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责任会计制度中作业成本管理法的运用(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9 共4258字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为了便于各责任中心预算的制定、执行、考核,把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产品的转移假定为买卖,并依据一定的方法为其设定结算价格,这种假定的价格就是内部转移价格。
  
  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下一般按照参照市场价格、协商价格、以成本为基础加上适当的利润等三种方法来确定内部转移价格。其中,第一种方法符合市场规律,但与企业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出入;第二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不太具有说服力;第三种方法能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较为合理。
  
  新责任会计制度引入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根据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归集,合理汇总了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每项作业的消耗量总额,从而制定出内部转移价格,作为企业内部门核算的依据,能够准确、客观的划分各部门的责任。这样的计算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法下价格市场价格不易寻找、激励作用比较差、依靠谈判能力等缺点。
  
  三、基于作业的责任报告与业绩评价
  
  预算管理部门采取作业成本核算法对各责任中心进行成本归集统计,并与责任预算比对后,就可以客观的评价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下主要通过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成本低、利润高的为优质业绩,成本高、利润低的为不良业绩。问题是责任预算是根据历史经验或行业标准等情况来进行制定的,财务部门只是通过基础数据统计、与预算进行比对,得出差异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后上交给管理层,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分析只是流于表面,无法发现根本问题,更谈不上改进。
  
  而责任会计制度中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后就改变了上述情况,它更利于问题的分析与查找,更便于管理的改进与提升。它的实际意义在于将责任预算进行反向分析,查找问题环节。责任预算中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后就是将企业战略进行一个自上而下的分解,而责任会计中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后就是将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自下而上进行归集并作出业绩评价。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首先从成本中心开始,再逐级拓展到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整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首先分析各成本中心,寻找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分析解决问题,使得各成本中心能完成预期目标,为利润中心完成预期目标打下基础;以此类推,投资中心也同样能完成目标。
  
  责任会计制度中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后,将企业业绩评价细分到各责任中心,有利于问题的查找与发现,便于责任的落实与考核。它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管理能够达到对生产进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减少非增值作业,优化配置生产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芳,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辽宁经济,2006(6)。
  [2]陈文香,建立水管单位责任会计制度,发展研究,2005(12)。
  [3]王海霞,企业全面生产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现代商贸工业,2013(1)。
  [4]李冬嵬,基于作业的煤炭井工矿劳动定额制定流程研究,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