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论文独家整理8篇之第七篇:怎样激发初一学生学好历史的兴趣
摘要:本文就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好历史谈几点看法:一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重点夯实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抓好预习、上课听讲、复习这三个重要环节;三是精心设计练习题, 做到少而精, 积极应对开卷考试。
关键词:引导; 学好历史; 激发兴趣;
刚刚踏进初中大门的新生, 他们怀着对新阶段学习生活的憧憬, 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对于刚上初一的新生来说, 历史学科是一门相对比较陌生的学科, 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下, 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这种形式的考试学生比较陌生, 学生会认为可以在书本上找, 很简单, 根本不用听课, 不用做练习题, 最终结果会导致成绩不佳。因此, 作为初一的历史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听讲、学会复习、学会分析问题, 以更好地学好历史。现就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好历史谈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再加上恰当的方法, 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下列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语。导语是开场白, 是为了引导、启发所运用的语言, 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 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序言"和"开头".巧妙的导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虽然导语只有两三分钟时间, 有时甚至只是几句话, 但如果这个环节处理不好, 整堂课就会逊色不少。传统的导入方法多使用复习法, 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知识的链接,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但往往缺乏趣味性, 因此, 导语设计要讲究设计艺术。在教学实践中, 我尝试采用诗词式导语、故事传说式导语、图片式导语、史论式导语、视频式导语、图解式导语、对联式导语, 材料式导语、歌曲式导语、评论式导语、热门话题 (时政新闻) 式导语等多种方法, 因势利导, 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 用《盘古开天辟地》动画导入新课, 结合其他关于人类产生的观点导入新课, 给学生对比思考的空间, 引起学生兴趣。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作为整篇文章的铺垫, 导语一定要精练, 不能太繁琐, 既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不能喧宾夺主, 要不然会事倍功半。总之,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 并巧妙地做好安排, 使学生心理进入到一个愿思、乐学的境界, 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增加记忆。如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 展示与之相关的动画短片和图片,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到人类的变化, 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好历史的自信心。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激起学生参与热情。据史蒂文斯 (R·Stevens) 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每分钟大约问2~3个问题, 可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频繁使用的教学技能之一。那么, 提问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这是课堂提问的关键。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教学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中进行深入思考, 真正把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相反, 就会使学生对教学毫无兴趣, 或让学生糊里糊涂, 不知所云, 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 设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要给学生留有创新的余地。
总之,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只是一种手段, 我们要把提问作为入境的路标, 切实起到引领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艺术,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二、重点夯实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抓好预习、上课听讲、复习这三个重要环节
这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 学生基本能够掌握, 重点强调教材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导入框、正文、小字、材料、插图、动脑筋、练一练、活动探究及自由阅读卡。给学生讲解各个部分在教材中的地位, 了解了这些, 学生的学习就有的放矢。
关于复习这一环节, 除传统的复习方法外, 我在教学中针对每课重点内容归纳表格, 复习时, 学生根据表格复习, 节省时间, 效果显著。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 做到少而精, 积极应对开卷考试
为适应开卷考试出题模式,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学生特点, 精心设计《七年级一课一练》, 试题的选择做到先易后难, 量少而精,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 善于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仅让学生尝试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从而学好历史, 更重要的是, 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学好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98.
[2]赵亚夫。历史课堂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3] 班华。现代教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78.
[4]丁友西。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3.
[5]赵秀玲。历史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