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90年代以来汉语程度范畴的研究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6373字
摘要

  吕叔湘[1]最早提出了"程度范畴"这一术语,但只是简单地列举出一些表达程度的方式。此后近二十年,如朱德熙[2]、陆俭明和马真[3]、刘丹青[4]等也都只谈及到了一些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但并未对其作出全面且深刻的探讨。语法学界对程度范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程度副词的研究上,如:季薇[5]以程度副词为专题,对程度副词作出全面综合的研究。而有关程度范畴的整体性研究则很少。本文主要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程度范畴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评述,并作出展望。

  一、程度范畴研究的主要成果

  学界对程度范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从形式入手,着眼于同程度相关的词语,通过分析描写这些词语的结构、用法等语法功能,从而揭示它们所表达的程度范畴在意义和认知方面的特点。

  二是从意义入手,着眼于程度范畴是一种什么样的认知范畴?具有哪些特征?在人类语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这二十年来,学界的研究以前者居多,具体表现为:研究视角多样,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成果显着。对于后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但呈现发展趋势。

  (一)从形式入手的研究

  从形式入手研究程度范畴,也就是从如何表达程度范畴的角度开展研究,学者一般认为表达程度范畴的形式或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种:

  1. 表示程度义的副词

  探讨表示程度义的副词,学界主要把程度副词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程度副词的类别特征。

  (1)程度副词的性质

  近二十年来,语法学界对程度副词的性质具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主要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①程度副词表示事物性质或动作的程度。李泉[6](P374)认为:"程度副词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杨荣祥[7](P55)认为:"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就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或某些动作行为的程度。"②黏着性强,定位性强,语义指向单一。这些特点在蔺璜[8]和赵军[9]研究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2)程度副词的范围
  
  由于各学者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及理论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或者受文言、方言、流行语等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语法学界对程度副词范围的界定存在不同意见。如:夏齐富[10]认为程度副词必须具备修饰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因为"才、竭力、甚至于"等词只能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却不能修饰形容词,所以并未将它们列入到程度副词中;蔺璜[8]根据"表程度,修饰形容词,作状语"这三个标准划分出了85个程度副词;又如"甚微、何等、何其","溜、恶、贼"等文言和方言词语,随着语言的发展,使用频率已经在现代普通话中降低了,但还没有完全退出,所以各家对于是否收录它们意见不一;近些年随着社会与网络的发展,一些新的词语如"暴、超、狂、恶、粉"等,是否将这些词语收入到程度副词中仍是个问题。因为网络流行语更新换代快,它们是否能够保存下来进入到普通话甚至是书面语中仍是不确定的,所以各学者划分程度副词的数量就会不同。

  (3)程度副词的分类
  
  有关程度副词的分类问题各学者的研究角度也不尽相同。王力[11](P131-132)根据语义标准即"有无比较对象"划分出的"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对后来学者的研究影响比较大,并且这种划分标准直到现在仍在沿用。但随着人们对程度副词研究的深入,各学者开始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程度副词作出分类。

  第一,以语义为划分标准。除王力外,按照语义对程度副词进行分类的还有周小兵[12]、张桂宾[13]、韩容洙[14]、张谊生[15]等。

  第二,以句法功能为划分标准。程度副词可以根据自身的句法功能来进行分类,如:夏齐富[10]按照程度副词不同的句法功能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既能修饰谓词又能修饰体词;另一类是只能修饰谓词及其短语;张谊生[16]根据程度副词充当补语这一句法功能,将21个程度副词分为"可补副词"和"唯补副词"两类;张亚军[17]以程度副词能否出现在"比"字结构和特指疑问格式"W+[ ]+A?"中为标准,将程度副词分为"更、最、很"三类。

  第三,以认知和语义相结合的角度为划分标准。陈颖[18]按照此标准将程度副词分为"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两类。

  (4)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近二十年来,有关程度副词组合能力研究的论文有百余篇,可见语法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程度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某些动词及其短语作状语,少数情况下还可以作补语,这是语法学界普遍公认的理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整理,我们发现前人对程度副词组合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

  早期的学者认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但主要修饰的是性质形容词。石毓智[19]将形容词分为"定量"和"非定量"两类,并指出程度副词不能再修饰表定量的状态形容词了。张国宪[20]认为形容词具有量性特征,只不过有隐性和显性之分。状态形容词的量性是显性的,性质形容词的量性是隐性的,性质形容词往往需要通过附加程度副词或自身重叠来实现程度义由隐性至显性的转化。陶瑷丽[21]、武玉芳[22]等学者也赞同该观点。

  ②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

  近些年,有一些学者发现了程度副词可以修饰状态形容词。吴立红[23]认为"很雪白"之所以成立是"程度磨损"的结果。一些词或表达方式会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词语表示量度高的量度逐渐淡化;吕文杰[24]认为,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与状态形容词使用频率过高有关,人们越是高频率地使用状态形容词,其程度的表达就越会受到磨损,人们就感觉不到程度的存在了,所以需要程度副词重新对其修饰;李文华[25]、李劲荣[26]等学者也都发现了这一语法现象。

  ③程度副词+心理动词。

  王红斌[27](P70)总结了绝对程度副词搭配心理动词时需要的制约条件,并指出:"心理动词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取决于心理动词的语体色彩、音节和心理动词的饱和配价与不饱和配价以及其配价成分出现的序列等四条规则。"吕冀平[28](P119)认为"程度副词只能修饰形容词和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张谊生[16]、庞丽丽[29]等人也赞同此观点。

  ④程度副词+一般动词。

  近些年,学者们逐渐地把研究视角放在了"程度副词+一般动词"这一语法结构上。如郝琳[30]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根据有界、无界动作的对立,指出文中讨论的动词都是无界动词,只有无界动词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杨德峰[31]对《大纲》中的31个程度副词修饰319个动词的情况作出了分析,得出在319个动词中,只有五分之二的心理动词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而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心理动词则占一半以上,从而对传统语法学界所认定的程度副词只能修饰心理动词的说法提出质疑。林娟[32]、刁晏斌[33]等都认为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心理动词以外的动词,并推测这种结构会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采纳。

  ⑤程度副词+名词。

  传统语法规则是副词不可以修饰名词,但这一特殊的语法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如"很小儿科、太娘娘腔"等。近二十年,有关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文章近百篇,以后十年居多。据不完全统计,专门以此为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就已超过20篇,可见这种新兴的语法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语法学界对于这一新兴语法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种探讨:一是探讨副名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范。"程度副词+名词"这一新兴语法现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并不被语法学界所认可。到了八九十年代许多学者开始纷纷赞同这一语法现象的合理性,掀起一股研究热潮。例如:张谊生[34]承认了"副+名"这一语法事实确实存在于现代汉语中,用六七十年代学者认为的"动词的脱落或省略"这一说法来解释这一语法现象是不充分的;认为副名结构合理的学者还有原新梅[35]、刘尚荣[36]、严丽慧[37]等。

  另一种是探讨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八十年代是以"副+名"能否成立为研究重点。到了九十年代,学者们纷纷开始探讨为什么副词和名词能够组合在一起。不管学者是从三个平面还是从认知等角度来分析程度副词与名词能够组合的原因,归根结底取决于后面的名词,名词要具有性质特征。例如:施春宏[38]认为,副名组合中的名词一定是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只要是具有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可以和程度副词组合并使其程度义显现出来;李敏[39]整篇文章都在论述名词与程度副词组合时名词的语义特征,将副名组合中的名词分为"方位义名词、特质义名词"等五大类,并指出副名结构中名词的指称功能已经降低,普遍共知的性质特征在增强。邱凌[40]、周阿根[41]、邵敬敏和吴立红[42]等也赞同该观点。

  ⑥程度副词作补语。

  张谊生[16]从句法功能探究,发现除了"很、极"外,现代汉语中还有很多程度副词可以作补语。将程度副词分为兼职充当补语的"可补副词"与专职充当补语的"唯补副词"两类。解长霞和袁光[43]分析了有些程度副词能够作补语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受到语用的影响,由于某些词语使用频率过高,其实在意义发生了磨损,从而导致程度义降低。但是人们有时又需要用高程度义来进行表达,所以可以通过调整语序使某些程度副词后移充当补语来表示高程度义。内部原因跟词语的性质有关,只有表示高量级的程度副词才可以作补语,一些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经过语法化过程意义虚化,但又处在补语的位置上,就出现了程度副词作补语这一语法现象。

  (5)程度副词的个案研究。

  近些年,学者们对程度副词的研究更加深入,也让人们更加清楚个别程度副词的用法。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很、最、太"等使用频率高的程度副词上。

  ①探源性研究。

  探源性研究就是学者从历时的角度来分析某个程度副词。王静[44]将"很"这个词从先秦一直到清代的演变过程进行逐一分析,认为从先秦到唐代,"很"一直被用作形容词并且与"狠"通用,到了清代,"很"的程度副词的用法才大于其形容词的用法,此后,"很"和"狠"分开使用,"狠"用作形容词,"很"用作程度副词。与此方面研究类似的还有武振玉[45]、赵军[46]等。

  ②三个平面的研究。

  许多学者对个别程度副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特性进行了探究,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者往往只就其中的一个平面进行论述。例如:于奉知[47]探讨了"更"字句的分类,其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使学者能够对这种句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杨云[48]从句法的角度论述了某些心理动词是不可以受"很"修饰的。马洪波[49]等也都是从三个平面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③对比研究。

  a. 不同程度副词的对比研究。不同的程度副词在用法上肯定会有不同的地方,但对一些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分析更具有研究价值。例如:马真[50]在文章中首先论述了"很、挺、老、怪"这组词在用法上的共同点,接着论述了这一组词在意义和用法两方面上的不同。张颖[51]也从分布、语义、语用这三方面对"很"与"非常"的差异进行论述。徐建宏[52]等也是将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

  b. 程度副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对比研究。有学者对程度副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进行比较。例如:袁芳[53]从词性、语义、句法功能三方面对"很"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表达式进行了差异比较。陈明美[54]、郑庆君[55]等都是从跨语言的角度对程度副词作出了分析。

  2. 表示程度义的形容词。

  (1)本身具有量性特征的形容词。

  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也逐渐将程度范畴的研究视角转移到了形容词量性特征的研究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些学者根据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准则,将形容词的量分为几种类别。温锁林、武玉芳[56]根据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将形容词分为"定量"和"变量"形容词。朴镇秀[57]认为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具有量性差异,根据量域的宽窄可以将和量有关的形容词分为五个量性等级。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在上文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中提及了一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2)重叠后具有量性特征的形容词。

  早些年以朱德熙先生为代表的多数学者认为,形容词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重或减轻。但近些年有些学者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形容词重叠后的量性特征不能单纯地说加重或减轻,需要用其他的语法意义来表述。代表性观点如下:朱景松[58]认为AA(儿的)和AABB(的)这两种形容词重叠式表达适度的、足够的量。一方面人们有意控制描述对象的表述性质范围的极限;另一方面又在极限内对事物性质的程度加以夸张,让人们感觉事物的程度简直要接近了极限。所以作者认为形容词重叠包含程度加重的意味,但又限制在一定的极限内,不能单纯地说程度加重或轻微,而是用达到适当的、足够的程度来表示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李劲荣[59]认为形容词重叠后表示量点,学者们所说的形容词表示量的增加或减少是用量幅来衡量的,量点与量幅是两个不同的层级范畴,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所以作者认为形容词重叠所表示的量性特征可用"高量"或"大量"来表示,突出状态性与描写性。陈光[60]也通过大量例证,说明形容词重叠并不存在性状量的增减问题,重叠表示形容词"高于一般程度"的性状量,大体相当于"很"至"非常"之间的程度级别。

  (二)从意义入手的研究

  形式和意义不可分割。随着认知语义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意义与世界的关系。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认知语义学所关注的对象应该是语言内部的概念意义及其结构组织形式,用概念意义来阐释语言的形式特征。近二十年语法学界也开始透过其表达形式对程度范畴作出界定,并根据其表达形式总结出程度范畴的语义特点。

  1. 程度范畴的界定

  陶瑷丽[61]认为程度范畴是将客观世界中的程度加以抽象形成的,是对客观世界中人、事、物的性状程度的认知,程度可以表示量的层级,程度范畴也可以表现量。李琳[62]认为客观世界的程度因素集合起来就会构成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要对事物性状的不同程度加以区分和描述,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程度这种认知范畴反映在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领域的程度范畴。张颖[63]、蔡丽[64]、彭凤和易红[65]、吕文杰[66]等学者也都是从以上几个方面为程度范畴作出界定。

  2. 程度范畴的语义特点

  近二十年语法学界以李琳[62]、张颖[63]、吕文杰[66]等为代表的学者发现,程度范畴与其邻近范畴--数量范畴在语义特征上具有某些关系,从而将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进行对比,探究出程度范畴区别于数量范畴的语义特征,分别是:"模糊度量性、级次连续性、相对性、主观性",并对这几种语义特征进行细致论述。

  二、程度范畴研究的展望

  纵观程度范畴的研究,可以说研究成果丰富、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一、在研究内容上,首先,研究重点以程度副词和形容词表程度义的文章居多,尤其是程度副词的相关研究所占比重非常大,而有关程度义的其他表达形式的研究则比较少;其次,从认知语义的角度为程度副词分类的研究也有所欠缺;最后,有关物量、时间量、空间量、动作等量的程度范畴研究也有待学者们深入探究。二、在研究角度上,重形式而轻意义,从意义的角度对程度范畴的研究挖掘得不够深入。三、在研究方法上,忽视与方言或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缺少对比的过程。

  鉴于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重视研究内容的全面与深入,加大其他词类的程度表达研究力度,拓展程度表达方式研究的范围,并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究程度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只局限于程度副词和形容词的程度表达研究上,新视角、新观点的发现能够丰富程度范畴理论,从而使语法理论更加完善;二、重视形式与意义并重,语法研究,形式和意义相互照应、缺一不可,对于程度范畴重形式轻意义的现象,可以适当吸收一些如认知语义学、类型学等语言学科的相关理论,拓宽理论学习内容,加强关注现当代新兴的语法理论,并指导运用在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研究中;三、重视程度范畴的对比研究,要在历时研究中兼顾共时研究,从而对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研究更加深入和透彻。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6]李泉。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7]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蔺璜,郭姝慧。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与分类[J].山西大学学报,200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