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中药离子导入处方治疗KOA疗效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3115字
论文摘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随着全球人口老年化而逐渐增多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中、西医治疗方法也各有自己的优势。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KOA作为一种外治方法,患者容易接受,舒适性好,效果明显。笔者应用第二炮兵总医院李军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明的国家专利中药离子导入处方治疗KOA,较系统地验证专利方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来自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11年8月-2012年6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3-78岁;病程5个月-2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2-76岁;病程4个月-1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07年制订的KOA的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5)晨僵≤30min;(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或(1)、(3)、(5)、(6)或(1)、(4)、(5)、(6)可诊断KOA。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症诊断和疗效标准》:肢体关节疼痛明显,痛有定处,得热则舒,遇冷则甚,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白,脉弦涩;或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关节重着、肿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苔白腻,脉濡。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KOA西医和中医寒湿痹症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40-80岁之间,无其他全身器质性病变及内分泌和代谢性疾患者;(3)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者;(3)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80岁;(4)在本次治疗前服用其他有关治疗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者;(5)在关节部位合并有皮损、皮肤病、急性创伤等病症者;(6)不配合治疗观察者;(7)过敏体质或对本品过敏者;(8)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9)同时存在其他部位疼痛者;(10)关节近期的急性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调到药导档,选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处方项,采用药导专利方(由川乌、草乌、透骨草等中药组成)熬制成的药液浸湿小药垫,将药垫放在正极,用绷带绑住两个极,然后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节大小,电流强度应有麻、颤、震动感为宜。取穴:患肢内外膝眼。每次20min。
  
  2.2 对照组
  
  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机器,不放置中药垫片,选择“中频”档,根据病人耐受选择合适电流强度。取穴:患肢内外膝眼。每次20min。
  
  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d,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膝关节疼痛、压痛完全消失,活动功能障碍消失,浮髌试验阴性;显效:膝部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压痛或浮髌试验阴性;有效:膝关节疼痛减轻,活动有所改善,压痛或浮髌试验弱阳性;无效:膝部疼痛、压痛、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条10cm长的线段,两端标以0和10的字样,0表示无痛,1-4表示轻痛,5-7表示中度疼痛,10表示剧烈的疼痛,让患者标出目前疼痛的位置,测量该距离的长度,用以表示疼痛的程度。
  
  观察内容选取有KOA代表性的3项指标:晨僵、日常活动和下蹲或弯曲膝关节。将每项依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级,重症计3分,中症计2分,轻症计1分。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按照此量化表进行评分。
  
  3.2 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论文摘要  
  3.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论文摘要  
  3.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比较:见表3。
论文摘要
  
  4 讨论
  
  KOA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早在《素问·痹论》就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多与风、寒、湿三气致经络痹阻有关。以“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痹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现代研究表明,外治药物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外,还有调整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以发挥其间接的治疗作用。由于中医药外治法给药途径简便易行,可以避免消化道给药造成的刺激,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还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等,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第二炮兵总医院李军教授研制的中药外治寒湿型痹证专利制剂(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透骨草、姜黄、威灵仙、艾叶、川芎、红花、乳香、没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效。临床实验证明:乌头碱类是川乌、草乌镇痛的主要成份,在抗炎作用方面,川乌总碱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等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组胺、5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肿的渗出和增生。草乌可促进蛋清所致大鼠足水肿消退,对巴豆油引起的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草乌还有抗组胺、局部麻醉等作用。王璇等研究发现,透骨草对醋酸诱发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凤仙透骨草的镇痛作用最明显,在抗炎方面,常见的几种透骨草都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染料的渗出。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作用成分,其解热镇痛作用一般,在抗炎方面,通过对大鼠小鼠的实验研究,姜黄素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威灵仙水煎剂对小鼠痛阈的提高作用可与哌替啶相当,威灵仙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和原发性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性作用,而且对大鼠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有显著降低,显示出良好的抗炎作用。艾叶性温,有散寒止痛之功效。周英栋等研究发现,蕲艾挥发油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镇痛作用明显,可以提高大鼠的甩尾痛阈,能够小鼠对热板的耐受力,也可以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红花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性渗出减少,同时可改善损伤组织的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红花黄色素能够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对锐痛和钝痛均有效。活血中药均能保护软骨细胞和维护软骨的完整性,延缓软骨内胶原的破坏及性质改变,抑制滑膜炎症及增生,对防止膝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专利中药处方作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频治疗仪治疗(P<0.05),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J].中国骨伤,2002,10(5):46.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4]赵保文.附子、川乌、草乌的炮制加工及药理作用比较[J].首都医药,2000,7(4):33-34.
  [5]王璇,崔景荣,肖志平,等.透骨草类药材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2):145.
  [6]朱晓薇.姜黄的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2):57-61.
  [7]李振彬,吴承艳,齐静,等.威灵仙镇痛及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结合消化杂志,2004,12(4):203-205.
  [8]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威灵仙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抗炎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4):363-365.
  [9]周英栋,费新应.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75-76.
  [10]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6-8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