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24 共5966字
标题

  杜甫与李白并称盛唐两大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两位诗人。一般的读者,有些人可能更欣赏李白,有些人认为李、杜二人各有长处,很难分辨优劣 ;但是,在后代诗人和评论家的心目中,杜甫当然是更伟大的诗人。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仙"虽然超越凡人,似乎总不如"圣"之为人中之"圣".杜甫之为诗人之"圣",正如孔子之为人伦之"圣"──"诗圣"的称号充分表现了杜甫在中国诗史中的独特地位。

  杜甫之所以成为中国的"诗圣",原因很多,解释起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杜甫作为伟大的诗人具有三个特质,这三大特质也是使杜甫被后代尊为诗圣的重要因素。

  杜甫的第一个特质是,纯粹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他是整个中国诗歌发展、流变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诗人。站在杜甫的时代往前看,杜甫汇集了以前一切诗人的精华,他成了超越以前的一切诗人的最高峰 ;站在杜甫的时代往后看,杜甫以后的诗人极少不受杜甫影响,不把杜甫当成导师的,所以杜甫也是启导后代一切诗人的最高峰。

  杜甫这种承先启后的独特性,使他成为中国诗史最具有历史地位的诗人。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这种地位是无人能及的。

  杜甫所活动于其中的盛唐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集合了汉魏六朝诗人在诗歌形式与内容上的一切试验,而融合成一个整体。这种集大成的工作表现得最为具体的就是 :在这个集大成的时代,出现了集大成的诗人,他的整体作品就是集大成的最好的例子,而杜甫正是这样一个集大成的诗人。

  盛唐的另一个大诗人李白也是这样一个集大成诗人,但是他在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杜甫进行得那么彻底。我们只要稍微比较一下他们两人在这方面的贡献,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杜甫的特质。

  在诗歌形式上,李白比较喜欢古体,比较排斥律体,律体那种严谨的格律对他奔放潇洒的个性是比较不适宜的。不能说李白在律体上没有什么成就,他的五律和七绝仍然相当可观,但他几乎不写七律,整体而言他在律体方面的成绩还是比不上他的古体。杜甫就不是这样,杜甫在律体上所下的功夫绝不下于古体,他在古、律两方面平衡发展,而李白则较偏于一面。所以,可以说,杜甫在形式上的集大成实在要胜过李白。

  其次说到内容。李白对前代诗人题材的承袭是相当明显的,他学了阮籍的咏怀诗,郭璞的游仙诗,陶潜、谢灵运的自然诗,齐梁诗人的宫体诗。他的成就是 :他对每一种题材都擅长,而且都写得极富个性。但是,他对每一种题材的承袭也都很明显。相反的,杜甫也从以前的每种题材学到表现技巧,但他把这些表现技巧糅合起来,把这些题材也糅合起来,从而表现出全新的面貎。因此,他的作品的内容和以前诗人的关系就没有像李白那样明显。可以说,杜甫在对前人题材的集大成方面,表现得要比李白具有"创意".

  总括而言,杜甫在集大成这一工作上的成就是 :形式上,把前人已有相当成绩的古体发挥到极致,把前人刚刚试验完成的律体大力加以开拓 ;内容上,把前人的题材和表现技巧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推陈出新,呈现出新的面目。所以,杜甫在集大成之中又有所开创。他不但总结了前人的成就,而且在总结之中又开创出新的东西来。在这方面,李白是比不上杜甫的。李白的总结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他在总结之中所开创出来的新东西就远比不上杜甫。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杜甫对后代诗人的影响要远大于李白。

  因为,当后代诗人要在李白、杜甫身上找到一些启示时,他们在杜甫那里所能找到的新东西远比李白多得多。这种情形在唐代后半期就已经明显表现出来 :唐代后半期最重要的四个诗人-韩愈、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是学杜甫的。到了宋代,那就更一面倒了,几乎宋代所有的大诗人受杜甫影响的成分都要比李白多得多。他们不是直接受到杜甫启示,就是间接通过别人(如韩愈)而受到杜甫启示。

  因此,我们就很清楚地看出,杜甫既总结前人的成就而成为集大成的诗人,又在集大成之中开创出新东西,从而对后代许许多多的大诗人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在诗歌史上的重要性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就成为杜甫在中国诗坛占据独特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得出来,杜甫所以能够在中国诗史上发挥承先启后的作用,主要归功于 :他对诗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加以试验,他对诗歌内容不停地求新求变,也就是说,他对艺术的完美具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从这里我们可以谈到,杜甫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第二种特质,即他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艺术创造力。

  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从个人生活来说,这实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因为,每当杜甫的生活经历了大变化,面临新的状况,作为艺术家的杜甫即能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新局面,随而加以沉思,并且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结果就是,随着杜甫生活经历的不断变化,杜甫的诗歌内容以及随之而来的诗歌技巧也就配合着变化。因此,就整体来说,杜甫作品的内容就显得极其丰富,杜甫的诗歌技巧也随之而变化多端。杜甫这种随时代成长而显现出来的作品的多面性,在中国诗史上可以说无人可及,因此,他的伟大成就也就无人可以超越了。

  在年轻的时候,杜甫是一个充满壮志的诗人。那时,他还没有看出大唐帝国的政治已经逐渐走下坡,他还自信满满地认为,以他的才干,他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因此,当他望着泰山时,他不禁喊道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充分表现出那傲视一切的年轻的豪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挫折感越来越大,在长久的沦落之后,他终于体会到人生的艰辛,他不由得牢骚满腹,而说道 :

  儒术于我可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过,这种纯粹个人式的牢骚并没持续多久。他终于认识到,他的失意并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唐帝国政治败坏的结果。由于在上位者的宴乐偷安,不理国政,不提拔人才,才使得像他一样沦落民间的有才能之士到处都是,也使得一般人民的生活日趋痛苦。

  由于他这样的觉醒,他终于能够把个人的失意转化为政治的关怀,因而创作了他早期的政治讽刺诗《丽人行》和《兵车行》。并且,他终于能够在安史之乱前夕,凭着他的直觉,预感到国家动乱的不可避免,从而写下了他早期最伟大的一首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在这首诗里,他极其愤慨地说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人民诗人了。

  在安史之乱中,他一方面极为关心乱事的发展,热切地盼望官军能够早日平乱,但另一方面,在他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中,他又看到人民在战乱之中如何挣扎着生存下去。这就使得他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作品充满了对国事的关怀和对人民痛苦的描写。在前一方面,产生了像《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塞芦子》一类的名作 ;在后一方面,则有尽人皆知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一组作品。可以说,就在安史之乱的最高潮,杜甫把自己发展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写实诗人。

  就在这个时期中,杜甫也像一般人民一样,经历了一段最为颠沛流离的日子。在经过短期但极为艰辛的逃难之后,杜甫终于能够在四川定居下来。相对于前一阶段的生活,四川时期杜甫享受了一生最为安定的生活。随着生活的变化,他的作品也变成了另一种样子。譬如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 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江村》)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杜甫在四川定居时期悠闲轻松的一面。

  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字字血泪,这一时期的潇洒适意自也有其迷人之处。

  也就在这一时期,因为生活相对较为悠闲自在,杜甫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格律最为严谨的七律这一种体式之上。他从各方面对这一种尚待开拓的诗体做各种试验,从而奠定了七律的基础。也由于他这种"晚年渐于诗律细"的功夫,他也就被后代尊为"律圣".

  然而,四川生活虽然较为安定,但总是"他乡",不是久居之地。于是,杜甫终于决定离开四川,顺着长江东下,目标是回到他的故乡洛阳。不幸,由于种种的因素,他不得不在长江三峡的夔州停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可能是他一生最为寂寞的时期,因为蛰居在偏僻的山城之中,极少有朋友可以来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并且,也开始思索大唐帝国的前途。

  他把自己回顾、沉思的结果,利用他在四川时期已经可以充分掌握的七律这种形式,写成了三组伟大的作品,即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这几组作品的艺术性与沉思性成了他一生作品的另一个高峰,证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艺术敏感力与创作力还是丝毫没有衰退。

  以上我们简单地叙述了杜甫一生的经历,以及他的艺术成长跟这些经历的关系。从这些简要的叙述和分析之中,我们可以具体地了解到,为什么杜甫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诗人,为什么杜甫的作品,不论在题材上还是在技巧上,如此丰富而多变的原因。

  像杜甫这样的特质,我们除了说,他在艺术上具有锲而不舍的追求完美的精神以外,还需要承认,他对新的生活经验的感受力也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他永远是一个面对生活的人,他永远以开放的心胸去迎接每一个全新的生活经验,因此他的诗歌题材才能随着他的生活经验的转变而不断地扩大。从这方面来说,杜甫又是一个最具有广博心胸的诗人。这样的心胸使他能够接纳一切、同情一切,而这也就是杜甫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第三特质。

  这种特质表现得最明显的是他对人的关怀与同情。他写得最好的诗之一就是他对朋友和兄弟的怀念作品。几乎他的每一个好朋友,他都写过真挚动人的诗作。譬如对于他的患难之交郑虔,他在送别时就写过这样的句子 :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下尽交期。

  如果不是跟朋友具有非比寻常的交情,谁能够讲得出这么痛切的话。

  杜甫对李白的感情尤其动人。他跟李白一生只见过两次面,但他每一回忆起李白,就写出极为动人的作品。他那两首《梦李白》

  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描写朋友之情最令人难忘的诗。

  杜甫对兄弟、家人的感情也是非常真挚的,在他的作品里,有怀念太太的,有怀念儿女的,也有怀念兄弟姐妹的。可以说,在诗歌里这么真切地描写亲人伦理之情的,在古代的中国诗人之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