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市场建设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50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构建探究 
【第一章】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分析绪论 
【第二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市场建设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 
【第四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政策与启示 
【第六章】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市场培养研究参考文献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①涉及具体行业如下(表 2-1)。

  结合《决定》中给出的定义以及国内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新的科技成果或科技创新的出现而产生的,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能够实现产业替代、引领带动等作用的具有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战略地位高等特征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高技术性和很强的市场扩张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能代表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内部能够形成技术关联的整体部门,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为强劲的技术竞争力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很高的产业增长速度,从业使其具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2)对其他产业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带动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产业范围广泛,与其他产业多有交叉,加之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因而具有比其他产业更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一批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协同其他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业高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大大增强总体经济实力。

  (3)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率和持久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自身的战略地位和自身本质,可以在新兴产业领域获得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经济性不断增加,单位产品成本逐步递减,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平均费用也不断下降,从而使其获得长期性的经济效益。

  (4)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要素、市场风险要素、生产风险要素、财务和政策风险要素、管理风险要素等。同时,由于信息约束和多种因素干扰的存在,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决策困难和行为不稳定,具体表现为技术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组织不确定性、策略不确定性。

  2.市场培育

  技术和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撑。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重大的技术突破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以促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还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而重大需求可以引发新的产业技术革命,会影响技术创新的力度、速度和方向。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力”;满足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市场需求也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拉力”,正是二者的密切联系与双向互动作用,共同起到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重技术,轻市场”的问题,市场需求开发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开发、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使得我国有些新兴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在保证“技术推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需求拉力”的作用,使其化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更好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远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本文要研究的所谓“市场培育”问题,就是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市场需求,从政府、企业、用户三个市场行为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从“需求端”更好地拉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达到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市场行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产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企业是产品的供给者,主要负责向市场提供用于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用户是产品的需求者,要在市场上获得产品用以满足个人或群体某方面的需求。而政府的角色比较特殊,一方面政府是市场活动的“局外人”,负责制定规范的市场规则、提供必要基础设施等以使市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作为市场活动中的产品需求者,主要以政府购买、政府采购等方式体现。本文就是从政府、企业、用户三个角度分析其各自的市场行为,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与职责,发挥各自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作用,共同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市场体系,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易于被市场接受,逐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理论基础

  1.需求理论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与预期。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从需求函数的角度上说,需求量的变动是需求函数的自变量(价格)变动引起的应变量数值的变化。无论如何变化,都在函数的值域范围之内。因而表现在图形上为同一曲线(即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相反的,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函数外的原因(外生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函数整体的变化。在需求函数的例子中表现为需求函数自变量外的因素如:收入,嗜好等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因而似的整个函数改变,表现为整体曲线的平行移动。

  2.政府政策工具

  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科技活动主要依赖两种调节方式。一是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高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并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政府调控,政府作为技术创新动力主要供给者和科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市场标准的制定营造创新的政策环境来配置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提供技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激烈和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产品产业化。这就是公共科技政策的现实基础和重要作用。

  “公共科技政策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技术创新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以实现干预、规制和引导科学研究、共性技术开发以及促进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目的。”

  ①实践表明,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科技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本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就是成功的典范。“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公共科技政策主要分为三类: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

  ②其中,供给型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措施,直接增加技术要素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环境型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科学规划、金融支持、法律法规、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措施,提供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从而间接地影响并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需求型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政府购买、用户补贴、贸易政策、应用示范等措施,引导市场需求,减少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积极开拓并稳定技术应用市场,从而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鉴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市场培育问题,接下来着重介绍与市场培育关系密切的需求型政策--市场拉动政策。市场拉动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政府购买、贸易政策、应用示范、用户补贴、价格指导等措施,来引导市场需求,直接对“需求端”产生作用效果,从而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带动产业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政策工具:

  (1)政府采购与公共项目

  政府采购指的是,政府通过对特定产品的大宗采购,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具体包括中央或地方政府采购、公共事业的采购等。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和采购市场的开放,政府采购的政策调控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最有利的经济发展调控手段,对于引导社会投资、扶持民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政府不宜直接采购的产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告项目规划来创造社会需求,同样可以起到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如“在城市之间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在城市市区、大型社区、风景名胜区等交通环境敏感地带规划新能源汽车占比等。”③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国际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有关进出口的各项管理措施,如贸易协定、货币调节、关税等对于市场拉动的贸易政策而言,可以通过抑制进口和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来达到拉动国内市场的目的。在全球经济、科技和贸易一体化进行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国合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对进出口产品开展“双反”、“知识产权”等调查,以抑制本国同类产品的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切实维护本国相关产业利益。此外,政府可以以“推销员”的身份,帮助国内相关产业进行国际营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该积极拓展政府的国际资源,帮助国内有关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用户补贴、消费税减免和贷款支持

  相对于对企业“生产端”的补贴、减免和资金支持,用户补贴、消费税减免和贷款支持这几项措施是对“需求端”的激励措施,可以减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激发购买欲望,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开拓和产业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用户补贴仅适用于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且补贴的数量、来源和持续时间需要予以明确规定和严格限制,以减少消费者对此项措施的依赖,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4)应用示范

  应用示范是指,政府对特定技术、产品的项目,在现实市场环境中以全规模或者接近全规模的方式进行市场检测和展示,从而提升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可接受度,以达到推广科技产品市场化的目的。此项政策有三个目标,即技术性目标、经济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从而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应用示范可以在接近真实应用条件的环境中检测新技术,以此来搜集技术和经济的性能参数,改善和提高技术,增强商业化潜力;第二,应用示范可以促进技术的工业放大,尤其是一些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概念,最终应用必须在更大规模的现实条件下才能实现,示范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第三,应用示范可以向制造商、潜在用户示范技术在真是条件下的可行性,增加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以达到技术和产品推广的目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应用示范的措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规避产业发展初期的“市场失灵”现象。

  (5)价格指导

  价格指导是指,政府通过颁布某类产品的最高、最低限价或者建议价格来对产品售价进行干预,引导市场需求。对新兴产业而言,政府的制定的价格指导,可以保护较为脆弱的产业,使其健康发展。但是政府在制定指导价格时,要兼顾市场原则,综合考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制定最为合理的产品指导价格;并且要注意建立指导价格浮动机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予以变动。政府指导价格的具体适用范围和价格水平,应该根据当地经济运行情况,按照规定的定价权限和程序适时调整,并且定价或调价过程中要听取企业、用户以及经营者的意见。

  (6)市场规划和指导

  法规规范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市场规划、加强市场引导、制定市场友好型法规和标准等措施,引导或创造新兴产业市场。在市场规划方面,主要通过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规定在特定年限之前某个产业要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样通过政府的意志向市场释放发展信号,可以较为明显地起到市场创造的效果;而在市场法规和标准方面,通过制定市场规章法律、相关产业的技术标准等来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市场机制高效有序地运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