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学论文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与融资者特性

来源:经济师 作者:付琳茹
发布于:2019-11-13 共3904字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一国的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那么,如何能发挥金融支持的效率,如何让经济发展能尽量的发挥其潜在的增长动力,这又与金融的结构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资源禀赋相关。文章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适配对应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并基于此探讨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结构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Theory of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ba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Fu Linru

  毋庸置疑的是,金融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各国的金融体系不尽相同,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也千差万别。那么,什么样的金融结构能更好的支持经济发展,以及是否在什么发展阶段需适配对应金融结构,才能更高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而且具有政策指导作用。通过大量的文献,探讨了银行以及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各自扮演角色及差异化的作用,但相关观点并未统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提出基于经济发展阶段适配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假设,重点讨论银行与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不同重要作用,以及银行规模不同对实体支持的影响,为探讨经济发展阶段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提供探讨。

  一、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决定了其所具有或获得的经济禀赋就不一样,产业最优结构也不一样。同样,处于不同产业的企业也具有不一样的风险、规模及资金需求特征,因而,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需求也存在差异,只有实体经济最优结构与金融体系结构相互匹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有不同的产业最优体系,进一步决定了需要不同的最优金融支持体系。如果两种不匹配,将有可能导致经济或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各种金融制度安排的特性分析。在经济活动中,金融主体或者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方,同时又是资金的吸纳方,需要在相关金融制度中明确其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只有做到权责对等,收益风险匹配,这样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一个稳定的制度结构,以下我们来分析相关金融制度安排及其特性。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在一个经济体中,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需要筹措资金进行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供应,那么,它的资金来源就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直接融资方式,即资金从金融市场或者说是资本市场获得;另一种模式就是间接融资方式,通过金融中介-银行,从普通储蓄客户手中获取企业运作资金。

  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投资者成为企业的股东,按投资比例分享企业的利润,同时企业经营利润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破产,按照破产法规定,企业在清偿完账务,补发完员工福利待遇等剩余部分,才归股东所有,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可能享有高回报的同时,承担着巨大风险,规避方式是分散投资,以降低集中投资的风险。

  在公开发行股票企业的经营,除了大股东及董事会成员能参与决策公司经营外,绝大多数股东对公司经营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经营,那么就存在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各国证券监管当局均要求上市企业要通过可信审计单位审计其财务报表,并定期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这个审计过程费用不菲;同时有的国家还对上市企业的上市设定一定门槛,所以,一般情况下,实力较强,规模较大企业才能承担相关成本,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变成是一种奢望。但上市融资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公司对资金的使用期限较长,不需要支付利息,无需归还本金,而且由于投资者众多,对公司项目的盈利要求并不那么迫切,这种融资模式适合前景巨大,技术含量高,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巨大的高新技术项目。

  间接融资的中介以银行为主要代表,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利用其较好的公信力及资金实力,吸收社会大众存款,然后以贷款方式将资金供给给实体企业,本质的业务模式就是这样。银行的资金成本就是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支付储蓄客户利息,以及相关运营成本,所以在将资金贷给企业时,也要求企业定期的还本付息,否则拥有企业破产清算的求偿权,由于风险较低,所以储蓄的收益要远低于股票平均回报率。对于企业而言,通过银行贷款不需要审计公开相关信息,融资的交易费大大减低,而且贷款利息一般都低于股票融资成本。但约束条件是必须能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查,必须按期付息还本,否则面临破产清算风险,对于投资风险较高项目,往往较难获得银行融资。

  (二)大银行与中小银行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分为大银行和小银行,其业务特色还是比较鲜明的。

  通过实证研究,在银行业中,存在着根据体量规模进行专业分工的情况,这是市场长期选择的结果,也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的业务倾向所导致的:首先,因为资金成本较中小银行低,大银行倾向于选择优质的,国有背景企业放贷,贷款资金相对较安全,由于低利率优势,中小银行竞争大客户方面弱于大银行;其次,一笔贷款的操作流程相差无几,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当,出于利润考虑,大银行倾向于选择大客户,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中小银行出于生存考虑,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挖掘筛选优质中小微企业方面。

  二、融资者的特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金融体系中,相关金融主体地位及提供服务方面各有优劣势。要寻找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重点探讨企业既融资者的特性。企业作为融资的主体和经济的主打力量,其在选择融资机构时,要基于自身特点匹配相关金融选择,重点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规模,二是企业的风险特征。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对融资选择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成本视角;企业的融资涉及相关融资成本,比如审计成本、谈判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如果企业规模不够,相关成本无法承受。二是市场地位视角;相对于中小企业,大企业由于项目大,所能获得的资源就多,同时,涉及的融资金额也巨大,项目及资金使用的期限也就更长,所以大企业倾向于通过金融市场融资。三是信息透明度视角。大企业由于规模大,出于管理需要,必须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披露严格规范,这样能降低管理成本,也比较愿意披露相关信息,这是资本市场所需要的。而中小微企业,甚至有的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各种信息制度不健全,无法通过严格的审计,主要依赖于银行获得资金。

  (二)企业的风险特征

  企业面临的风险总共来自三个方面:管理者风险、产品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其中管理者风险是指其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或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产品风险主要来自于产品创新的不确定性或不被市场所接受,造成投放失败;技术创新风险指的是与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相关的风险。金融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不对称会受到融资者风险特征的影响。

  (三)最优金融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

  是否存在固定不变的模式,让一个国家从欠发达、到发展中再到发达国家这样的路径呢,从现实世界各国的现状看,我们似乎看不到这种现象。倒是从现有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对应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可以找出些许规律,那就是越是发达的经济体。一般情况下,其资本市场越发达,间接融资的比率就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对于金融结构支持体系的要求就不一样,我们期望基于此来探讨经济发展阶段与金融结构的内在关系。

  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产业结构之间应该要相互适应,适配的金融结构制度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要降低产业中实体企业的成本以及经营的风险系数。若要建立最优的金融结构,就要使得所建立的产业结构能够按要素进行资金分配,确保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金融支持,这样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以确保产业体系顺畅发展及技术升级得到支持。由此,这样的金融体系结构就是适合当前产业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

  三、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政策含义分析

  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最优的金融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配,同时,政府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如果能遵循并利用好这一经济规律,辅以相应的市场制度建设,法律体系建设,产业激励政策,那么,将能较大地促进经济以潜在增长速度较快发展,而不产生各种扭曲问题,使得宏观、中观、微观个经济主体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良好顺畅运转。

  这样的经济体,如果能顺势接收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及产业的转移,获得技术资本的积累,将能快速地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跃升,人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及活力,促进全社会福利的提升。

  四、结语

  金融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前进,通过以上探讨,所谓的最优金融结构,就是最适合当前社会中各企业发展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4):4-16
  [2]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J].青海党的生活,2017(8):61
  [3]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经济学前沿,2008(9):31-45
  [4]张丽丽.金融结构理论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64-65
  [5]刘芬华.适配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1(2):42-50
  [6]姚耀军,李明珠.金融结构、中小企业与反贫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经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9):25-33
  [7]姚耀军,董钢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发展水平重要抑或金融结构重要---来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4):148-161
  [8]侯剑平,杨慧,刘璞.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与中国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演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1-56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原文出处:付琳茹.基于经济发展阶段适配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师,2019(12):29-30.
相关标签:金融市场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