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W 为工业节水潜力; Z0为现状水平年工业增加值( 亿元) ; Q0为现状水平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Qt为规划远期水平年万元增加值取水量。
3. 2. 3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应分析现状水平条件与规划节水指标条件下城市管网输水损失率之差。本次生活节水潜力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管网综合漏失率的降低方面的节水潜力,未涵盖技术节水、管理节水( 3) .计算公式:
WS= W0× ( L0- Lt)。
式中: WS为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W0为现状自来水厂供出的城镇生活用水量; L0为现状水平年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 Lt为规划远期水平年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
3. 3 节水目标确定。
老边区 2020 年节约用水目标为 57 m3/ 万元,较 2010 年相比下降率为 30. 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020 年为18. 2 m3/ 万元,较 2010 年相比下降率为 33%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为 87% ,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为30% ,城镇公共供水产销差率为 15% ,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为 96% .老边区农业灌溉节水工程率为 46% ,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为 234 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为 0. 65.
4 确保节水目标实现的措施。
4. 1 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水资源管理机构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 1) 认真执法,依法治水,依法行政,对不守法或违法的取水单位和个人要认真查处。
( 2) 搞好规划,按客观规律办事,搞好水权分配,合理确定用水指标,统筹安排生产用水、生后用水、生态环境用水,考虑左右岸、上下游地区的关系,协调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之间关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要注意保留一定数量的水权指标,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
( 3)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使水资源的管理法制化,应制定和遵循以下制制度: 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计量制度,取水设施保护制度,水资源费征缴制度,水资源动态监测制度,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财会制度,水资源费收入报告制度。
( 4) 科学管理高效服务,在人事制度方面,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干部职工界限,层层竞聘上岗,以才选人,以岗定人,以绩定薪,做到优胜劣汰。建设廉洁高效的水资源管理队伍。
( 5) 强化取水工程与水源保护。要建立严格的取水工程保护制度,对于损毁取水工程的当事人要严厉制裁,确保取水工程的安全,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关键,严防水源造成污染,避免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生后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 GB5749《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4. 2 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老边区地表、地下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已势在必行。水污染防治本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以点为主,点面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以防为主以管促治”的原则,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 1)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
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认真执行水法,切实将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资源量与质的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2)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充分认识工业污染物对水体水质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污水综合处理能力,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对水质的污染,采用先进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完善城市排污工程,加强城市污水处理选择合适位置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水灌溉,最大限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 3) 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城市工业污染物大户的监督,真正使废水达标,使三废治理工程见成效,实现排污口污染物总控制,并进行排污口和受纳水体定期监测,根据水环境指标要求,控制河流重点纳污浓度,对乡镇企业应严加管理,控制农业污染面,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加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监督管理,对直接影响各河段的污染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要求,及时治理。对一些有害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做到禁止排放,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5 结语。
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及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才能确保老边区 2020 年节水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将老边区建设成节水型社会,才能保证老边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动老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 关于区域综合节水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J]. 广东水利水电。 2006( 02) .
[2]杨肇蕃,孙文章。 城市和工业节约用水计划指标体系[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3]曹型荣。 城市水资源的调查利用和预测[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