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新词汇的来源与出现原因分析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作者:周婷;邓慧爱
发布于:2018-12-04 共5198字

  摘    要: 选取网络交际和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100个新词汇, 通过分析它们的来源和原因, 研究其价值, 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新词汇; 来源; 原因; 趋向;

新词汇的来源与出现原因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picks up 100 new vocabularies 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se words of their sources and reasons, and explores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Keyword: new vocabulary; source; reason; trend;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转变, 语言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词汇不断产生。新词汇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人口、物质、道德、文化、习俗等息息相关。所谓新词汇是伴随着一个新事物、新思想而产生的语词。它们或是新锻造的语词, 或是在老词原义的基础之上赋予新的语义。

  当前人们对国内新词汇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可分为:一是研究新词汇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例如杜鑫 (2017) [1]、陈岩等人 (2017) [2]等;二是研究新词汇的构词法。例如王梦琦 (2016) [3]等。三是中外新词汇的对比研究。例如章宜华 (2003) [4]、李娜 (2016) [5]等。而对新词汇产生的来源、原因等分析较少, 尤其是新词汇发展趋势研究更少。

  我们收集了最新的使用频率较高的100个新词汇, 追溯其出现的源头, 分析其产生的形式、特点、原因等, 以期探求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向。

  二、新词汇的来源

  分析我们收集使用频率较高的100个新词汇, 它们的主要来源可分为:

  (一) 创造新词汇:

  是指以前没有的语词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新词汇。

  1. 反切式造新词。

  这类新词是将原有的两个音节汉字融合而变为一个音节汉字 (一般由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合并, 类似古汉语中的反切) 。

  如“造”=“知道”选取了“知”字的声母和“道”字的韵母, 使其组合在一起, 造成新词汇。合音字兼有原词的音和义, 还具备一定的造新词功能。例如用其组语词“不造”就是不知道的意思。用于句子中:“你造吗?”“我不造”“造不造”等。

  2. 新动态造词。

  这类新语词源于一些热门事件, 荒诞事件, 显示出其最新的动态。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 热门新闻事件:例如“有钱就是任性”起源是《钱江晚报》所报道的一个老人, 在被骗7万之后, 已经认识到被骗, 却认为“才这么点钱, 公安应该不会管的”就主动受骗。连骗子都震惊了。最后骗了老人54万元, 直到被警察逮捕, 网友评价:有钱就是任性。

  (2) 热门游戏:例如“撸啊撸”来自于英雄联盟这个网络游戏。League of Legends简写LOL, 翻译成汉语就是英雄联盟。 (因为这个简写也叫撸啊撸)

  (3) 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例如“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洪荒之力”源于热门电视剧《花千骨》, 即妖神之力, 后泛如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2016年8月8日, 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 中国选手傅园慧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快速走红网络。甚至红到了国外。“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友调侃的常用语。再如“承包鱼塘体”基本句式为“我要让全世界知道, 这……被你承包了。”源于电视剧《杉杉来了》, 饰演腹黑傲娇总裁的张翰怀抱赵丽颖, 说出的一句台词:“我要让全世界知道, 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4) 热门歌曲:例如“老司机”出自云南山歌《老司机, 带带我》, 引申为指那些长期混迹于各大网络社区、掌握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人。现常为调侃语。常用的句式为“老司机, 带带我”“老司机”“老司机, 带我飙车”等。

  (5) 名人言语通过引申运用、归纳统称等创造新词汇:例如“小目标”起源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参加电视节目《鲁豫有约》中的一句话“先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挣一个亿”因这个小目标相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天大的目标, 而被广而传之。

  (6) 现代传媒输入法造词:如“神马”这一词是有些网友在使用输入法打“什么啊”时, 常常漏掉分隔符号, 系统认为“ma”是一个字的拼音, 于是出现了现在“神马”一词。因为打字速度非常快, 经常在打“什么啊”打了一个“神马”字, 所以“神马”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很快就成了网络新词汇。

  (二) 旧词新用:

  是指在原有语词意思上赋予新的意义, 我们分析发现这类语词多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语词。旧词引用产生的方式也很多:

  1. 扩大方言词语适用范围。

  这类语词本是在部分方言中使用的, 由于种种原因扩大使用区域成为全国人民熟知且使用的语词。如“走你”源于北方方言, 在方言中是语气助词;如“肿么了”=怎么了, 由山东枣庄一带土话演化而来的;“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谐音, 这是在方言中nl不分、gk不分造出的新词汇。

  2. 句子的缩略形式。

  这一类型的语词往往是人们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为了快速传达信息将长句子词汇化的结果。如“然并卵”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意思, “碎一地”是“节操碎一地”的简称, “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等等。

  3、取自语词的谐音。

  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放着汉语中本有的语词不用而采用音同或者音近语词来表示。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蒜你狠”是“算你狠”的谐音等。

  (三) 借用外来词:

  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来的语词。外来语词进入汉语形成新语词主要呈现以下两种趋势:

  1. 直接音译:

  用汉字记录源语言语词的语音, 主要突出的是音。如“血拼”音译自英文“SHOPPING”, 是指狠狠的购物。

  2. 音译+义译:

  用汉字将源语言的语词语音和意义结合翻译。如“思密达”是从朝鲜语转化而来的、“偶滴个神啊”是oh, my god的英译等等。

  三、新词汇出现原因分析

  (一) 互联网是新词汇传播的重要传播媒介

  任何文化的传播必定都需要有一定的载体作为其传播的形式。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的媒介之一是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 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这意味着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认可了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而互联网本身传输速度快、范围广、时效性高等特点, 使其具备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诞生一个新的语词要迅速被人所知晓并最终认同, 互联网平台无疑是最佳选择。另外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因为隔着计算机不用面对面, 可以让普通人在相对隐蔽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表达他们的观点, 人们更乐意在网络平台交流, 也由此带动了大批新词汇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词汇与当今的社会热点越来越紧密相连

  任何一个新词汇都是当代社会的产物。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人们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网络平台的兴起, 使人们能快速了解到许多新鲜的事件, 进一步扩展了人们的视野, 给在热门事件下产生新词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分析的新词汇增加情况来看, 大多的新词汇来自于网络文化。

  (三) 新词汇及时反映民意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意愿的表达, 有些新词汇的出现可能仅仅只表示一种娱乐和玩笑,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更成为了一种民意表达的工具。他们往往是以社会事件或热点问题为素材, 表达自己的参与意识、舆论意识和批判精神。如一些网络新词汇已经形成一种尖锐的讽喻说话方式, 它们的特点是极其简短, 对轰动性的新闻或不正常的事情进行高度概括, 以表达网民对其事件的看法与态度如“我爸是李刚”“钓鱼执法”“俯卧撑”“官二代”“拼爹”“你懂的”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我国民众的舆论监督功能, 对我国风气的整顿和廉政政府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四) 新词汇是人们求新、求奇的结果

  当今的社会人民不再只是人云亦云, 更多的是追求个性的表达, 希望能制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语言和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生活语言”[6]。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是变化最快的, 新词汇就成为了最佳选择。新词汇产生后迅速进入到交际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 出于好奇人们很容易接受和传播新词汇, 使新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迅速扩大。

  四、新词的特点

  不管当今的这些新词汇呈何种形式, 其大致可显示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 创新性。

  创新性是一个新词汇最大的特点。网络语言摆脱了语言的规范化的束缚, 运用思维的自由性, 创造出新的词语。在人类社会中, 每个人的言语的创造能力具有无限性, 新词汇的创新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神马”“洪荒之力”“造”等新词汇。

  (二) 经济性。

  经济性主要表现在用字简洁。网络词语出现了很多的形式, 如:“字母词”“符号词”的产生更能体现出网络词语的经济原则。如“AAA制”“ (⊙o⊙) 哦”等。

  (三) 风趣性。

  风趣性使网络语言更加吸引人的积极使用并进行流传。比如说:“霉女、菌男”其实是指“美女、俊男”等。

  (四) 庸俗化。

  在网络词语的不断追求个性的潮流中, 网络词语还充斥着粗俗化的趋向。如“TMD” (他妈的) “WBD” (王八蛋) 、“小婊子”等。

  (五) 方言韵。

  从新词汇来源看, 我们可以了解部分新词汇来自于方言的谐音或者变义, 方言型新词汇的出现反映了各地方言的使用和融合, 有助于我们推进语言的和谐。如:“走你”等一系列方言新词汇。

  五、新词汇的发展趋势预测

  在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化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 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汉语的一些阅读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新词汇的出现恰好能够化解这个尴尬的局面, 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增加了多样化的表达方法, 使得它们更加地接地气, 适应人们的需求。这一现象表明汉语要想得到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创新, 发展新词汇, 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另外抛开这些表面的意义, 深入剖析有些新词汇为何“大热”, 有些新词汇为何“爆冷门”, 以及其背后生成的社会环境和形成的复杂原因,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大众心态。因为大部分的新词汇来源于对应的负面新闻和社会现象, 即使是纯娱乐性质的社会新词汇也会对社会现象有所反映。每一种语言文化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一致,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一) 从产生的主要媒介看, 新词汇与网络的连接越来越密不可分。

  从新词汇的构成而言, 网络新词汇占据其绝大部分。这和社会科技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息息相关。随着手机、电脑的普遍使用, 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信息, 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表达自身的想法传播信息。可以说现在的绝大部分新词汇是来自于互联网, 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和文化景观。

  (二) 从使用人群来看, 新词汇的产生和使用人群呈现年轻化。

  新词汇的使用者大多是年轻人, 年轻人是创造和消费的主力军。这一发展趋势和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 接受能力强, 富有创新力的特性是相关的。另外当今的新词汇基本都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 而年轻人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网络知晓社会的最新动态, 并借助网络平台积极交流和探讨, 传播自己的观点, 形成自己的“新词汇”。

  (三) 从产生来源来看, 合音法、创新法构成的新词汇可能是大势所趋。

  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 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大, 方言、官话混用, 有些人甚至直接用谐音, 这些现象混淆了普通话的发音和汉字的书写, 引发了文化的混乱。尤其是现在使用新词汇的低龄化, 汉字的不规范不利于我们下一代的教育, 宣传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此现象引起了我国政府重视, 在学校里要求说标准普通话和写正规汉字。合音法和创新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他们是在不脱离现实状况和文化主流下进行的创新, 也没有和我国的规范汉字进行冲突。

  (四) 从表达内容来看, 以后的新词汇更多是用来表达一种草根文化。

  是一种平民百姓的舆论反映。随着社会体制的完善,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国家大事的监督工作。人们往往通过媒体网络来使用新词汇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后增加其曝光度, 从而达到一种监督效果。

  (五)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词汇以后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国际化。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地球村, 而国家就是其中的农户, 它把家家户户紧密相连, 也把其中的语言文化带到了世界的大舞台上不断融合碰撞, 像“图破图样森”这一新词汇就是取自一句英文“too young, too simple”。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带来语言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六、结语

  尽管不断创新的新词汇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人们的日常用语尤其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在当前机制下许多新词汇还是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 很多新词汇还是不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接受。这些新词汇一方面极力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 只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使用。我们应该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新词汇, 对于那些反映民声的新词汇分析其群众心态, 对于那些不太客观的新词汇加以规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新词汇的发展。新词汇将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 引领语言的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1]杜鑫.这些新词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N].工人日报, 2017-03-13.
  [2]陈岩等人.从八个新词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脉动[N].四川日报, 2017-03-07.
  [3]王梦琦.汉语新词中仿词造词法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6.
  [4]章宜华.信息时代新词的产生与构造理据[J].辞书研究, 2003, (5) .
  [5]李娜.关于日源汉语新词的研究[D].辽宁大学, 2016.
  [6]于学敬.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3.

原文出处:周婷,邓慧爱.新词汇来源与发展趋向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1):97-100.
相关标签:词汇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