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趋势与发展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5785字

  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分析

  (一)从规模看,工业规模持续扩大,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继续保持近年来, 我国工业规模持续增长,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6.2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十二五"以来,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16.2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2.8万亿元,年均增长8.9%;主营业务收入由69.8万亿元增加到109.46万亿元,年均增长11.9%;利润总额由5.3万亿元增加到6.5万亿元,年均增加5.1%."进入2015年,全国工业规模继续保持了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1~5月我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2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二)从增速看,整体呈现回落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各国经验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终将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

  今年二季度开始微幅反弹近年来,我国工业增速持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2012~2013年月度增速几乎都保持在9%以上,进入2014年,工业增加值月度增幅基本都在9%以下,尤其是2014年9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加速下降,2015年3月降到历史低点,同比增长仅为5.6%.进入二季度,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制定实施,我国工业经济得到有效提振,极大地遏制了工业增速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微幅反弹,4月和5月分别比前一个月增加0.3个和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9%和6.1%.

  我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表现出与工业增加值相似的发展态势,自2014年1~9月跌破8%的增速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低迷,尤其是2015年1~5月,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1.3%.

  (三)从投资看,累计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工业投资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13年月度同比增速平均为17.2%,其中2013年1~10月增速达到近期峰值,为18.3%,2013年11月以来,工业投资增速开始下滑,尤其是进入2014年以来,工业投资月度增速同比增长都在15%以下,2015年二季度增速更是下降到个位数,1~5月份工业投资为7.0万亿元,同比增长9.7%,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虽然持续下滑,但投资的产业结构继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份,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3%,比工业投资增速高3.6个百分点,而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长仅为5.1%,比工业投资增速低4.6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增长的带动下,高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同期整个工业高3.2个百分点。

  (四)从效益看,质量效益依然堪忧,利润开始有所回升。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以来下降尤为明显,到2014年,该指标仅为20.8%,低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15个百分点,较2001年下降8.9个百分点。从工业利润看,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进入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速,1~2月增速同比下降4.2%,自3月起,利润增速有所回升,1~5月份利润总额达到2.2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4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6%,继续延续了4月份缓慢增长的态势。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看,该指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基本保持在5%左右,进入2015年,该指标呈现低位运行态势,尤其是1~2月,该指标首次跌破5%,达到4.9%,但是,自3月起,该指标开始回升,1~5月回升至5.38%.

  (五)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仍是工业主力,中西部地区比重不断提高。从各地区占全国工业比重看,东部地区仍是我国工业的主力军。2014年,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1%和62.1%,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25.5%和23.9%,西部地区分别占19.4%和14.0%.从发展趋势看,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工业增加值为例,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由2010年的57.5%下降到2014年的55.1%,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分别由24.7%和17.8%上升到25.5%和19.4%,分别上升了0.8个和1.6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业行业经济走势分析--机械行业

  "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运行困难明显增多,转变增长方式的压力加大。2014年,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5611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低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机械工业延续了去年持续回落的态势。据统计,1~4月份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增速为5.8%,低于去年同期5.7个百分,也低于去年全年4.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0.4个百分点,同时低于同期制造业1.2个百分点。价格方面,机械工业产品价格同比继续下降。2015年1~4月,机械工业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0%,累计价格已连续4 0个月同比下降。投资方面,2015年1~4月份,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3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低于全社会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6和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8个百分点,增速在连续三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回落。受上一年基数相对较高影响,机械行业下行趋势将会延续,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将成为未来机械行业的重要发展路径。

  三、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制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一)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提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但由于新动力的体量比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反映到工业上,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低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低2.3个百分点,跌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比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为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高,产业深陷低端困局。

  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不断提高,2013年总额达到11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8%.但是从工业来看,企业创新投入仍然不高,创新产出明显不强。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1%,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26.3%,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发明专利来看,国内维持时间十年以上的发明专利仅有5.5%,而国外维持十年以上的达到26.1%;从数量上看,国外在华维持十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0.5万件,是国内的近四倍。从发展方式上看,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制造,在大规模投资基础上快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业链长期深陷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困局。

  (三)工业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状态。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上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合理幅度。另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如尿素行业2013年利润率仅为2.31%;氟化氢行业产能利用率预计今年可达到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此外,部分新兴产业如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行业也存在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任务依然艰巨。

  (四)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近年来,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快速上升,长期支撑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全部人口的10.1%,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人口总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约为14.62亿,而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劳动力的供需形势将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将进入拐点期。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当前越南的平均工资约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了2500~3000元。在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等供给层面的约束下,制造业企业依靠低成本轻易赚取高回报的优势消失殆尽,生产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效率效益整体不高。

  长期以来, 我国工业发展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效率效益整体不高。据测算,近几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10~1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科技贡献率约为50%,与发达国家相差20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5.2万美元,与美国(37.0万美元)、日本(30.5万美元)、德国(30.4万美元)相比严重落后;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能力相差巨大。从产业结构看,高产出、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比重不足,低端产业比重偏高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工业的产出效率。

  四、促进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考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经济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增长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客观认识,多措并举,实现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各国经验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终将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低效率和高消耗的生产部门或产业环节向高附加值、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部门或产业环节转移的过程。

  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快推动制造业朝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升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引导新兴产业尽快进入规模收益递增的高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加快以信息化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二)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源泉。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形成,都要经历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进而到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时期,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成为工业增长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在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加快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鼓励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同时,要加强工业领域领军人才、高技术人才、职业工人等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 加快促进我国制造业"走出去".

  当前, 随着" 一带一路" 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也具备了制造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对政府而言,应着力改善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国际环境,通过加强投资指导、优化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为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通过制定对外投资指导目录,针对我国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筛选与我国产业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国家作为重点投资目的地,增强"走出去"的成功率。对企业而言,应加强与海外企业的技术合作,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设立海外研发、制造、销售网络,形成全球布局,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四)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工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加,社会富裕资金快速增长,民间资本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210.6亿元;30年后的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1.4万亿元,增长了近1000倍;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40余万亿元,足见我国民间资本的巨大体量。当前,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业经济,不断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一是努力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做到民间投资项目与政府投资项目一视同仁,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是制定并落实政策规范,切实降低民资准入门槛;三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信贷产品和机构,鼓励民营企业或者行业商会成立民企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和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

  (五)营造公平高效规范的市场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虽比上年上升3位,但在189个经济体中仍排在第90位,主要原因还是各类行政审批等管制措施太多。今后,必须加快政府职能改革,进一步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为工业发展营造公平高效规范的竞争环境。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该放的权放掉、把不该管的事交出,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另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环境,全面清理各类阻碍因素,增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