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央行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基础数据采集难到位
一是数据采集渠道不畅.一些部门和企业因主观认识上存在误区,常以内部机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或实行有偿查询,导致统计数据采集渠道不畅通.二是县域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上收,金融统计逐渐边缘化.金融统计业务上收后,县域金融统计停留在提供最基本的业务数据层面,而且由于统计人员和原始数据录入人员相分离,经济金融数据采集质量难保障.三是统计数据共享基础薄弱,信息涵盖面有限.日常工作中,跨地区、跨部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获取难度大,数据共享方式落后.例如:保险、证券业统计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假如证监会、保监会在县域无分支机构,仅能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
(二)数据处理需深入
首先数据大集中后, 统计数据审核质量难保证.日常工作中,基层统计人员忽视对报表指标归属关系、会计报表对应统计报表钩稽关系的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统计人员对电子化取数生成的统计报表不知其所以然,人行统计人员也未能明晰数据来源的真实情况,统计报表数据核对存在无可参照、形式化的情况.其次金融统计分析缺乏对数据的深入挖掘,金融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县域基层金融统计分析大都只是罗列报表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比对,缺乏对数据的深入调查,形成的分析说服力不强、参考性不高.
(三)统计指标待完善
一是从统计指标设计环节看,金融统计范围无法全面反映县域金融总体运行情况.经济金融统计指标是基于总行角度针对全国性金融机构而设计,而对县域基层而言,地方特色产业融资、异地金融机构本地信贷投放、投资担保公司业务状况等指标未能体现,难以较全面了解金融与地方经济结合情况.二是统计指标设置存在滞后于会计科目调整和宏观调控所需的情况.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会计科目的调整将更频繁,金融统计的范围将会更广,统计指标如何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三是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侧重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证券业、保险业的统计分类粗略、内容单一,与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履行"组织和实施金融业统计工作、依法维护金融稳定"等履职职能不相适应.
(四)基层统计队伍基础较薄弱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配备较少,多为兼职且换岗频繁,导致统计制度落实不力,困扰金融统计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分统计人员主观上对金融统计重视不够,随意修改统计数据,导致分析失真.三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相对于积极落实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言,金融机构对从事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没有资质要求,导致及时准确完成各类统计报表的工作难度大.
二、做好基层央行金融统计履职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统计宣传,营造良好的金融统计履职环境
将金融统计纳入金融知识宣传工作统筹规划,来取多渠道、多形式普及金融统计常识.基层人民银行应以经济统计调查为契机,面向社会各界宣传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密切协作,形成金融统计宣传合力,通过媒体专栏、宣传展板、手机短信群发等载体,增进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为履职提供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是县支行统计人员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机械报送数据的工作方式,主动挖掘数据,由统计数据提供者向统计数据分析员转变.二是加大统计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持证上岗.积极培养一批求真敬业、热爱金融统计工作,具备金融统计资质的工作人员.三是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激励机制,吸引业务素质高的统计人员留在基层,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数据披露和共享工作
首先加强央行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搭建金融统计信息查询平台.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和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达成信息共享协议,建立区域特色金融统计数据库和统计制度.
(四)完善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
以金融统计标准化推广为契机,建立科学全面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对业务资金快速增加、业务份额不断加大的统计指标加快开发,删除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指标,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
(五)优化金融统计监管系统,突出非现场监测功能
建议开发金融统计非现场监测模块,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数据进行适时核查和动态监测,既能寓金融统计执法检查于基础工作中,灵活确定现场检查目标,又有利于形成统计数据质量长效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张 涛.中 央银行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J].中 国金融 ,2010,(16).
[2]孙 晓凌,杜 鹏,马 燕莎.加 强基层央行调查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