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专项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4 共1914字
论文摘要

  在临床上,外力压迫椎动脉或其椎动脉本身发生痉挛而诱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被叫做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年来,随着办公室一族的职场规模不断扩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迅速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其病型占颈椎病总数的1/10,在颈椎病中发病率仅比神经根型颈椎病低。我院近年来开展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专项研究,成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合计88人。其中男53人、女35人,年龄30~64岁,平均(42.1±6.8)岁。病程在2个月-7年之间,平均(4.2±2.6)年。所有患者其眩晕症状明显,符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原发性病变诱发的继发性眩晕,且治疗开始前1周内曾用任何方式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44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组
  
  本组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患者置于俯卧位,医师以于其颈项肩部滚法推拿5min,而后取棘旁阿是穴、风池、颈百劳、肩井等各点揉2min,而后拿法揉捏颈部肌肉。而后置于侧卧位突凸侧冲上,颈肩充分放松。医师立于其身后以将其颈椎偏凸之棘突以拇指自上而下顶住,然后于其上一椎同侧关节突以另只拇指自后向前抵住,此时两拇指交叉呈十字状。而后两拇指分别下行按压棘突并前移关节突,以进行幅度为5°的被动旋转错位节段。而后再在拇指顶推力度上加力,使节段旋转幅度扩大3°~5°,这样关节突可从移位凸起状态复平。而后充分以上手法治疗,以令病变的颈椎运动节段恢复正常解剖学空间关系。完成之后,患者再行仰卧位,医师双手交叠于其III、IV、V颈椎,在保持其颈部前凸状态进行10s/次的向后拔伸,共治疗6次。以上均完成后对其太阳穴及两颞进行常规按揉。完成一次治疗需30min,治疗1次/d,合计10次为1个疗程。
  
  1.2.2 常规组
  
  本组患者应用氟桂利嗪胶囊每晚口服10mg进行治疗,合计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分别观察两组研究前后症状积分、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及寰枢关节位移指数(ADI)。症状积分观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及旋颈试验(+),0~4分依次为无症状、症状轻、症状中等、症状严重,理论总分为0~24分。RI及AD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正常值为RI<0.55及ADI<3mm。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x2检验,数据对比为t检验,P<0.05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积分对比(见表1)

论文摘要  
  2.2 颈部解剖结构位移指数对比(见表2)

论文摘要  
  3 讨论
  
  在临床上,颈椎及其周边组织结构改变可压迫椎动脉,或引发其异常痉挛,故椎动脉血流发生受阻不畅。医学文献指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发生因素有二:一为钩椎关节增生对周边结构组织、尤其是椎动脉或周边神经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引发供血不足,统称骨性压迫;二是颈性眩晕神经机制学说中任务交感神经自椎动脉内外侧壁呈树枝状放散而出,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互相交错形成包绕椎动脉壁外膜的局域性交感神经网,这一结构受到刺激和压迫风险极高,一旦交感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就会发出神经信号刺激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致使椎动脉血流量锐减,进而诱发眩晕。脊柱微调手法治疗侧重异常解剖结构的调整,主要临床目的是缓解其临床症状,且该疗法的手法操作便捷、安全性好。
  
  通过脊柱微调将颈椎解剖结构重新梳理,使病灶阶段的异常扭曲错位得到纠正,进而使椎内环境得到优化,进而缓解或完全消除椎动脉及其连带交感神经的受压或异常机械性刺激。同时辅以仰卧拔伸治疗可将发生狭窄的椎间隙及椎间孔显著扩充,从而使血管及神经从刺激与压迫中松解开来,进而恢复椎动脉血液供给,在恢复正常颅内供血的同时血液还可将蓄积的炎性物质吸收或促进组织就地将其进行代谢,最终恢复交感神经的正常生理兴奋传导。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仅通过药物改善供血、缓解炎症,而临床组通过手法治疗优化了寰枢关节位移指数,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也有研究称氟桂利嗪本身也可诱发头痛、头晕等毒副反应。故综上不难看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黄锦军.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2):72-74
  [2]俞乐,黄彦斌,吴兵.林氏定位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2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4):10-11
  [3]朱峥嵘.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7例临床报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15(2):95-96
  [4]金伟,贾东奇,李曦光,等.仰卧位手法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73-11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