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将呈现低速增长和各经济体增长继续分化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新兴经济体增长5.1%。世界银行则预计5.3%。
一、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走势
(一)新兴经济体2014年经济增长将放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一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但自2013年以来,以金砖国家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受三大因素制约,增长动力减弱:一是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逐步退出,全球流动性趋紧,国际资本大举撤出新兴市场;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疲弱,资源出口国经济受压;三是信贷扩张达到顶点,部分经济体面临去杠杆压力。展望2014年,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其中,中国增长相对稳定;长期依赖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支撑经常项目赤字的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可能受到外部需求下降和外资流出的影响,经济局势相对困难,甚至存在“硬着陆”风险。
(二)主要新兴经济体“双赤字”严重,吸引外资能力下降
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从出口依赖转向信贷依赖,通过增加政府和私人部门杠杆水平增加内需,其中, 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南非等国家吸引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平衡贸易逆差并支持国内信贷,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较高,在发达国家收紧银根的背景下,债务风险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6至8月,美联储准备退出QE的消息,引发印尼、泰国、菲律宾、土耳其等国股市下跌两成至三成;印度、巴西、泰铢、印尼盾贬值14%、17%、10%、11%;6月初以来投资者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撤资251亿美元,证券基金撤资额也高达293亿美元。“双赤字”国家当前内需增长动能不足,经济运行风险较高,其吸引外资的能力已经大大下降。
(三)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攀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4年全球通胀率为 3.76%,与 2013 年的水平基本一致。从经济体分布看,发达经济体通胀预估值为1.8%,而新兴经济体通胀预计达到 5.7%。在全球经济体中,2014年通胀预估值排名靠前的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如阿根廷、埃及、印度、印尼和巴西,通胀预估 值 分 别 为 11.38% 、10.31% 、8.88% 、7.54% 和5.77%,分别排名第8、10、17、27和54位。而发达经济体,如德国、加拿大、瑞典、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通胀预估值均低于1.8%,排名位居最后20位内。如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这种差异性增长得不到根本改变,可能令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更加严峻。
二、新兴经济体发展走势对我国影响
(一)新兴市场可能成为金融波动的重灾区,进而传导至我国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金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高达4万亿美元,但随着美国QE的削减,资金流动逐渐转向,全球资金配置的区域格局开始发生改变,这对新兴市场的金融体系造成很大打击,如果应对不当,部分国家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进而通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货币汇率等多个渠道传导至中国。此外,我国企业在部分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也将因当地货币贬值、经济放慢而遭受损失。
(二)新兴经济体对我国造成外贸挤压态势,使我国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博弈
中国出口竞争力受到东盟等新兴国家的挑战。近年来,受到资金成本、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而东盟的新兴经济体则迎头赶上,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构成明显挑战。我国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加快。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认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出口的占到28.6%。预计201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的上升趋势将遭遇瓶颈。
三、政策建议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格局酝酿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变数和各方挑战,我国应立足改革,主动求变,实现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并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位势。
(一)防范短期资本过多流入流出
短期资本大进大出是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稳定的直接因素。在本国货币处于升值状态,同时利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阶段,国际短期资本往往会持续流入发展中国家,从利差和货币升值中获取双重利益。相反,在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出现好转,货币升值、利率处上升阶段,短期资本会快速流出,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稳定。为减少游资的流入流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一方面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并降低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应综合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金融市场利率,在防范资本流入的同时降低国内企业的财务成本。此外,在国际社会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相互交流和借鉴。
(二)加强结构调整力度
防范通货膨胀从根本上应通过扩大生产消除结构性因素,在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同时降低通胀水平。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过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进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促进外贸平稳增长
在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博弈下,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用好现有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更多的沿线国家探讨建设自贸区,积极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提升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