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析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个膝关节损伤病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以手术结果、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观察磁共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膝关节损伤在低场强磁共振图像中的特点。结果:将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磁共振检查对于骨折/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3.64%(103/110),灵敏度为92.65%(63/68),特异度为95.24%(40/42);磁共振检查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99/110),灵敏度为91.57%(76/83),特异度为85.19%(23/27)。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可较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处的骨骼损伤与软组织损伤,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 低场强;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膝关节是承担人体重量和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结构,其构成复杂,且活动较多,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损伤,使关节结构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患者行动受限[1]。膝关节损伤的常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运动不当、高处坠落、意外摔倒等,可损伤膝关节处骨骼、韧带、肌腱、软骨等组织,出现局部红肿、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2]。及早明确膝关节损伤情况,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3]。目前,影像学检查是关节损伤的常用检查方式,通过拍摄关节内部图片,可使医师能直观地观察到患者的关节损伤情况,从而进行诊断[4]。但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的检查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文采用低场强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0个膝关节损伤病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活动受限等症状;(2)患者均为外伤所致膝关节损伤;(3)患者均依据手术治疗、随访结果证实关节损伤情况;(4)患者为Lachman 试验阳性、麦氏征阳性或浮髌试验阳性。排除标准:(1)关节炎、类风湿、恶性肿瘤等原因所致的病理性膝关节损伤;(2)有膝关节手术治疗史的患者。其中女45例,男6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18±3.81)岁;受伤时间在1~78d,平均(25.49±6.88)d;受伤原因:摔伤20例,砸伤11例,车祸伤45例,坠落伤19例,运动或训练伤15例。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知情,愿意配合接受相关检查和随访工作。
1.2、 方法
患者均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永磁型0.35T磁共振检查仪,患者保持仰卧位,患肢自然伸直,轻微外展10°~15°,并放入膝关节专表面线圈的中央,行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矩阵256×160,层厚/层间距:4mm/1mm。T1WI参数:TR 400ms,TE 19ms;T2WI参数:TR 4 000ms,TE 91ms。获取图像后由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专业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分别得出诊断意见,若两者存在差异,则通过讨论后获得统一结论。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观察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的差异,计算磁共振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探究其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后的最终诊断结果
11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和随访获取最终诊断结果,其中共30例患者为骨折,38例患者为半月板损伤,其余42例为软组织损伤。半月板损伤包括Ⅰ、Ⅱ度损伤12例,半月板撕裂伤26例;软组织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2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2例,副韧带损伤2例,肌腱损伤4例。纳入患者中共83例存在韧带损伤、肌腱损伤、水肿等软组织损伤情况,27例为单纯骨损伤,54例存在关节腔积液。
2.2 、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结果
采用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共诊出骨折30例,半月板损伤35例,其余45例为单纯软组织损伤。半月板损伤包括Ⅰ、Ⅱ度损伤10例,半月板撕裂伤25例。软组织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25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3例,副韧带损伤3例,肌腱损伤4例;经磁共振检查,纳入患者中共80例存在软组织损伤,30例为单纯骨损伤,54例存在关节腔积液。
2.3、 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的比较
将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磁共振检查对于骨折/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3.64%(103/110),灵敏度为92.65%(63/68),特异度为95.24%(40/42);磁共振检查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99/110),灵敏度为91.57%(76/83),特异度为85.19%(23/27),详情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建筑、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工厂机械化生产也得到普及,导致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5]。膝关节的常见损伤类型包括骨质受损、软骨损伤、韧带损伤、肌腱损伤等。在临床诊断中,X线、CT等常用影像学方法均可在膝关节损伤中获得较好效果,但对于部分骨折情况较轻且较为隐匿的患者其诊出率不高,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延误治疗[6]。
表1 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比较(n)
磁共振与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其优势在于可多平面、多角度、多参数成像,可全面清晰地展现出关节结构的变化,便于医师从多角度观察关节损伤情况,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在诊断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7]。因此,磁共振检查常用于各类骨骼损伤、关节损伤的诊断中。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是指仪器的磁场强度﹤0.5T,此类磁共振检查仪器通常为永磁型,价格较低,后期维护较为简单且费用低,性价比较高,主要在基层医院中较为常见。本文以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该检查方式对于骨骼损伤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其灵敏度分别为92.65%、91.57%,特异度为95.24%、85.19%,诊断符合率也均达到90%以上,可见,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应用于膝关节损伤中可获得良好诊断效果,对于膝关节骨骼损伤与软组织损伤均具有较高敏感性。临床诊断中,CT、X线等检查对于骨骼具有高分辨率,但若属于隐匿性骨折,骨骼表面骨皮质并未断裂,则难以在X线图像中显示出来,容易导致漏诊。而磁共振检查则可观察到骨骼内部变化,更容易发现骨髓出血、水肿等骨折症状,从而对骨折情况进行判断和定位,使治疗工作更为科学有效。
各类膝关节损伤在磁共振图像中的特点分析:骨髓出血或水肿在T1WI图像中表现为低信号斑片影,在T2WI图像中则为高信号斑片;若骨折明显,则可在图像中见清晰骨折线。半月板在磁共振图像中显示为三角形均匀低信号区,若患者有半月板损伤,则可在T1WI图像中见半月板低信号区内有稍高信号影,在T2WI图像中为高信号影,可呈线状或片状。若异常信号影未达到关节面边缘,则可判断为Ⅰ~Ⅱ度损伤,其中Ⅰ度损伤显示为类圆形高信号影,Ⅱ度损伤则显示为水平线状高信号影。若图像中异常信号影临近关节面边缘,甚至见半月板的正常三角形结构遭到破坏,出现形态变小、尖端断裂、变钝等情况,则可判断为半月板撕裂,需行手术治疗。肌腱、韧带损伤也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类型。肌腱和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具有较强的收缩性和弹性,但若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肌腱、韧带的承受能力,则可发生肌腱、韧带损伤或断裂[8]。该类型损伤在磁共振图像中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在图像中见肌腱、韧带断裂,断端回缩并松弛,见周围有水肿、出血情况,在T2WI中显示高信号;或见韧带、肌腱的部分纤维断裂,组织整体增粗,并于内部见高信号影,说明韧带、肌腱受损,存在肿胀出血情况。若患者存在关节腔积液,则在T1WI中显示为低信号影,在T2WI中显示为高信号影。
总而言之,以低场强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良好,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该检查方式对于隐匿性骨折、半月板损伤、软组织损伤等均有较高敏感性,在治疗前行低场强MRI检查,可为医师提供有力参考数据,使治疗工作更为顺利和高效,促进患者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行走功能。且低场强磁共振仪器的购买与维护费用均较低,可满足经费相对不足的基层医院的医疗需求,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南,钱学江,刘中冲,等.1.5T MRI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5):76-78.
[2] 吴涛,敖国昆,许国宇,等.3.0T磁共振3D Space双反转序列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8):623-626.
[3] 孙毅,耿磊,陈瑶,等.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10):880-884.
[4] 王宗博,牛广明,于静红,等.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0):1885-1890.
[5] 吴琼,高阳,牛广明,等.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膝关节软骨可视化初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5):103-105.
[6] 钱约男,刘芳,董伊隆,等.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诊断价值[J].中国骨伤,2018,31(3):263-266.
[7] 杨艳,敖国昆,刘杰爱,等.3.0T磁共振不同序列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0):54-57.
[8] 金汉葵,童三龙,张凯,等.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评估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的效果[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6(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