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淮海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29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促进淮海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 
【第一章】淮海城市群研究背景分析与方法 
【第二章】淮海城市群现状和制约因素 
【第三章】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和思路及布局 
【第四章】淮海城市群产业优化升级与协同发展   
【第五章】淮海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淮海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淮海经济区产业中心建设规划(2011-2015),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年 7 月

  [2] 沈正平、车冰清,淮海经济区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 年 3 月,16-20 页。

  [3] 王其林,淮海经济区志,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 年。

  [4] 沈正平,在国家战略中寻求淮海崛起的新坐标和新方略,唯实,2010 年 6月,50-54 页

  [5] 贾若祥,淮海经济区:把四省的经济洼地合成为经济高地,中国经济导报,2012 年 3 月 27 日,B5

  [6] 翟仁祥、沈正平、马晓冬,淮海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定量评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 年 2 月,3-8 页。

  [7] 仇方道、朱传耿、佟连军,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地理科学,2009 年 1 月,36-38 页。

  [8]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地理研究,2009 年 2 月,45-51 页

  [9]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地理学报,2009年 8 月,14-17 页。

  [10] 赵洁、马晓冬、边美婷,淮海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 年 4 月,20-22 页。

  [11] 朱传耿、陈潇潇、顾朝林,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区划研究,人口学刊,2008 年 2 月,4-7 页。

  [12] 张敬、仇方道、朱传耿,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空间分析,人文地理,2011年 6 月,8-9 页。

  [13] 沈山、陆宁、郭黎霞,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与整合发展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 年 3 月,15-19 页。

  [14] 唐娟、马晓冬、朱传耿,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9 年 5 月,16-18 页。

  [15] 唐娟、马晓冬、朱传耿,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9 年 5 月,20-22 页。

  [16]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城市,2009 年 7 月,23-26 页。

  [17]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 年 4 月,4-6 页。

  [18]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人文地理,2010 年 5 月,13-16 页。

  [19] 周婷、仇方道、朱传耿,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空间特征分析,地理科学,2010 年 6 月,30-33 页。

  [20] 伏兴、栾贵勤、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经济联系测度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发展,2011 年 6 月,20-22 页。

  [21] 朱传耿、刘波、李志江,港口-腹地关联性测度及驱动要素研究-以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为例,地理研究,2009 年 3 月,34-36 页。

  [22] 沈正平、安宇、顾晓波,都市圈与经济区整合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边缘性的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为例,中国软科学,2003 年 11 月,19-21 页。

  [23]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 3 月,6-9 页。

  [24]高耸,淮海经济区城市群内部发展状况研究,规划研究,2011 年 2 月,8-11页。

  [25] 宋亚洲、韩宝平、马晓冬、沈正平,淮海经济区生态足迹时空差异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11 年 4 月。

  [26]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 3 月第一版。

  [27] 陈宗兴,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年 6 月。

  [28] 陈东琪,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

  [29] 丁成日,城市增长与对策-国际视角与中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 月。

  [30]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淮北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1 月。

  [31] 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济宁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3 月。

  [32] 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连云港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1 月。

  [33]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商丘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2 月。

  [34]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宿迁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1 月。

  [35] 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宿州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1 月。

  [36]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徐州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2 月。

  [37] 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枣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2011 年 2 月。

  [38] 淮海经济区产业中心建设规划(2011-2015),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淮海发展研究院,二○一三年七月。

  [39]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徐州市政府。

  [40] 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经济地理,2007 年 11 月,952-955 页。

  [41] 沈正平、安宇、顾晓波,都市圈与经济区整合及协调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 年第 11 期,128-144 页。

  [42]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城市经济,2009 年 7 月,41-45 页。

  [43]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人文地理,2010 年第 5 期,86-91 页。

  [44]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 年 8 月,46-51 页。

  [45] 李锦生、王浩,欠发达地区创新型经济发展路径探析,学术交流,2010 年12 月,70-73 页。

  [46] 房吉、沈正平、简晓彬,我国东部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和谐发展研究-淮海经济区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 年 3 月,55-60 页。

  [47]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地理科学,2006 年 12 月,641-647 页

  [48]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苏鲁豫皖边界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区域与城市,2010 年第 6 期,86-91 页。

  [49] 朱传耿、陈潇潇、顾朝林、李志江,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区划研究,人口学刊,2008 年第 2 期,27-32 页。
 

  致谢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

  回首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亲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这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我的指导教师曹小勇副教授,在这里我向他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开始的时候我颇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曹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如果没有他的耐心指导和精心点拨,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的。

  感谢国际金融专业的翁捷老师和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