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近15年来汉语话题标记研究成果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6822字
摘要

  汉语具有话题优先的特点,但与日语、韩语不同,汉语中没有"高度形式化和专用化"的话题标记。然而,汉语中能够突显话题功能的语言形式手段却不在少数。观察所能检索到的文献,发现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关于话题标记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而在这之前,话题标记研究零星散见于文献中,学者们很少对话题标记进行专题讨论。下面,笔者对近十五年来汉语话题标记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汉语话题标记的界定与类别

  (一)汉语话题标记的界定
  
  关于汉语话题标记的界定,研究者们的标准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在以下几点上,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一是汉语话题标记必须具备的功能是体现语言单位的话题地位,但这一功能并非话题标记的唯一功能(雷莉,2001;徐烈炯、刘丹青,2007;邓凤民,2009;强星娜,2009;李秉震,2010;刘林军,2013);二是在汉语中,话题标记并非专用标记,不具有强制性,属于可选手段(雷莉,2001;袁毓林,2003;李秉震,2010;董秀芳,2012);三是一个语言形式在充任话题标记时所负载的其他功能(如语义、篇章功能)越少,其作为话题标记就越具有纯正性(徐烈炯、刘丹青,2007;李秉震、张全生,2012)。

  (二)汉语话题标记的类别

  雷莉(2001)将话题标记分为六类:语气词类、介词类、动词类、代词类、关联词类和停顿类;[1](P225-226)邓凤民(2009)将话题标记分为词汇形式和语音形式两种:一是词汇类,包括介词、动词和代词这几种形式;二是语音类(口语特有),包括语气词、话题后的停顿和话题的复现。[2](P45-48)张美兰、陈思羽(2006)将一百多年前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分为四类:助词类(语气词)、停顿类(有标点和无标点)、语序类、词汇类(介词类和动词类)。[3](P63-73)由此可见,话题标记现阶段的情况和百年前大致相同。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标记未包括非语音形式手段在内的话题标记,因此,综合前人的分类和个案研究,汉语话题标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介词类;(2)动词类;(3)语气词类;(4)代词;(5)关联词。后两类的研究较少,在此重点分析前三类。

  1.介词类

  陈昌来(2002)认为介词具有话题标记功能,常标引话题的介词有客事介词(对、对于)和关事介词(面对、针对、关于、就、至于、围绕等)。[4](P165-225)已有成果中,"关于、至于、对于"的个案与对比研究较多(王建勤,1992;王蕊,2004;聂仁发,2007;徐景宜,2010;李秉震,2012;周卓,2012)。相比而言,其他介词类话题标记的研究较为少见,如闫梦月(2012)分析了已语法化为话题标记的"作为".

  "关于、至于、对于"是三个在语义和功能方面十分接近的话题标记,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细微差别。不同于"关于"和"对于","至于"所标引的话题具有"转折"的语义,标示言者转入新话题(王蕊,2004),[5](P58-64)而"对于"和"至于"都涉及到"对比"功能(王建勤,1992;[6](P43-58)李秉震,2012[7](P53-61))。这类话题标记各自的语义内涵决定了其功能差异:"关于"突显话题和述题中的NP成分之间"主题-内容"的关系,"至于"可强化上下文间的关联并标示对比关系,"对于"则突显话题和述题间的"对待对象"关系,具有限定判断功能(周卓,2012[8](P41))。

  2.动词类

  在动词类的话题标记研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带有言说义动词成分的话题标记研究,如"X说"类短语甚至光杆动词"说"都能起到标引话题的作用(董秀芳,2003;方梅,2006),"说+补语"类也可体现话题标记功能(李秉震,2009;张青青,2010;李秉震、张全生,2012),此外,其他言说类动词(如谈、讲、提等)也能出现于话题标记中。除了言说类动词充任的话题标记,其他动词类话题标记的研究比较少见:王晓凌(2012)认为"V起来"具有话题标记功能,赵建军(2013)指出"有+NP+VP"无主句中的"有"为话题标记。

  在言说类话题标记的研究中,对带有言说类动词"说"的话题标记的研究最为常见,包括以下五类:(1)单独的"说".方梅(2006)指出,单独的"说"可被视作话题标记,但它所标引的成分为动词短语,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动词短语不表现事件过程,仅指称情状。[9](P114-115)(2)动词+"说".邓瑶(2011)认为"比如说"实现了这个语用标记的语篇组织功能,用作举例标记是"你比如说"的基本功能,后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举例标记加上话题标记;二是假设标记。[10](P63-67)(3)副词+"说".如"再说",话题标记"再说"多为整体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学者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其连词和助词的用法。尽管如此,话题标记"再说"仍是其演化为连词或助词的不可忽视的阶段(罗耀华、牛利,2009;张爱玲,2011;张金圈、刘清平,2011)。(4)连词+"说".如"如果说",李晋霞(2005)提出,从假设标记发展为话题标记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共性。[11](P28)后来,孙玉卿、谭丽(2009),张冠乔(2011)也对"如果说"进行了语法化和主观性方面的分析。(5)"说"+介词。如"说到",李秉震,张全生(2012)认为"说到"有三个,其中"说到"是话题标记,所标引成分是后面内容关涉对象,二者可以用"言者主语"的标准来区分。[12](P27-34)除了对带有言说类动词"说"的话题标记的研究,其他带有言说类动词的话题标记的研究不太常见。林华勇、马品(2007)指出廉江方言的"讲"可充任表示假设或虚拟的话题标记。[13](P151-160)
  
  3.语气词类

  语气词类话题标记的研究少于前两类话题标记。关于语气词和话题标记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一部分话题标记来源于语气词,前者和后者是历时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此类话题标记表达语气的功能已经明显弱化甚至消失(徐烈炯、刘丹青,2007;强星娜,2009、2010;刘菲露,2013);二是句中语气词在充当话题标记的同时也表明语气,这两个功能并存于共时平面(袁毓林,2003;谢群霞,2007;李秉震,2010)。
  
  (1)集体研究屈承熹(2003)的分析涉及"啊、呢、吧、嘛",他认为"啊"的主要作用为"标示停顿",而"吧"、"呢"、"嘛"都可"承前".[14](P17)袁毓林(2003)指出"啊、呢、吧、嘛等"作为话题标记,具备一定程度专用性,且话语功能各不相同。[15](P108)(2)个案研究谢群霞(2007)认为,话题后的"啊"具有话题标记的功能,但同为话题标记,"啊"的功能不如其他语气词(如"呢"、"吧"、"嘛")的功能专一和显着。[16](P43)强星娜(2010)认为"嘛"在原因小句的句末位置充当语气词时发展出话题标记功能,"嘛"的语法化过程与其篇章分布、话语功能以及话题-述题的结构特征紧密联系。[17](P59-64)胡明亮(2014)指出,"嘛"作为句中语气词,其语义为表示"显而易见",可对人际关系进行调节,并加强语篇衔接。此外,句末语气词影响着句中语气词"嘛"、"啊"、"呢"、"吧"的语义和语用特点。[18](P53-55)
  
  二、常见的话题标记分析视角

  (一)汉语话题标记的历时研究

  大多数历时研究都是从话题标记个案出发讨论其来源与演变,从话题标记整体来分析来源与演变问题的研究较少。刘丹青(2005)指出了话题标记的四种来源:疑问标记、时间名词、系词"是"、"话题敏感算子(副词)",[19](P107-130)而后,刘丹青(2007)对话题标记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他讨论的并非单独的话题标记的演化,而是和其他词语结合、发生黏着化后的发展。[20]

  强星娜(2009)指出了各方言中都存在由语气词发展为话题标记的情况,还分析了话题标记的其他来源:焦点标记和位移动词。[21](P99-131)曹秀玲、王玲玲(2010)认为,汉语话题标记正处在语法化中,并处于语法化链条的低端。[22](P225-238)董秀芳(201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话题标记的三种历史来源:处所标记、指示代词和名词化标记。[23](P27-36)观察话题标记的个案研究,发现大多数成分要演变为话题标记都会经历语法化和词汇化①的过程,且这两个过程有先后之分。有的话题标记先经历词汇化、再经历语法化,如"说到"(李秉震,2009;张青青,2012)、"要说"(李宗江,2007;谢仙丹,2010)等。有的话题标记先经历语法化、再经历词汇化,这样的情况不那么普遍,如"你像"中的"你"和"像"先分别语法化,再结合形成一个词汇项(乐耀,2010)。还有主要通过语法化发展成为话题标记的成分,如"嘛"(强星娜,2010),"像"(李秉震,2010),"有"(赵建军,2013);也有主要经过词汇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的成分,如"的话"(江蓝生,2004),"X说"(张雪平,2010)。

  (二)话题标记和其他标记的关系

  不少研究表明,话题标记与假设标记有着密切关系(刘丹青,2005;江蓝生,2004;李晋霞,2005;李宗江,2007;孙玉卿、谭丽,2009;邓瑶,2011)。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所研究的标记都是由假设标记发展出话题标记的用法,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共性,但也有学者持有其他看法,如有的学者认为其研究对象是由话题标记发展出假设标记用法:江蓝生(2004)认为"的话"是先运用于话题句,再运用于假设句中的;[24](P388)在方梅(2006)所归纳的"说"的演变路径中,话题标记阶段位于条件从句标记阶段之前;[25](P114-117)孙玉卿、谭丽(2009)研究"如果说"时也有类似看法。还有学者认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题标记和假设标记用法之间不存在衍化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如张雪平(2010)对"X说"的研究。

  举例标记和话题标记也有密切联系(方梅,2006;张美兰、陈思羽,2006;乐耀,2010;李秉震,2010;邓瑶,2011;廖红艳,2012;李智,2013),这类标记标引与前文话语相关的例证,例证由一个新话题充当。

  (三)汉语话题标记的功能分析

  在前人关于话题标记功能的分析中,讨论得较多的是篇章衔接、话题引入、话题转换、对比等这几种功能。

  1.篇章衔接功能

  被明确指出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有这些话题标记:"V起来"(王晓凌,2012)、"要说"(李艳艳,2010)、"对于"、"关于"、"至于"(张美兰、陈思羽,2006)。还有研究者对相似的一系列话题标记的篇章衔接功能同时进行了讨论。王蕊(2004)指出了"对于"、"关于"、"至于"的篇章衔接功能,统一分析了其篇章衔接方式和语义类型,但王蕊(2004)未注意到这三个话题标记在进行篇章衔接时的细微差别,[26](P61-63)徐景宜(2010)和周卓(2012)的研究则对此进行了补充。

  2.话题引入功能

  前人在对话题标记功能进行分析时,这种功能讨论得最多,下面这些成分在充当话题标记时都具有话题引入功能:"要说"(董秀芳,2003)、"说"(方梅,2006)、"对于"、"关于"、"至于"(何茹,2008)、"如果说"(张冠乔,2011)、"你比如说"(邓瑶,2011)、"就"(司罗红,2013)。上述成分所引入的话题可能是新信息,也可能是旧信息。

  3.话题转换功能

  张伯江、方梅(1996)认为"呢"一般不用于始发句,其功能常为转换话题。[27](P47)罗耀华、牛利(2009)指出在"再说"充当话题标记时,起到的是转换话题的作用,和"至于"类似。[28](P74)李秉震(2009、[29](P420-421)2010、[30](P121-122)2012[31](P53-61))在研究"说"类词语、"像"、"至于"时,指出这些话题标记都具有转换话题的功能,甚至将"说"类词语直接定位成话题转换标记。周晨磊(2012)认为"话说"作为话题标记,既具有引入功能,也具有转换的语篇功能。[32](P502-503)
  
  4.对比功能

  王建勤(1992)讨论了"对于"的四个话语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对比功能。张青青(2012)指出"说到"是对比性较强的一个常用话题标记。[33](P36-37)费惠彬(2010)在分析具有对比功能的话题标记时,提到了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34](P27)屈承熹(1999)认为和英语相应结构对比,"嘛"有引介"对比话题"的功能。[35](P10)李秉震(2012)认为"至于"前后的话题存在对比,但同时也提出名词对比性的显现需借助特定手段。[36](P58-59)
  
  (四)民族语中的话题标记和中外话题标记对比研究

  1.民族语中的话题标记

  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话题标记相比,民族语中的话题标记专用程度更高,目前不乏民族语话题标记的研究,该类研究同时也关注民族语和普通话话题标记的对比分析。相较于民族语中的话题标记,普通话话题标记有这些特点:(1)缺乏显性语法性话题标记;(2)其成员包括实词和虚词;(3)不少民族语中,其话题结构与语法结构分属两个系统,而普通话不是。

  戴庆夏(2001)认为景颇语是"具有话题结构的语言",其话题结构和语法结构是两个不同的结构系统,有各自的标记形式,文章还指出了景颇语和汉语话题结构的区别。[37](P100-105)黄成龙(2008)指出羌语各方言中都存在话题标记,羌语话题标记有以下特点:(1)不具有强制性;(2)大多数时候可不使用;(3)非典型语序或较长语篇中常会用到话题标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羌语拥有可标记话题的代词分裂体系。[38](P599-614)余成林(2011)认为藏缅语中的很多方言都有后置型话题标记,且它们之间大多没有同源关系。

  和汉语相比,藏缅语的话题结构和话题标记有这些特点:(1)话题系统和句法系统相互独立;(2)述题类型与汉语不同,同为"OV"型结构的述题部分,藏缅语符合其句法结构特点(SOV型),汉语中的这类述题则不会被认定为宾语倒装,而属于"主谓谓语句";(3)藏缅语话题标记全部由虚词充任。[39](P77-81)赵燕珍(2013)指出白语的话题优先性不仅体现在语序上,还体现在话题标记上。白语中充当话题标记的成分既可标记话题,也有其他语用功能。[40](P129-134)张鑫(2014)指出豪尼哈尼语的话题标记有主标记和副标记之分,且一般都不能省略,但也有话题标记省略的情况。

  此外,豪尼哈尼语的话题结构和句法结构属于不同的系统,但由于语用因素,二者可以"合二为一".[41](P158-161)2.中外话题标记对比研究。

  也有学者对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话题标记进行了对比研究。汉语的话题标记与日、韩语不同,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1)日、韩语话题标记的强制性更为突出;(2)汉语的话题标记成员较多,日、韩语的话题标记成员集中;(3)汉语话题标记标示话题之外的其他功用较多。

  王建国(2009)指出汉语和英语中都不存在专用话题标记,且各种类型的话题标记在汉、英中的使用频率排序不同。[42](P16-20)柳英绿、崔载光(2009)认为汉语中没有话题标记,仅靠语序就可突显话题,而韩语需靠标记突显话题。[43](P174)崔健、孟柱亿(2010)对比了汉语和韩语话题标记的不同之处。[44](P10)费惠彬(2010)比较了汉语和日语中带有对比功能的话题标记,指出日语中这类标记更具强制性。[45](P26-30)冯君亚(2012)指出汉日语都有话题标记连用可使话题性增强的特点,而且两种语言中的话题标记有等级之分。[46](P105-106)
  
  三、汉语话题标记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虽然汉语话题标记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足:以个案研究为主,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关于话题标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案研究,倾向于单独考察某一个话题标记。

  第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的不足:部分研究局限于对具体某一个话题标记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等各方面特征的阐发,而未能重视对各类特征下内在动因与深层机制的解释。

  第三,研究角度和研究层面的不足:首先,在对话题标记的功能进行探讨时,往往侧重于对其语篇衔接功能的分析,其他角度的分析较少,如人际功能的分析较为少见。其次,和话题标记相结合的理论探讨较少,局限于表层语法、语义和语用表现的分析,缺乏对话题标记存在和作用的深层动因的理论认识。

  第四,目前还未达成关于话题标记的统一认识。已有话题标记研究涉及种类较多,但这些研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认识框架,对于话题标记的内涵、种类、性质、特征和功能等的界定各不相同。在一些研究中,话题标记的范围较为宽泛,而在另一些研究中,话题标记的范围非常狭窄,甚至有学者否认汉语中话题标记的存在。

  汉语话题标记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的特征,鉴于汉语话题标记已有研究的不足,我们可以加强这些研究:(1)扩展汉语话题标记的类型学研究。处在类型学的视角之下,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汉语话题标记的独特之处。目前普通话和民族语的话题标记对比研究较多,但中外语言对比多局限在汉语和日、韩语之间,我们可扩大对比范围,如进行汉语与塔克尔马语、赫蒙语、乌尔德梅语、玛雅语等语言的话题标记对比研究。(2)形成整体、规律性认识。加强对某一类话题标记乃至全体话题标记整体特性的探讨、总结,形成有关话题标记的规律性认识。(3)加强话题标记的理论探讨,在已有研究和观点的基础上统一汉语话题标记的界定标准和概念内涵,挖掘话题标记运行的深层动因,形成相关理论认识。(4)和汉语教学相结合。将话题标记的研究成果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话题标记,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加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这对母语为主语优先型语言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莉。汉语话题标记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225-226.
  [2]邓凤民。电视谈话的话题标记形式探析[J].汉语学习,2009,(4):45-48.
  [3]张美兰,陈思羽。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2):63-73.
  [4]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65-225.
  [5][26]王蕊。"对于、关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58-64.
  [6]王建勤。介词"对于"的话语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43-58.
  [7][31][36]李秉震。"至于"的话语功能[J].汉语学习,2012,(5):53-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