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一二级市场贸易融资数据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14 共3994字
论文标题

  传统的银行借贷,交易的是借款人的信用,抵押和担保是信用的物化。贸易融资业务因为有自偿性特征,信用的物化是借款人的贸易背景和现金流量。贸易背景可以用当下和历史交易数据来说明,现金流量本身就是数据流。因此事实上,贸易融资交易的是信用数据。在贸易融资的二级市场上更是如此,如福费廷的转卖,卖的是开证行承兑的信用数据。按这个思路,在一级市场上贸易融资出现不良,问题有可能出在我们过分依赖借款人的规模和抵押担保,而忽略了对交易记录、现金流量等信用数据的监控和把握;而贸易融资资产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不够活跃,则可能是因为我们缺乏让投资者看得懂的数据,以及数据背后的规则。

  一、一级市场贸易融资数据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贸易融资一级市场的信用数据,包括借款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订单、出货、回款和融资期限等方面的数据。以供应商向核心企业供货为例。在传统意义上,供应商很难从银行融资,原因有三:一是供应商是轻资产中小企业;二是一旦供货,货物很难变现;三是很难从核心企业获得收货确认。但是供应商手中有信用数据。首先是往年的订单、出货、回款和库存的数据记录;其次是目前供应商已供货数据,以及在核心企业的资金沉淀情况,包括资金量,占用期限等;再次是供应商可以提供未来订单、出货、回款和库存的变动情况。
  如果供应商向银行提供了这些数据,要求信用放贷,银行会同意吗?
  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其一,与核心企业ERP财务数据联网,以验证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其二,委托第三方数据治理公司,管理并验证数据,确保数据真实(道理跟商业银行委托第三方监管货物一样)。
  如果这些数据真实可靠,又能被实时监控,根据贸易融资自偿性的原则,理论上商业银行就可以向供应商发放信用贷款。实际上阿里小贷的营运模式更加简单,在对线上企业销售端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只要有历史交易记录,就可以贷款,也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的贷后管理机制。事实上商业银行最理想的线上融资模式就是阿里小贷模式,买卖双方都在银行提供的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一切交易数据都在银行的掌握之中。但是目前任何一家国内商业银行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类似平台,只能采用银企直连的方式将企业和银行的系统对接。
  那么企业和银行的系统对接以后,商业银行能做到依照交易数据发放信用贷款吗?前提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供应商的授信。授信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授信方式。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部门专业授信模式是理想方案:供应链融资部门负责客户的数据识别、数据过滤和数据管理,辨别哪些数据是发放融资的必要条件,哪些数据是银行必须追踪管理的,追踪到哪一步是合理的;在数据可控的基础上,供应链融资部门依照数据流量发放融资;融资发放后,继续追踪借款人的回款和现金流量。
  这样,授信、融资和贷后管理在一个部门完成,效率高,风险控制比较到位。另外,供应链融资往往涉及异地授信,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异地授信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授信总量。销售量与授信总量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比如矿泉水之类的快销品,可以按销售量的5%配备授信总量,也就是说,1000万元的年销售量,给予授信总量50万元基本可以满足融资需求。那么对于其他行业,这个比例怎么定,需要有一定的规则。
  二是如何提供预警?企业现金流的断裂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往往有一个过程。那么哪些征兆足以表明企业已经出现某笔具体交易的履约风险,哪些征兆足以表明企业已经出现整体性信用风险?这同样需要根据数据的变动来判断,往往需要对某家企业三到五年以上数据的追踪分析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其具体包括供应商对订单的响应速度,企业经营状况是否符合每年的生产规律,对回款的追踪监控,税务、社保、水电以及政府数据等。
  三是由谁承担数据治理工作?数据的追踪分析,数据之间的模拟比对,都需要特定的软件和数据治理专业技术人员。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力量是否足够?是否需要第三方数据治理专业公司的介入?
  最后是数据化的成本由谁承担?目前贸易融资业务纸质化和数据化并存,数据缺乏规范和统一标准。要将贸易融资数据标准化和透明化,首先要使客户数据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有些客户的系统接口因此需要改造;其次要对客户数据进行辨别分析,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巴塞尔协议降低了贸易融资的经济资本占用,商业银行可以提供较低价格的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数据化的成本应该由借款人承担。
  以上问题解决之后,对贸易融资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降低操作风险

  人工操作难免会出于逐利动机或动作失误而偏离操作规程,比如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银行违规为没有任何交易记录的客户发放贸易融资,回款不能得到有效监控等。在线上操作的背景下,通过设置数据化制度规则,可以有效降低操作风险。比如客户没有足够的历史交易数据,融资将无法发放;一定时间内客户如果没有足够的回款,系统会自动发送预警信息等。

  2. 降低信用风险

  传统线下操作中,在商业银行内部,由于流程设计的原因,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分散,风险管理部门、客户关系部门、中后台操作部门各持一端,数据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汇聚整合,往往导致风险信息滞后、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导。线上操作可以在同一个数据平台整合各类风险数据,并及时自动发送风险预警,从而有效降低客户信用风险。另外在更广的层面上,物流数据、商检数据、保险数据在理论上也可以整合到一个电子平台上,商业银行可以用全方位的视角来审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3. 提升客户体验

  借款人的融资申请、审批和发放均在线上完成,实现无纸化、数据化操作,将极大节约借款人获得融资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尤其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能够享受到与银行大客户同样的融资体验。此种融资方式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平等、分享”的客户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意愿,利用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依靠上述三项优势,一级市场上的贸易融资风险难以识别、贷后管理成本太高等问题将迎刃而解,贸易融资的发展瓶颈也将有效疏通。事实上如美国银行等发达国家的银行,都已经实现了贸易融资的线上操作。再进一步,如果在二级市场上贸易融资资产能够更加自由地快速转让,贸易融资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二级市场贸易融资数据交易的可能性展望

  在严格的贷存比管控之下,在二级市场上能够自由转让贸易融资资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意义重大,对贷存比紧张的银行尤其如此。在某种意义上,通过此项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突破对存款的依赖以及贷款规模受到的限制,超常规做大资产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目前贸易融资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以福费廷转卖和同业代付为主,交易主体局限于商业银行同业,交易品种主要在信用证项下,交易规模小,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资产具有期限短和票据无因性而便于自由转让,风险主要是合同风险而非市场风险等特征,因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有天然优势。
  如果能将二级市场的交易主体从银行同业扩展至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则可以大大活跃贸易融资资产的二级市场,而这在法律上并没有准入限制。那么目前这些机构投资者购买贸易融资数据的障碍在哪里?
  首先是对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种类繁多,交易主体关系纷繁复杂,专业性强,对于没有业务知识背景的机构投资者,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只要明白了这项业务的短期性、票据无因性以及低风险特征,相信机构投资者会有兴趣学习业务细节并参与收购。
  其次是贸易融资产品缺乏数据化标准体系。目前各大型商业银行内部对贸易融资产品有明确的分类,比如有些银行从信用证押汇到订单融资业务,以风险高低为标准,将贸易融资业务分为五类,有不同的风险把控要求和收费标准。但是在二级市场层面,还缺乏统一标准,机构投资者无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有选择地收购贸易金融数据。贸易金融市场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产品具有严格的分类标准,各商业银行的全部贸易融资产品被纳入统一的标准序列中,分门别类,明码标价。目前我国的贸易金融市场,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尚有很大差距。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一级市场上的统一标准,比如货押融资业务中押品的统一商品编码,旨在解决供应链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服务主体之间的商品识别体系的兼容问题;二是二级市场上统一的贸易融资产品编码。如果在贸易金融市场上,尤其是二级市场上,一家商业银行制定的标准体系能够被众多同业和投资者认可并遵照执行,这家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将毋庸置疑,因为标准的制定者往往是市场的领军者。二级市场贸易融资产品的分类大致可以根据信用等级分四个层次:银行信用(如福费廷),第三方保证信用(如信保融资),核心企业信用(如反向保理),及借款人信用。依据的规则也应该一一列明,比如福费廷产品适用UCP600,国际保理业务适用《国际保理统一规则》,有些产品适用国内《合同法》等等。交易价格按信用等级分别确定。

  (二)加快二级市场的营销推广

  目前连有些商业银行都不了解贸易融资在二级市场上的转卖业务,更不用说普通的基金公司了。为了有效扩大贸易融资的发展空间,大型商业银行,尤其是贸易金融的领军银行,应该大力开展在二级市场的营销推广工作,向同业及机构投资者宣传贸易融资产品的特征和优势、风险和回报,以迅速提高投资者对贸易金融的认识和了解,吸引他们参与到二级市场的数据交易中来。
  数据交易是贸易金融的大势所趋。目前在一级市场,中国银行等业内领先者已经开始了经销商线上融资等数据交易的实践,显着提升了客户体验,有效扩大了客户基础。二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量不大,投资者不熟悉,有待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以及大力的宣传和拓展。二级市场培育成熟以后,贸易金融业务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标签:金融市场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