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渔业论文

河蟹养殖中如何预防河蟹病害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0 共2086字
标题

  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 已成为淡水渔业单品种产值最大的产业。随着养蟹面积的不断扩张,苗种异地交流日益频繁,加上水域环境的变化,河蟹病害也随之越来越严重,如果养殖过程中的防控措施不到位,往往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损失,必须引起广大蟹农朋友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河蟹健康养殖病害防控应该做到“环环扣紧、一着不让、贯穿全程”,认真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蟹池环境的营造

  1. 蟹池条件. 河蟹养殖场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 水 养 殖 产 地 环 境 条 件》(NY5361-2010)标准。池塘最好长方形,东西向,面积 20~50 亩,有效蓄水深度1.2m,坡比 1∶2.5,排灌系统配套,进排水渠独立分设,有条件的要配套微孔管底层增氧设施。

  2. 清塘消毒. 河蟹是爬行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匍匐在池底,如果池底淤泥较深,藏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致病微生物,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产生的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河蟹中毒。蟹种放养前必须清除池底淤泥,经冰冻、日晒不少于 1 个月,然后用高浓度的药物严格消毒。近年来有少数蟹农用菊酯类药物消毒,此类药物残留时间长,处理不当影响河蟹生长,且消毒水排入外河,对环境造成污染。蟹池最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 种草投螺. 种草投螺是营造蟹池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需将伊乐藻、黄丝草、轮叶黑藻和苦草等水草品种在蟹池中复合种植,以满足蟹池的水草覆盖率和保证河蟹有在全池活动的充足空间,河蟹生长期的水草覆盖率要达到 60%左右。清明前后投放经清洗、消毒过的鲜活螺蛳,每亩投螺量为 250~500kg,也可分春、夏两次投放。

  二、蟹种选购与放养

  1. 优选蟹种. 选择非疫病区、苗种培育阶段用药少的正宗蟹种,避免长途运输,最好在成蟹养殖池附近配套小池塘自育蟹种。蟹种要求色泽光洁新鲜无附物,肢体完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特别要求爪尖无磨损。

  2. 放养时间.在 11~12 月份或 2~3 月中旬前进行蟹种放养,最迟不超过 4月初,水温以 5~10℃时放种较好。

  3. 蟹种消毒. 放养前,用池水把蟹种浸 2 分钟后提出片刻,重复 3 次,然后用 3%~5%食盐水浸泡 3~5 分钟或用 10~20g/m3的高锰酸钾液浸泡10 分钟,放在暂养区浅滩处让其自行爬入池中。

  三、加强日常管理

  1. 避免应激反应. 如水温变幅过大、底质严重恶化、饲料霉烂变质、突降暴雨、pH 值变化、施药不当等都能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则会引起能量消耗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为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甚至暴发疾病创造了机会,生产中应尽量避免。

  2. 调水杀虫消毒. 通过杀虫、消毒、改底、调水和机械增氧等措施,辅以定期外源补水稀释蟹池中的有害代谢物,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机理来控制病原体,保持养殖环境的平衡。具体使用药物可参照下表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巡塘和记录.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状况、河蟹的吃食与活动情况、防逃设施是否完好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天气、气温、水温、水质要进行测量和记录,尤其是苗种放养、饲料投喂与施肥、防病治病措施和用药,养殖产品捕捞与销售等情况应及时记入《塘口档案》。

  四、常见蟹病的防治

  1. 肠炎病. 病蟹出现吃食减少,肠道发炎且无粪便,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等症状。防治措施:定期使用活菌制剂、复合维生素、钙制剂,改善水质,增强体质;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同时内服氟苯尼考(按药物说明书使用,下同)。

  2. 黑鳃病. 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暗褐色,随着病情发展,全部变为黑鳃。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防治措施:全池泼洒纤虫净和增氧型底改,同时内服复合营养钙 + 氟苯尼考等药物。

  3. 水肿病. 病蟹腹部和胸部肿胀呈透明状,不能爬行,匍匐在池边浅水区死亡。防治措施:池塘先换水,增加新的藻群,保持藻群和藻相平衡,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提高池水的 pH 值,用三黄粉 + 恩诺沙星拌饵投喂。

  4. 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防治措施: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饲料中添加杀菌类药物投喂。

  5. 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防治措施:蟹种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避免受伤,防止鸟类等敌害侵袭;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

  6. 纤毛虫病. 病蟹体表、附肢及鳃出现棕黄色或浅绿色絮状物,行动迟缓,不吃食或因蜕壳困难而死亡。防治方法:通过适量施肥,增强水草的生长能力,调节水体透明度,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用硫酸铜、硫酸锌等杀虫剂全池泼洒。

  7. 蜕壳不遂病. 水绵、纤毛虫寄生,水质污染、营养不良、蟹体消瘦等都能引起河蟹蜕壳不遂。防治方法: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保持水质清鲜;投喂适口、营养全面的饲料,蜕壳前适当多投喂新鲜小杂鱼,饲料中添加 3%蜕壳素、1%VC及 1%葡萄糖,连喂 7 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