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资源论文

林口县水资源量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7 共35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林口县水资源规划方案探析
  【第一章】城镇供水优化配置研究绪论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区域概况
  【第三章】林口县水资源量评价
  【4.1 - 4.3】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4.4 】水资源配置方案拟定
  【4.5  4.6】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评价
  【结论/参考文献】林口县水资源供需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林口县水资源量评价

  3.1 水文基本资料

  本次分析主要水文测站为牡丹江花脸沟、乌斯浑河大盘道站以及倭肯河支流碾子河上的勃利站。

  花脸沟水文站于 1954 年 7 月起设立在牡丹江干流的下游,水文站的集水面积为 3.03 万 km2,刚开始的监测项目有水位和流量, 1973~1989 年间只监测河流的水位,于 1990 年被撤销。1942 和 1944 年有河流水位及流量的监测资料(二道沟站)。进行了资料整编合理分析,经复核,作为同一站资料考虑使用。花脸沟站具有 1942 年、1944 年、1949 年~1989 年的水位和 1942、1944、1952~1972 年的流量资料。

  河道实测断面附近,断面的形状规整,主要为单式的断面,低水部分的比降约为 5‰左右,河道平顺较直,河床主要由卵石(小块)为和细沙构成,河流右岸主要市缓坡和农用耕地,河道淤积和冲刷较小,断面稳定;左岸靠近高山峻岭,坡度很大,河床有大块石堆积,该站的每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没有较大的变化。资料符合采用的精度要求。

  大盘道(二)站位于林口县建堂镇,地理坐标东经 130?05′,北纬 45?39′。该站起初是水位站,于 1953 年 7 月由当时的人民政府下属单位设立。1956 年 5 月改建为水文站。自 1983 年起由黑龙江省水文总站管理。1961 年断面(基本水尺)向上迁至上游 1880m 处,1965 年流速仪所在断面向下迁至 27m 处。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部分在洪水期长约 700m,在左岸 1967 年、1968 年先后修二道堤防,1972 年在基下 1000m 处修建一座石拱桥,右岸为公路和高山,水位在 104m 以上时公路过水。

  主槽河底为卵石和块石组成,岸边多为黑沙土,水位在 102m 以上时,右岸有轻微坍岸,洪水期有大量漂浮物。该站主要检测为流量、水位、蒸发及降雨等项。具有1953 年~2008 年水位观测资料和 1956 年~2008 年流量观测资料。

  勃利水文站在碾子河干流的中上游,于 1958 年设立,基本水尺断面设在碾子河大桥南侧 270m 的断面处,在基本水尺设立断面的下游 119m 处位置设立测流断面,1964 年测量断面上迁,两个断面位置一样。该水文站具有从断面设立至 2007年的水文观测资料。本站主要观测流量、水位、降水等资料数据。水文站的实测断面河道附近河段平顺较直,河槽以 U 字形呈现,主槽宽约 20m 左右,测站位置的条件控制良好。根据规范的要求,除仅有几年由浮标测高水情况下的河流速度外,其他主要由流速仪来实测数据。采用定时段人工观测水位,在汛期适当增加观测的次数。集水面积为 142km2,作为国家基本水文站,根据资料整编规范的要求本站进行历年水文资料整编,精度较高。

  3.2 地表水资源量

  3.2.1 莲花水库。

  3.2.1.1 径流特征。

  本流域径流来源由降水和融雪组成,前者较多,特别是夏季多雨,占总量的 70%以上由降水产生,后者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约占总径流量不到 30%.

  3.2.1.2 径流系列插补延长。

  莲花水库计算采用参证站--花脸沟水文站资料的径流系列满足不了本次规划的实际设计需求,故进行了对该水文站径流资料的插补延长,其主要方法如下:

  按照花脸沟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差值计算 1973 年~1989 年流量数据。

  花脸沟站于 1990 年被撤销,没有 1990 年以后的径流的实测数据,所以 1990年~2007 年的径流数据按照长江屯与花脸沟两个站已有的同步系列建立的关系插补所得。

  3.2.1.3 水文站设计年径流。

  根据上述系列代表性分析成果,对于牡丹江干流上的花脸沟水文站,采用中系列(1957 年~2007 年)成果进行频率计算。

  3.2.1.5 坝址年径流。

  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莲花水库坝址的设计年径流。

  从上表计算成果可看出,莲花水库多年来水量的平均值为 78.73 亿 m3.

  莲花水库的年内分配的入库径流数值根据花脸沟水文站的比例计算。

  3.2.2 乌斯浑河。

  3.2.2.1 单站设计年径流根据本次水源选点规划成果,除上述莲花水库外还有 6 处水源地,分别为现有水源高云水库及小龙爪水库,新建水源滨海水库、寒葱河水库、白家沟水库及青山水库,初步确定青山水库与白家沟坝址采用大盘道(二)站为参证站,其余水源均以勃利为参证站。

  (1)大盘道(二)站设计年径流本次根据大盘道(二)站实测以及还原的年径流系列,采用在我省地区应用较好的 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根据我省水文图集确定参数比 Cs=2.0Cv,运用矩法初估 CV,按照径流数据中频率 75%点据优选适线,确定统计参数。

  (2)勃利站设计年径流根据勃利站 1959~2009 合计 51 年的年径流系列,运用在我省地区应用较好的 P-Ⅲ型曲线,根据我省水文图集确定参数比 Cs=2.0Cv,运用矩法初估 CV,按照径流数据中频率 75%点据优选适线,确定统计参数。

  3.2.2.3 坝址年径流。

  乌斯浑河上现有和规划新建滨海和寒葱河水库坝址处年径流成果,按照上述确定的勃利站的年径流成果按图集进行修正计算,修正参数成果见表 3-5,青山水库坝址与白家沟水库坝址年径流参数与参证站大盘道(二)站一致,不需要修正,现有及规划各水源年径流具体成果。

  3.3 地下水资源。

  3.3.1 计算内容及方法。

  本区地下水补给量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地下水侧向径流量补给量及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主要是采用补给要素法、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采用开采系数法。

  3.3.2 计算分区。

  依据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划分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区(见图 3-1),主要分为三个区:河谷漫滩区、支谷漫滩区和山丘区。

  3.3.3 计算参数确定。

  (1)计算区面积(F)的确定。

  三个区的面积均是在 1:50000 地形图上直接量取。

  (2)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的确定根据已有资料及经验数据综合确定。

  (3)多年平均降水量(P年)的确定。

  根据已有降水资料确定。

  (4)计算断面长度(B)的确定。

  在 1:50000 地形图上直接量取。

  (5)含水层渗透系数(K)的确定。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及经验值确定。

  (6)含水层厚度(H)的确定。

  参照钻孔资料确定。

  (7)地下水水力坡度(I)的确定。

  根据已有资料确定。

  (8)灌溉田间入渗补给系数(β)的确定。

  根据经验值确定。

  (9)开采系数。

  根据开采现状及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3.3.4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3.3.4.1 地下水补给量计算(1)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为: Q = 0.1a× F ×P降 年(3-1)式中 Q降--计算区降水入渗补给量(104m3/a);a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F -- 计算区面积(km2);P年--多年平均降水量(mm)。

  计算成果见表 3-7.

  (2)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公式:

  4Q 10K I B H T-= × × × × ×侧(3-2)式中 Q侧--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104m3/a);K -- 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d);I -- 地下水水力坡度;B --断面长度 (m);H -- 含水层平均厚度(m);T -- 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时间(d/a)。

  计算成果见表 3-8.

  (3)河道入渗补给量(Q河)计算公式:

  4Q 10K I B H T-= × × × × ×河(3-3)式中 Q河--河道入渗补给量(104m3/a);K -- 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d);I -- 地下水水力坡度;B --断面长度 (m);H -- 含水层平均厚度(m);T -- 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时间(d/a)。

  计算成果见表 3-9.

  (4)田间入渗补给量(Q田)公式:

  4Q 10Q Fab-= × ×田 田(3-4)式中 Q田--灌溉田间入渗补给量(104m3/a);Qa--灌溉定额(m3/亩? ??);b --灌溉田间入渗补给系数;F田--水田灌溉面积(亩)。

  3.3.4.2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开采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Q = r×Q开 补(3-5)式中 Q开--地下水可开采量(万 m3/a);Q补--地下水补给量(万 m3/a);P --开采系数。

  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结果。

  3.3.5 地下水资源评价。

  3.3.5.1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利用计算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并对采用的计算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3.3.5.2 地下水水质评价。

  根据现有相关资料,进行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研究区内地下水属于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其中铁、锰及硝酸盐氮等均为超标,所以水质相对较差。

  3.3.5.3 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研究区属地下水资源相对匮乏区,不拥有作为集中供水水源的前提。河谷漫滩砂砾石孔隙潜水,埋藏浅,易开采,地下水的水位的埋深度为 1.4m-4.0m,含水层的厚度为 1.0m-5.2m,单井涌水量 40.3m3/d-187.88m3/d.适宜浅井开采。该含水层水量较贫乏,水质总体较差,可用于水量、水质要求不高的行业用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不稳定,部分地区可作为应急水源。采取有计划的利用水、更加节约的利用水、一水多用为基本方法。

  3.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区林口县范围内水资源量情况,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分析了林口县境内的可做为供水水源的水库水资源量,进行了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统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