  (四) 实证结果分析

  1、按省份分析。省际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差异明显,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持续期不同, 响应趋势也有不同, 冲击程度大小也有别, 但也有地区出现相似的政策效应。

  正向脉冲响应最大值由大到小地区依次为:湖南、重庆、内蒙古、宁夏、山西、新疆、天津、陕西、北京、云南、海南、江西、青海、浙江、黑龙江、安徽、贵州、西藏、上海、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四川。最大脉冲响应值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说明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依赖较大。

  负向脉冲响应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湖北、河北、吉林、甘肃、广西、河南。

  脉冲响应冲击由负→趋于平稳的是河北、河南。

  脉冲响应冲击由负→正→负→正→趋于扩大的是江苏、安徽。

  脉冲响应冲击由负→正→负→正→趋于平稳的是湖北、甘肃、广西、四川、山东、辽宁、福建、吉林、黑龙江、浙江、云南、陕西、内蒙古、江西。

  脉冲响应冲击由负→正→平稳的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贵州、重庆。

  脉冲响应冲击由正→负→正→负→趋于平稳的是西藏、湖南、山西。

  脉冲响应冲击由正→趋于平稳的是青海、海南、宁夏、新疆。

  脉冲响应冲击较大的地区 (都为正向冲击或者正向冲击大于负向冲击) 是宁夏、重庆、海南、云南、陕西、内蒙古、西藏、湖南。

  脉冲响应冲击较小的地区 (趋近于零或整体平稳) 是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新疆、青海、四川、广西、山东、辽宁、福建、黑龙江、江西。

  脉冲响应冲击小且正向大于负向的地区是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山西。

  脉冲响应冲击小且负向大于正向的地区是甘肃、吉林。

  脉冲响应冲击小且一直为负向影响的是河北地区。

  2、按地区分析。之前的学者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研究上大多都是基于我国三大或者四大区域划分, 即东、中、西或者东、中、西、东北区域。本文以省份来做分析, 现将省份所属的地区归类, 然后按照传统的四大区域分析, 在省际差异的基础上, 找出区域之间的差异。刘玄、王剑 (2006) 、王培华 (2007) 等研究结果已表明, 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反应灵敏, 而中西部地区反应较为滞后。本文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结果有些差异, 分析如下:

  地区GDP对货币政策冲击较大 (即对货币政策冲击敏感) 的是西部地区的宁夏、重庆、内蒙古、陕西、云南、西藏, 西部地区的其他地区新疆、青海、四川、广西、甘肃、贵州对货币政策相对不敏感;而东部地区的大多地区对货币政策的依赖较小, 冲击小, 反应不灵敏;东北三省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差不多, 货币政策效应类似, 整体趋于平稳, 影响较小;货币政策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大, 较为平稳。从实证结果整体的角度来看, 货币政策效应在开始两期几乎为负效应, 货币供给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为负, 可能与本文选取的季度数有关, 也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刘玄, 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 2006 (5) .
  [2]戚梦娜.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基于地区产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6) .
  [3]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2 (14) .
  [4]蒋益民.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视角的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5]赵婧, 赵平.货币政策传导中间目标选取的实证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比较[J].华北金融, 2015 (1) .
  [6]王国松, 孙自胜.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2) .

原文出处:[1]崔红茶.我国省际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存在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64-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